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造句


1.沙雅县棉农积极利用地温回升的大好农时,抢抓时间播种棉花。

2.可以说,贞观时期的减免租税,不夺农时;发展经济,百姓安居的政治经济局面的出现,和李世民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3.农家因地制宜,不违农时。

4.按照自己的“工程”计划,田顺宝把他掌握的十项果树技能和三大果树成熟技术,不拘形式,不拘场地,不拘村界,按农时活茬适时传授给果农。

5.对不起今晚我有点落落寡合,我非常挂虑工作中的困难和农时的问题。

6.严重的成片或者满棚死亡,贻误农时,损失工费和种苗投资。

7.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农人为不误农时,男人掉脫一层皮,女人黑一双脸。

8.夏播回茬玉米因农活忙、农时紧,多数是白籽下种,追肥显得十分重要。

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0.克己复礼有何用?秦国不误农时,反倒蛮夷了?你们儒生偏会不着边际!一个穷国,老百姓吃西北风乡宴哪!

11.在征发力役时,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

12.1941在家务农时被抓壮丁入伍,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奔赴滇缅印战场,成了一名炮兵。

13.眼下是小麦抽穗灌浆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我省各地抢抓农时,积极开展“一喷三防”,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14.不违农时,减少误工,也十分重要。

15.初年孟月,春作方兴,不夺农时,宜知其速。

16.开始注意选择籽种,防治虫病,实行畦种法,播种疏密得宜,便于通风排,涝,善于培根、除草、间苗和掌握农时季节。

17.孟子说,不违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18.一年三百六十日,二十四节紧相连。清明种麦谷雨田,立秋打甸处暑镰。日出而作日落息,周而复始岁枯荣。顺天应季合农时,五谷丰登六畜旺。

19.就是说,神农时代,人们睡卧时安然恬静,起身时,宽舒自得。

20.如果严重、药物防治无效时还需及早改种其他作物,以免贻误农时。

21.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逐渐进入以农、牧生产为主的阶段,人们更加需要掌握季节,以便不误农时。

22.朕自即位以来不违农时、百姓各安其业,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圣人亦曰“未之有也”。

23.晴天多出工,雨天就可以少出工或不出工,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风调雨顺就有好收成。

24.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自耕自食,自织自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运转,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风调雨顺就有好收成。

25.农耕型文化讲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26.与此同时,该县还备足玉米、大豆等优良籽种50万公斤,做到不误农时,随腾茬、随耕耙、随播种,有条件的乡镇还推行铁茬播种,做到随收随播。

27.而且现在的大唐朝李渊的二皇子李世民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不误农时,同时整顿官吏,派遣得力的地方官管制中土大唐治下的几十个州郡。

28.能够一次完成耕耙作业,减少了作业次数,节约了能耗和时间,在夏收夏种农忙可以及时完成生产任务,不误农时。

29.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0.家教名人名言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孔子的科学安排人时间,孟子的不违农时,庄子的将时间观念淡化等,都体现了对个体自我价值的重视。

32.不违背农时,不在疾病流行时兴兵作战,为的是爱护自己的民众;不乘敌人国丧时去进攻它,也不趁敌国灾荒时去进攻它,为的是爱护敌国的民众;不在冬夏两季兴师,为的是爱护双方的民众。

33.江北镇今年抢抓农时,全镇10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传授培苗壮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具保养维修等技术服务。

34.另外,关于典业的取赎时机,民间也有一定之规,大抵以不违农时为出发点。

35.为改善其生态环境,时人极其关注农时的测定、水利的兴修和土地的改良等.

36.除草很早受到重视,但到战国时代因农具改良而效率提高,并且把中耕除草的勤做多次和做得细致周到,提到很重要的地位,此外,还强调不违农时和因地制宜,也注意到选用良种和防治虫害。

37.社员贷款条件要优先,手续要简便,利率要优惠,做到不违农时,要优先安排种养业贷款,农户发展生产所需贷款要优先发放,产前要早调查研究,早安排资金。

38.在农村工作,各级领导安排各项活动时,都要注意不违农时,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39.风调雨顺: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40.要让百姓不违农时从事农业劳作,适时掌握,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41.这段话论述了不违农时季节,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道理。


※ "农时"造句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