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西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ōng gǔn xī pá东滚西爬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shuō dōng wàng xī说东忘西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dōng zhāng xī zhāng东张西张同“东张西望”。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看他们的眼睛,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
dōng zhēng xī yuàn东征西怨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dōng tóu xī cuàn东投西窜同“东奔西走”。
dōng bēn xī pǎo东奔西跑指到处奔波。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pěng xīn xī zǐ捧心西子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西子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
dōng cāi xī yí东猜西疑谓胡乱猜疑。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chāi dōng bǔ xī拆东补西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dōng xī nán běi东西南北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dōng chōng xī zhuàng东冲西撞谓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dōng zhāng xī qù东张西觑同“东张西望”。《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前面一个人摇摆将来,见张贡生带了一伙家人东张西觑,料他是个要嫖的勤儿没个帮的人,所以迟疑。”
dōng dàng xī chí东荡西驰犹言东征西讨。《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弑义帝,降子婴,东荡西驰的时候,早暗地里间道入关,进位称王。”
dōng qū xī bù东趋西步谓相背而行。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dōng ái xī wèn东捱西问谓四处探问、打听。《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dōng yáng xī dàng东扬西荡谓飘泊无定。《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dōng bēn xī zhuàng东奔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
dōng líng xī suì东零西碎指零碎,分散,不集中。郭沫若《文艺论集 自然与艺术》:“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
dōng kǎn xī zhuó东砍西斫谓四面激战。
xī yáng xī xià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画西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闲禅师》:“到处插语,指东划西,举古举今。”
xī shì cháo yī西市朝衣西市:北京菜市口刑场;朝衣:官员上朝的衣服。比喻忠臣被冤杀东汉·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乃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dōng bēn xī zǒu东奔西走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shēng dōng jī xī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xī fāng jìng tǔ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táng tū xī shī唐突西施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dōng zǒu xī zhuàng东走西撞同“东奔西撞”。《四游记·华光闹东岳庙》:“闻你不是好人,东走西撞,无事不为,今来我东岳庙则甚。”
dōng kē xī zhuàng东磕西撞犹言东奔西撞。《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你道这几件事岂是容易做的?这都是要脚奔波,足不沾地的勾当,岂是教书人所为?[汪为露]失了魂的一般东磕西撞。”
hē xī běi fēng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dōng tōu xī mō东偷西摸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清 曾朴《孽海花》第30回:“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
dōng shǎn xī nuó东闪西挪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rì luò xī shān日落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dōng xián xī là东挦西撦谓到处张罗。
dōng líng xī sàn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话西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dōng xǐ xī qiān东徙西迁同“东迁西徙”。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
dōng piāo xī bó东飘西泊谓四处漂泊,行踪无定。《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
xī hé zhī tòng西河之痛痛:悲伤。指丧子之痛。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dōng chuǎng xī duó东闯西踱谓盲目地四处闯荡。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开,但想到不吴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独自东闯西踱较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dōng fān xī dǎo东翻西倒翻:翻转,倒下;倒:颠倒,翻转。形容四处翻捡找寻。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
xī wāi dōng dǎo西歪东倒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倾斜不稳。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刘郎中<粉蝶儿一套>》:“柱肚撑肠酒力催,西歪东倒脚高低。”
dōng fú xī dǎo东扶西倒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dōng wāi xī dǎo东歪西倒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dōng héng xī dǎo东横西倒形容杂乱。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dōng lán xī zǔ东拦西阻指极力阻拦。《雪岩外传》第十回:“众家人听说,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
guā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dōng míng xī yīng东鸣西应谓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蔡元培《欧美国学会丛刊发刊词》:“海通以来……自一缕一针之细故,以至政治风俗之大端,无不东鸣西应,速于邮命。”
dōng cáng xī duǒ东藏西躲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dōng xián xī chě东挦西扯指到处张罗。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东挦西扯,忧苦莫当。”
yī mìng guī xī一命归西见“一命归阴”。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dōng nuó xī còu东挪西辏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明·沈受先《三元记·归妹》:“我命运乖,粮运折,家私都准折,东挪西辏犹还缺,一女多娇,将他来抛撇。”
dōng cāi xī chuāi东猜西揣谓多方猜测。清·袁枚《与杨兰坡明府书》:“然李义山《锦瑟》一篇,宁使后人东猜西揣,聚讼纷纷,而当时绝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见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dōng pèng xī zhuàng东碰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巴金《火》:“刘波好像被困在一条死巷里,他东碰西撞都找不出一个出路。”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dōng qiāo xī bī东敲西逼各处敲诈逼迫。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输粮,地方官刑驱势迫,东敲西逼。”
dōng lā xī chě东拉西扯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dōng chě xī zhuāi东扯西拽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dōng dàng xī yóu东荡西游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dōng chě xī lā东扯西拉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dōng dǎo xī wāi东倒西歪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dōng yóu xī dàng东游西荡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xī xué dōng jiàn西学东渐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dōng duǒ xī cáng东躲西藏指到处躲避藏匿。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táng tū xī zǐ唐突西子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dōng tù xī wū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dōng nuó xī jiè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清 曹雪琴《红楼梦》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dōng bēn xī xiàng东奔西向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东奔西向,我就养遍濮州城,你也难来拦当。”
dōng líng xī luò东零西落零散稀疏。形容衰败。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xī zǐ pěng xīn西子捧心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形容女子的病态美。比喻名家的诗文、字画等,其本身存在的某种疵病不足以掩盖其固有的优点,有时反而增色。《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nǐ dōng wǒ xī你东我西指分手离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想当面一番错过,便如此你东我西,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
zhāo xī mù dōng朝西暮东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东。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明·无名氏《四贤记·社会》:“朝西暮东,齐、梁、燕、宋,生涯不同。”
dōng xī yì miàn东西易面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汉 贾谊《新书 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dōng tán xī shuō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东一下西一下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dōng āi xī zhuàng东挨西撞同“东奔西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东挨西撞,也济不得甚事。”
xué guàn zhōng xī学贯中西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道西没有中心地随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dōng liè xī yú东猎西渔谓处处涉猎而不专精。唐·孙樵《骂僮志》:“凡为读书,东猎西渔,粗知首尾,则为有余。”
dōng tǎo xī fá东讨西伐同“东征西讨”。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xī shī pěng xīn西施捧心西施:春秋越国美女。指美女病态更加娇美。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zhōng xī hé bì中西合璧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xī fēng cán zhào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dōng yāng xī gào东央西告谓到处恳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xī shān rì bó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xī chú dōng dàng西除东荡荡:荡平。到处征剿敌人。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东荡,把功劳立下几桩桩。”
dōng duǒ xī táo东躲西逃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gè bēn dōng xī各奔东西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dōng bēn xī táo东奔西逃同“东逃西窜”。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东扯葫芦西扯瓢说话东扯西拉。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rì dōng yuè xī日东月西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dōng chuǎng xī zǒu东闯西走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都是你这老不贤,养这祸根,终日纵他性子,任他东闯西走,惹祸招非,如今弄出事来了。”
dōng wán xī quē东完西缺谓短缺,不完备。
dōng suō xī wàng东睃西望同“东张西望”。《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dào xī shuō dōng道西说东谓乱加谈论。《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
dōng lín xī zhǎo东鳞西爪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那里露一只爪;不见全貌。现比喻零碎散乱、不全面。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dōng piāo xī xǐ东飘西徙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dōng pǎo xī bēn东跑西奔奔:急走,跑。指到处奔波。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4章:“逃难的老百姓在敌人的炮火下东跑西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