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ú jìng ér zǒu无胫而走 | 见“无胫而行”。 | 唐·白居易《元公墓志铭》:“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 |
lè ér wàng fǎn乐而忘返 | 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 《晋书 符坚载记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
qún ér bù dǎng群而不党 |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 《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zhì shǒu ér rè炙手而热 |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 《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
yǎn kǒu hú lú ér xiào掩口胡卢而笑 | 胡卢:喉间的笑声。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kǎn kǎn ér yán侃侃而言 |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论语 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bù xìng ér yán zhòng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xí dì ér zuò席地而坐 |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 | 《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
dòu ér zhù bīng斗而铸兵 | 见“斗而铸锥”。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而铸兵”。 |
yī shēn ér èr rèn一身而二任 |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jì zhǒng ér zhì继踵而至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 《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
hǎn pì ér yù罕譬而喻 |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 《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
miáo ér bù xiù苗而不秀 |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guà guān ér qù挂冠而去 | 冠:官帽。指辞去官职。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xué yōu ér shì学优而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可以当官。 | 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 |
gǔ zào ér jìn鼓噪而进 | 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
wàng fēng ér xiáng望风而降 |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 |
jù zú ér jū聚族而居 |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
jù ér jiān zhī聚而歼之 | 聚:会集,包围;歼:消灭。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
lín shì ér jù临事而惧 |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cún ér bù lùn存而不论 | 存:保留;论:讨论。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 | 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皮不存而毛焉附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
qīng ěr ér tīng倾耳而听 |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
wú yì ér fēi无翼而飞 |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 |
cù xī ér tán促膝而谈 | 促:靠近。靠近坐着谈心里话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谈,欲去欲留,相调相谑。” |
yì dì ér chǔ易地而处 |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 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
chuán xí ér dìng传檄而定 |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
gāo ér bù wēi高而不危 | 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 《孝经·诸侯章》:“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
yú guàn ér xíng鱼贯而行 |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 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 |
yī wǎng ér shēn一往而深 | 见“一往情深”。 | 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sǎo xìng ér huí扫兴而回 | 扫兴:指情绪低落。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 | 明·汤显祖《牡丹亭·旅寄》:“早是暮冬,不提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又无扫兴而回之理。”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来而不往非礼也 |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fèi rán ér nù怫然而怒 | 怫然:愤怒的样子。指突然发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
xī xíng ér jìn膝行而进 | 跪着用膝盖向前进。形容卑躬敬畏的表现。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 |
bù láo ér shí不劳而食 | 食:吃。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
xiāng fǔ ér xíng相辅而行 |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
fú xiù ér qǐ拂袖而起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
yǐn ér shēn zhī引而伸之 | 伸:展开。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 |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wén fēng ér xīng闻风而兴 | 见“闻风而起”。 | 明·李贽《读史汇·储瓘》:“后泰州有心斋先生,其闻风而兴者欤。” |
tīng ér wú wén,shì ér wú jiàn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 《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
lǎo ér bù sǐ老而不死 |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
chèng xīn ér cuàn秤薪而爨 | 薪:柴;爨:烧火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 《淮南子 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yī yán ér dìng一言而定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国。” |
yìng shí ér shēng应时而生 |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而生,体各有当。” |
qǐ ér wàng guī企而望归 | 企:踮起脚后跟。踮起脚后跟盼望归来。形容殷切地期望。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
xī gǔ ér chuī析骨而炊 |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史记 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
huò ér bù shòu货而不售 | 想卖却卖不出去.。 | |
xiāng fǔ ér chéng相辅而成 | 辅: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进取,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这就叫作相辅而成。” |
dé ér fù shī得而复失 |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yào ér lùn zhī要而论之 | 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 《天讨 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 |
sǐ ér bù jiāng死而不僵 |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
wàng fēng ér dùn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
xiàng míng ér zhì向明而治 | 向明:天将亮;治:治理。天刚亮就开始治事。形容勤于政事。 | 《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
jí ér yán zhī极而言之 |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 明 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
chuí shǒu ér dé垂手而得 |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鸣鼓而攻之 |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huì ér bù juàn诲而不倦 | 诲:教诲,教导;倦:厌烦,疲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 | 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
yuán bǐ ér jiù援笔而就 | 就:完成。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 |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
mì ér bù xuān密而不宣 | 宣:公开。保守秘密,不肯公开宣布。 | |
qiáng miàn ér lì墙面而立 | 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而立”。 | 《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
yù gài ér zhāng欲盖而彰 | 犹欲盖弥彰。 | 《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 |
pú fú ér xíng匍匐而行 |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
guǎng ér yán zhī广而言之 | 一般说来。 | |
fén lín ér liè焚林而猎 |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fén lín ér tián焚林而畋 | 同“焚林而田”。 | 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 |
yǎn bí ér guò掩鼻而过 | 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
xiāng shì ér xiào相视而笑 |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 |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晋书 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xiǎng xiǎng ér bǎo乡乡而饱 | 乡:通“飨”;乡乡:吃得很满足。形容吃得很满足的样子。 |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 |
wú gēn ér gù无根而固 |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 《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
qiáo zú ér dài翘足而待 | 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
fàn fàn ér tán泛泛而谈 |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
jiàn jī ér xíng见机而行 |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对屠门而大嚼 | 屠门:肉铺。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
hán bǔ ér xī,gǔ fù ér yóu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饱食挺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 | 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chéng xīng ér lái乘兴而来 | 兴冲冲地来到。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
niè ér bù zī涅而不淄 | 见“涅而不缁”。 | 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
bù liǎo ér liǎo不了而了 | 犹不了了之。 | 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
zhī nán ér tuì知难而退 |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
bù qī ér rán不期而然 |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
niè ér bù zī涅而不缁 |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
wén fēng ér táo闻风而逃 |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
xìn ér yǒu zhēng信而有征 | 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
chēng mù ér shì瞠目而视 |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 | 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
kuì rán ér tàn喟然而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知其不可为而为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即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sǐ ér fù sū死而复苏 | 复:又,再;苏:醒过来。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 宋·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地狱百毒,汤镬锉硾,随索随见,鬼形糜碎,死而复苏屡矣。” |
yú guàn ér rù鱼贯而入 | 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
wú gōng ér fǎn无功而返 | 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攸县、安仁均须越过茶陵,派人去过,无功而返。” |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此:这;孰:哪个;容:容忍。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 《南齐书·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nù mù ér shì怒目而视 |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fǎn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地回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霁云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怏怏的带马出城。” |
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mǐ ér chuī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 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bù jiào ér zhū不教而诛 |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yī gài ér lùn一概而论 |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
zì kuài ér xià自郐而下 |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太史公的观点是反统治者的,所以《史记》所提供的史料,比《汉书》可贵,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而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