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流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ù shí zhěn liú漱石枕流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
sì shuǐ liú nián似水流年 | 流年:光阴。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光阴过得很快。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
liú fāng wàn gǔ流芳万古 |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声。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大齐乡老举李义隽侪罗之碑》:“流芳万古,迹绝当今。” |
liú xíng kǎn zhǐ流行坎止 |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
shuò yù liú jīn烁玉流金 | 见“烁石流金”。 |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fēng liú xiāo sǎ风流潇洒 |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 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
yuán qīng liú jié源清流洁 |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hàn liú jiā bèi汗流浃背 |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
jué duàn rú liú决断如流 | 决策判断就像江河下泻。形容处理问题果断敏捷。 | 《周书 斐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
chuān liú bù xī川流不息 |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
jī hòu liú guāng积厚流光 |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 荀况《荀子 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
bù tóng liú sú不同流俗 |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
jiàng běn liú mò降本流末 | 犹言舍本逐末。 | 明·何景明《<武功县志>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zhōng liú jī yì中流击枻 |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缊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宋·王灼《碧鸡漫志》第二卷:“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yìng duì rú liú应对如流 |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suí bō piāo liú随波漂流 | 随:跟从。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 |
liú luò shī suǒ流落失所 | 流转沦落,没有安身的地方。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单符郎全州佳偶》:“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已之事。” |
liú lián wàng fǎn流连忘返 |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
fēng liú zǎi xiàng风流宰相 |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 |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
luò huā yǒu yì,liú shuǐ wú qíng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
yuán qīng liú jìng源清流净 | 源:水的源头。水的源头清,下流的水也就清。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 | 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
liú luò tā xiāng流落他乡 |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
shì shēn míng liú士绅名流 | 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
liú lí zhuǎn xǐ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liú nián sì shuǐ流年似水 |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xuān huà chéng liú宣化承流 |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 语出《汉书 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hàn liú mǎn miàn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liú hàn jiā bèi流汗浃背 | 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 宋·无名氏《青琐后集》:“每延英奏对,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 |
jí jǐng liú nián急景流年 | 形容光阴易逝。 | 宋·晏殊《殊玉词》:“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
liú xuè piāo lǔ流血漂橹 | 橹:盾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 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hàn liú zhì zhǒng汗流至踵 |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 《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
shuǐ liú huā xiè水流花谢 |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二郎神>》:“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 |
sù liú qióng yuán溯流穷源 |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
xíng liú sǎn xǐ行流散徙 |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
luò huā liú shuǐ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diē dàng fēng liú跌宕风流 |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 |
cóng shàn rú liú从善如流 |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tóng yuán gòng liú同源共流 |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yú yùn liú fēng余韵流风 | 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 《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 |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 《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
diān pèi liú lí颠沛流离 |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lèi liú mǎn miàn泪流满面 |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
mù niú liú mǎ木牛流马 |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
fù yǔ dōng liú付与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gǔn guā liú shuǐ滚瓜流水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liú xuè piāo chǔ流血漂杵 | 杵:捶衣棒。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形容死伤惨重。 | 宋·陆游《禹庙赋》:“流血漂杵,方自此始。” |
rú yǎ fēng liú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liú lí diān dùn流离颠顿 | 见“流离颠沛”。 | 宋·曾巩《永兴尉章佑夫人张氏墓志铭》:“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
qū shuǐ liú shāng曲水流觞 | 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 |
zhōng liú yī xíng中流一壸 | 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 |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
xuàn rán liú tì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sān jiào jiǔ liú三教九流 |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wàn shì liú fāng万世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 | |
tǔ ráng xì liú土穰细流 |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yún sàn fēng liú云散风流 | 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 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
nà jiàn rú liú纳谏如流 | 虚心听取谏议。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
gān suǐ liú yě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
tòng kū liú tì痛哭流涕 |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
xuè liú piāo lǔ血流漂卤 | 卤:通“橹”,大盾。血流成河能把大盾漂浮起来。形容杀人很多。 | 西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
dōng liú xī luò东流西落 | 见“东播西流”。 | 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再从东京失业下来,只好成为放浪奴隶,东流西落地随着工做的地方向四处的乡下移动。” |
shén liú qì chàng神流气鬯 | 精神气息流畅通达。 | 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问》:“夫弈叶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习,玩猲易生,而君臣之相与如此,是以神流气鬯,天地太和。” |
zhěn shí shù liú枕石漱流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
fēi duǎn liú cháng蜚短流长 |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长,所不堪受。” |
bǐ hàn rú liú笔翰如流 | 指文笔快捷无滞。 | 《晋书 陶侃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
jiǔ liú shí jiā九流十家 |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 汉 刘安《七略 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
cāng hǎi héng liú沧海横流 |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 《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dōng liú xī shàng东流西上 |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 |
jí liú yǒng jìn急流勇进 |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 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
tóng liú hé wū同流合污 |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liú lí diān pèi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wàn gǔ liú fāng万古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万古:千秋万代;流:流传;芳:香;比喻好名声。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
qióng yuán sù liú穷源溯流 |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 清 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
jí liú yǒng tuì急流勇退 |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tì sì jiāo liú涕泗交流 |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 北齐 魏收《魏书 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
běn mò yuán liú本末源流 |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诸东流 | 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
fēng liú yún sà风流云散 |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
liú xīng chè diàn流星掣电 | 见“流星飞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0回:“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zhōng liú jī jí中流击楫 |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fàng rèn zì liú放任自流 | 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 | 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于无政府状态。” |
táo huā liú shuǐ桃花流水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dà bù liú xīng大步流星 |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zhěn yán shù liú枕岩漱流 | 同“枕石漱流”。 | 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 |
xiāo sǎ fēng liú潇洒风流 |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几年踪迹叹江湖,潇洒风流人怎知。” |
liú lián wàng fǎn流连忘反 |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
xì shuǐ cháng liú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
shuǐ liú yún sàn水流云散 |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 宋·陆游《临江仙·离梁州作》词:“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
kòu jí zhōng liú扣楫中流 | 犹中流击楫。 | |
jiǎn zhī jié liú剪枝竭流 | 剪:绞切;竭:干涸。剪断树枝,使支流干涸。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魏书·高闾传》:“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
fēng liú jiā huà风流佳话 | 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话:流传一时的好事或趣事。关于男女恋爱婚配的逸闻趣谈。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诸王见说,俱各拍手跌足,大笑起来道:‘妙,妙,妙!咱们多做个保亲,正是风流佳话。’” |
duì dá rú liú对答如流 |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
xuè liú chéng hé血流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
yī dài fēng liú一代风流 | 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 | 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