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西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ōng bō xī liú东播西流 | 谓流落四方。 |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rì luò xī shān日落西山 |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 《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
shí wǔ dōng xī什伍东西 |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 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
dōng chuǎng xī zǒu东闯西走 | 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都是你这老不贤,养这祸根,终日纵他性子,任他东闯西走,惹祸招非,如今弄出事来了。” |
dōng zǔn xī jié东撙西节 | 谓从各方面节省。 | 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
xué guàn zhōng xī学贯中西 |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dōng qiáo xī wàng东瞧西望 | 指到处乱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
dōng bēn xī xiàng东奔西向 | 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东奔西向,我就养遍濮州城,你也难来拦当。” |
dōng piāo xī bó东飘西泊 | 谓四处漂泊,行踪无定。 | 《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 |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
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行不由西州路 |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 | 《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
dōng chōng xī jué东冲西决 | 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东一下西一下 | 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
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
hē xī běi fēng喝西北风 | 指没有东西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
dōng zǒu xī gù东走西顾 | 比喻顾虑多。 | 《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
mǎi dōng mǎi xī买东买西 | 指买各种物品 | 明 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29出:“买东买西使官钱,点驴点马是买卖。” |
dōng pīn xī còu东拼西凑 | 东一点;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
zhǐ dōng dǎ xī指东打西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七侠五义》第92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功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
dōng zhāng xī wàng东张西望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dōng shǎn xī duǒ东闪西躲 |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
dōng héng xī dǎo东横西倒 | 形容杂乱。 | 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
zhǐ dōng huá xī指东划西 | 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
chāi xī bǔ dōng拆西补东 | 见“拆东补西”。 | 唐·寒山《诗》:“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与道殊悬运,拆西补东尔。” |
chāi dōng bǔ xī拆东补西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 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
dào dōng shuō xī道东说西 | 见“道西说东”。 |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觑俺咱似儿戏,使着后,道东说西畅憋气。” |
xī zhuāng gé lǚ西装革履 |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 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
dōng dǎo xī wāi东倒西歪 |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
xī fēng luò yè西风落叶 | 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
dōng xi nán běi kè东西南北客 | 指居处无定之人。 | 参见“东西南北人”。 |
dōng piāo xī xǐ东飘西徙 | 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
dōng piāo xī dàng东飘西荡 |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
dōng nuó xī jiè东挪西借 | 指到处挪借款项。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
dōng chāo xī xí东抄西袭 |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
fú dōng dǎo xī扶东倒西 | 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
zhǔ hù xī shān拄笏西山 | 见“拄笏看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
dōng chí xī zhuàng东驰西撞 | 同“东奔西撞”。 | 《花月痕》第四七回:“那马东驰西撞,不可押勒。” |
rì bó xī shān日薄西山 |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
dōng qū xī bù东趋西步 | 谓相背而行。 | 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
dōng yuàn xī nù东怨西怒 | 谓任意指责别人。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xī fāng jìng guó西方净国 | 佛教语。指西方净土 | 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
dōng zhēng xī yuàn东征西怨 |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
dōng tù xī wū东兔西乌 |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
dōng xué xī dǎo东踅西倒 | 形容行走艰难。 | 明·冯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试笔》套曲:“看俺这曲脊是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衣履鏖糟,行动处东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
dōng guān xī wàng东观西望 |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
dōng yāng xī gào东央西告 | 谓到处恳求。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
dōng fú xī dǎo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
dào xī shuō dōng道西说东 | 谓乱加谈论。 | 《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 |
dōng wán xī quē东完西缺 | 谓短缺,不完备。 | |
dōng liàng xī shé东量西折 | 量:称量。折:亏损。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 | 元·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东量西折’,难教小人赔偿。” |
xī chuāng jiǎn zhú西窗剪烛 |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 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xī shì cháo yī西市朝衣 | 西市:北京菜市口刑场;朝衣:官员上朝的衣服。比喻忠臣被冤杀 | 东汉·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乃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
dōng tán xī shuō东谈西说 | 指议论的面很宽。 | 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
dōng qiāo xī bī东敲西逼 | 各处敲诈逼迫。 | 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输粮,地方官刑驱势迫,东敲西逼。” |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东扯葫芦西扯瓢 | 说话东扯西拉。 | 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
dōng líng xī luò东零西落 | 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
dōng lā xī chě东拉西扯 | 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 | 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
dōng chuǎng xī duó东闯西踱 | 谓盲目地四处闯荡。 | 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开,但想到不吴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独自东闯西踱较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
dōng bǔ xī còu东补西凑 |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 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 |
gǔn yī xī guī衮衣西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西:向西;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 |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话西 | 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画西 |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闲禅师》:“到处插语,指东划西,举古举今。” |
dōng dàng xī chí东荡西驰 | 犹言东征西讨。 |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弑义帝,降子婴,东荡西驰的时候,早暗地里间道入关,进位称王。” |
dōng chí xī chěng东驰西骋 | 同“东奔西走”。 | 清·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电传消息,或两国议和,交涉问题,而调查员东驰西骋,察其人心舆论,以知其彼此方针。” |
yí dōng jiù xī移东就西 |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dōng chí xī jī东驰西击 | 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
zhāo dōng mù xī朝东暮西 | 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
dōng tǎo xī fá东讨西伐 | 同“东征西讨”。 |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
jiǎn zhú xī chuāng剪烛西窗 |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dōng bēn xī cuàn东奔西窜 | 同“东逃西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
dōng chě xī lā东扯西拉 |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
dōng chě xī zhuāi东扯西拽 | 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
xī shān rì bó西山日薄 |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 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
dōng liú xī luò东流西落 | 见“东播西流”。 | 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再从东京失业下来,只好成为放浪奴隶,东流西落地随着工做的地方向四处的乡下移动。” |
dōng niǔ xī wāi东扭西歪 |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 |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 |
xī chú dōng dàng西除东荡 | 荡:荡平。到处征剿敌人。 |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东荡,把功劳立下几桩桩。” |
dōng āi xī zhuàng东挨西撞 | 同“东奔西撞”。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东挨西撞,也济不得甚事。” |
sòng fó sòng dào xī送佛送到西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
dōng kuáng xī piàn东诳西骗 | 诳:欺骗,迷惑。形容到处说谎欺骗。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应二哥,银子便与他,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在外边东诳西骗。” |
zhǐ dōng mà xī指东骂西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 |
dōng tú xī mǒ东涂西抹 |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
dōng duǒ xī táo东躲西逃 |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 |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yī mìng guī xī一命归西 | 见“一命归阴”。 |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
pěng xīn xī zǐ捧心西子 | 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西子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 |
xī tái tòng kū西台痛哭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 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
xī xué dōng jiàn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
dōng dàng xī yóu东荡西游 | 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
tōu dōng mō xī偷东摸西 | 指小偷小摸。 |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
dōng wāi xī dǎo东歪西倒 | 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
dōng fān xī dǎo东翻西倒 | 翻:翻转,倒下;倒:颠倒,翻转。形容四处翻捡找寻。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 |
xī shí dōng mián西食东眠 |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
dōng xī nán shuò东西南朔 | 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 |
gè bēn dōng xī各奔东西 | 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
dōng bēn xī zhuàng东奔西撞 |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 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 |
shuō dōng tán xī说东谈西 | 见“说东道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
dōng ái xī wèn东捱西问 | 谓四处探问、打听。 | 《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
dōng shēng xī jī东声西击 | 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 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