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力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yán jīng dān lì研精殚力 | 同“研精竭虑”。 |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历观古人作,亦有不尽佳,要其研精殚力,积数年十年而后成,自有一家面目在,夫岂徒以絺章饰句为事哉?” |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 |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
| jìn zhōng jié lì尽忠竭力 |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
| lì qū shì qióng力屈势穷 | 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
| jiǎ lì yú rén假力于人 |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
|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 |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 xīn cháng lì duǎn心长力短 |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
|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 qiáo shén cuì lì憔神悴力 | 谓竭尽心力。 | 清·曾国藩《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说者出,为群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
| yī bì zhī lì一臂之力 | 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
| lì bù tóng kē力不同科 | 同科:同一等级。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
| dān jīng jié lì殚精竭力 | 犹殚精毕力。 |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
| jīng qiáng lì zhuàng精强力壮 | 精力充沛。 | |
| lì bù cóng xīn力不从心 |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
| shí yù yǒu lì实与有力 |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
| 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 tóng xīn bìng lì同心并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 shì qióng lì cù势穷力蹙 | 同“势穷力屈”。 | 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招盗赋以官,出于不得已,今既两路有兵,势穷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须此。” |
| kǔ xué lì wén苦学力文 | 力:务。刻苦学习,努力著文。 | 《旧唐书·白居易传》:“蓦然为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苦学力文所致。” |
| fù jī zhī lì缚鸡之力 |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
| bù zì liàng lì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 xī xīn bì lì悉心毕力 | 悉心:尽心;毕力:尽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 汉·蔡邕《杨太尉碑铭》:“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 |
| qí xīn bìng lì齐心併力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 |
| tóng xīn xié lì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 lì jì jiǔ qū力济九区 | 济:帮助,周济;九区:指全国。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 | 唐·卢照邻《三国论》:“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 |
| guǒ xuè lì zhàn裹血力战 | 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
| qí xīn yī lì齐心一力 | 同“齐心协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
| yǒu qì méi lì有气没力 | 见“有气无力”。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又怕他说谎,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
| shì lì zhī jiāo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 lì yǒu wèi dǎi力有未逮 | 能力做不到。 | |
| fú tián lì sè服田力穑 | 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 《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
| cán nián yú lì残年余力 | 指年老体衰。 |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quán lì yǐ fù全力以赴 |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
| dān jīng bì lì殚精毕力 | 殚、毕:尽。尽心竭力。 | 明·张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
| yī xīn yī lì一心一力 | 同心协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 xiào tì lì tián孝悌力田 |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 《汉书 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
| shēn wēi lì báo身微力薄 | 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自惜身微力薄,不能拔之风尘,所以怜而与游。” |
| 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 |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
| xié xīn tóng lì协心同力 | 见“协心戮力”。 | 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
| xié lì qí xīn协力齐心 |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 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
| nián fù lì qiáng年富力强 | 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
| chuǎi shí duó lì揣时度力 | 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 | 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
| lù lì qí xīn戮力齐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 《梁书 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戮力齐心,芟夷逆丑。” |
| lù lì yī xīn戮力一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 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 边防》:“中国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 |
| nǔ lì jiā cān努力加餐 | 努力多吃些饭。 | 《文选·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 fèi lì láo shén费力劳神 | 耗费力量和精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若不肯投降,必当擒来,奉献兄长,亦不须用众头领张弓挟矢,费力劳神。” |
| bù yí yú lì不遗馀力 |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 dān cái jié lì殚财竭力 | 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 | 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粤若殚财竭力,刻桷雕题,积四三年,模造化意。” |
| lì kùn jīn fá力困筋乏 | 困:劳倦;乏:疲乏。用尽了全力。 |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
|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功神力 | 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 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还钩连。” |
| jīn pí lì jié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 nián qīng lì zhuàng年轻力壮 |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 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
| qīng zhù quán lì倾注全力 | 倾注: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目标。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以便等到时机一到,就倾注全力,大举反攻,收复失地。” |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 | 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 |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 jū gōng jìn lì鞠躬尽力 | 见“鞠躬尽瘁”。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 xié xīn lù lì协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
| lì fēn shì ruò力分势弱 | 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 | 《旧唐书·杜伏威传》:“今同若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 |
| tóng lì xié qì同力协契 | 犹言同心协力。 |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
| cái dān lì jié财殚力竭 |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晋书 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力竭,无以至此。” |
| lì cù shì qióng力蹙势穷 | 蹙:局促;穷:尽。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 | 唐·柳宗元《答人求文章书》:“率皆纵诞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
| lì qū jì qióng力屈计穷 |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 《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
| xié lì tóng xīn协力同心 |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 mián lì bó cái绵力薄材 |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
| zì lì gēng shēng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 lì qū dào qióng力屈道穷 | 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 | 《周书·王思政传》:“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
| shī xiàng bó tù,jiē yòng quán lì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 qí xīn hé lì齐心合力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 qí xīn xié lì齐心协力 |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 qióng rì zhī lì穷日之力 | 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 | 清·张岱《与胡季望》:“茶须旋采,抽筋摘叶,急不待时,武火杀青,文火炒熟,穷日之力,多则半劤,少则四两。” |
| quán jūn lì qí权钧力齐 | 权:权势;钧:通“均”,平均。双方权势力量相当,不分高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 |
| jìn lì ér wéi尽力而为 |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 lì wǎn kuáng lán力挽狂澜 |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 péng xīn hé lì朋心合力 |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
| shén chí lì kùn神驰力困 | 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 明·汪道昆《沽水悲》:“可怜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眠怎捱到晓。” |
| lì xiǎo rèn zhòng力小任重 |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 dú lì nán zhī独力难支 | 独:单独。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 明·郭勋《英烈传》第23回:“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独力难支,便开门冲阵逃走。” |
| shì qióng lì qū势穷力屈 |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 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势穷力屈,然后可招抚也。” |
| jīn pí lì jìn筋疲力尽 |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 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 shì qióng lì jié势穷力竭 |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 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
|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 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
| bù yí yú lì不遗余力 |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 qí xīn bìng lì齐心并力 |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
| liàng lì ér xíng量力而行 | 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 huà bēi tòng wéi lì liàng化悲痛为力量 | 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 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 |
| cái jié lì jìn财竭力尽 | 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汉 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
| xīn yú lì chù心余力绌 | 心里很想干;但力量够不上。 | 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
| liàng xiǎo lì wēi量小力微 | 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 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
| bì lì tóng xīn毕力同心 | 犹言齐心协力。 | 唐 陆贽《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毕力同心,共平多难,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 |
| xīn lì jiāo cuì心力交瘁 |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
| tōng lì hé zuò通力合作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 lì jūn shì dí力钧势敌 | 同“力均势敌”。 | 《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
| lì dí shì jūn力敌势均 | 同“力均势敌”。 | 《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
| shēng lì jūn生力军 |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
|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工神力 | 形容技艺精巧超群,非人力所及。 | 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工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不钩连。” |
| jì qióng lì qū计穷力屈 |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