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明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chūn hé jǐng míng春和景明 |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水底捞明月 | 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 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
| jīng míng néng gàn精明能干 |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 míng yáng cè lòu明扬侧陋 | 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 《尚书 尧典》:“明明扬侧陋。” |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杖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
|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
| kāi zōng míng yì开宗明义 | 开:阐述;宗:主旨;明:说明;义:意思。本为《孝经》第一章篇名;它说明全书的主旨;后用来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主要意思。 | 《孝经 开宗明义章》宋 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
| shǎng fá fēn míng赏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
| wài kuān nèi míng外宽内明 | 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 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霸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
|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
| méi mù fēn míng眉目分明 |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 | 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
|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 《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yuè míng fēng qīng月明风清 |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 孙犁《芦花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
| xīn kāi mù míng心开目明 | 犹心明眼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
|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 |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
| míng zhāo hūn méng明昭昏蒙 |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
| liǔ àn huā míng柳暗花明 | 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qí zhì xiān míng旗帜鲜明 |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 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
| míng móu hào chǐ明眸皓齿 | 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仗 | 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
| yǎn míng xīn liàng眼明心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
| cōng míng zhì huì聪明智慧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
| cí yuē zhǐ míng词约指明 |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
|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 míng mù dá cōng明目达聪 |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较着 |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
| zhāng míng zhāo zhù彰明昭著 | 犹彰明较著。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
| míng yuè rù bào明月入抱 | 抱:怀抱。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 | 清·缪荃孙《<宋元词四十家>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风在襟。” |
| chǎn yōu míng wēi阐幽明微 |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
| fèng wéi shén míng奉为神明 | 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
| zì zhī zhī míng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 bái là míng jīng白蜡明经 |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
| mò míng qí miào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
| nèi jiù shén míng内疚神明 | 内疚: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神明:神祗。指做错了事,内心感到不安。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无不惭德。” |
| jué dǐng cōng míng绝顶聪明 |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 |
| nì ài bù míng溺爱不明 | 溺爱:十分宠爱。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朱熹注:“溺爱者不明” |
| bì míng sè cōng蔽明塞聪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
| cōng míng cái zhì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
| hào chǐ míng móu皓齿明眸 | 皓:洁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 míng dé wéi xīn明德惟馨 |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 《尚书 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 bù míng zhēn xiàng不明真相 |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
| gāo tái míng jìng高抬明镜 |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
| míng xíng bì jiào明刑弼教 |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 《尚书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míng biàn shì fēi明辨是非 |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
| àn jiàn míng qiāng暗箭明枪 |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群英类选 清腔类 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
| cuì yǔ míng dāng翠羽明珰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
| cōng míng zhì huì聪明智能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能,熟于经史。 |
| míng yáng zè lòu明扬仄陋 | 见“明扬侧陋”。 | 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 míng xíng bù lù明刑不戮 |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 《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 guǐ kàn gāo míng鬼瞰高明 | 同“鬼瞰其室”。 | 《隋书·裴肃传》:“窃见高熲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
| míng guāng zhēng liàng明光铮亮 | 见“明光烁亮”。 | 西虹《家》:“窗户上的大玻璃明光铮亮。” |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 jìng ruò shén míng敬若神明 | 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 |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
| míng tuī àn jiù明推暗就 |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 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
| míng zhú tiān nán明烛天南 |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 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 lí lóu zhī míng离娄之明 | 离娄:古代人名,视力很好。比喻视力极好。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
| yuè míng qiān lǐ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南朝 宋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
|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 yuè míng rú shuǐ月明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
| zhèng dà gāo míng正大高明 | 形容为人正直,学识高超。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集解:“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实耳。” |
| jīng míng qiáng gàn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
|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 míng lián àn chá明廉暗察 | 犹言明察暗访。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正不怕明廉暗察,信不让于春秋里季札,治不让颖川黄霸。” |
| yàn míng zhèng shēn验明正身 | 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 |
| ruò míng ruò àn若明若暗 | 好像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
| míng huǒ chí zhàng明火持杖 | 同“明火执仗”。 |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
| lái lì bù míng来历不明 | 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 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
| míng zhēng àn dòu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 míng méi zhèng qǔ明媒正娶 | 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抢亲》:“我当初嫁你,也是明媒正娶。” |
| cháng yè nán míng长夜难明 |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
| sàng míng zhī tòng丧明之痛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 bù míng bù bái不明不白 |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
| míng zhū yè tóu明珠夜投 |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
| tuī zōng míng běn推宗明本 | 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其道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 |
|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 bīng xuě cōng míng冰雪聪明 | 比喻人聪明非凡。 |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zhèng míng gōng dào正明公道 | 正大光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
| jiǎn míng è yào简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 shuǐ míng shān xiù水明山秀 | 见“水秀山明”。 | 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
| míng zhī gù fàn明知故犯 |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 míng qiǎng àn tōu明抢暗偷 |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
| lián míng chè yè连明彻夜 | 见“连明连夜”。 | 姚雪垠《长夜》二:“离开信阳的时侯,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 |
|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 ǒu zhú shī míng偶烛施明 |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 |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 míng yuè lú huā明月芦花 | 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
| yīng míng guǒ duàn英明果断 |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 |
| fèng rú shén míng奉如神明 |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 qīng rú shuǐ,míng rú jìng清如水,明如镜 | 形容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在河南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
| míng jìng gāo xuán明镜高悬 |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
| míng xīn jiàn xìng明心见性 |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