抵足而卧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基础信息
拼音dǐ zú ér wò
注音ㄉ一ˇ ㄗㄨˊ ㄦˊ ㄨㄛˋ
繁体抵足而臥
感情抵足而卧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情谊深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抵足而卧的意思解释、抵足而卧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一卧不起 | 谓一病不愈。 | 
| 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 一呵而就 | 一口气完成。 | 
| 一哄而上 | 同“一哄而起”。 | 
| 一哄而散 |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 一夔已足 |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 一往而深 | 见“一往情深”。 | 
| 一手一足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 
| 一扫而光 |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 
| 一扫而空 |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全部没有了。 | 
| 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 一拥而入 |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 
| 一挥而就 | 就:成。笔一挥就写(画)成了。 | 
| 一挥而成 |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 
| 一望而知 | 一看就明白。 | 
| 一概而言 |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 
| 一概而论 |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 
| 一而二,二而一 | 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 
| 一而二,二而三 |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 
| 一而光 |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 
| 一而再,再而三 |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 
| 一褱而论 | 见“一概而论”。 | 
| 一览而尽 | 一看就全都看到了。 | 
| 一言而定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 
| 一蹴而就 |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