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流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ěng mù liú miǎn骋目流眄 | 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 | 《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
wàn shì liú fāng万世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 | |
zhěn shí shù liú枕石漱流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 |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 《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
jìng shuǐ liú shēn静水流深 |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 |
cóng lìng rú liú从令如流 |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
suǒ wěi liú lí琐尾流离 | 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liú lí diān pèi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zhěn shí sòu liú枕石嗽流 | 见“枕石漱流”。 | 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
liú fēng yú sú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 |
liú shuǐ yóu lóng流水游龙 |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 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 |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
xīng liú diàn jī星流电激 | 激:急疾。像流星飞驰,闪电疾逝。形容迅疾。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故絪缊相感,雾涌云蒸,嘤鸣相召,星流电激。” |
liú xīng gǎn yuè流星赶月 | 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上》:“自投军后,时通运泰,武艺过人,走马似逐电追风,放箭若流星赶月。” |
yín wěi xià liú淫猥下流 |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 | |
rì yuè rú liú日月如流 |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今留齐七载,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见,安能成其大事哉?” |
liú fāng hòu shì流芳后世 | 见“流芳百世”。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míng liú jù zǐ名流巨子 |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 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
shuǐ liú huā luò水流花落 |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 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诗:“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 |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亦作“流风遗躅”。 | 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
tóu pò xuè liú头破血流 |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
shì shēn míng liú士绅名流 | 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
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lóu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
tǔ ráng xì liú土穰细流 |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fēng liú làng zǐ风流浪子 |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
gān suǐ liú yě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
tì lèi jiāo liú涕泪交流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
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伏尸:横尸在地。形容杀人众多。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liú luò jiāng hú流落江湖 | 形容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6回:“言之不尽,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 |
shuǐ liú shī,huǒ jiù zào水流湿,火就燥 |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 《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 |
liú luò bù ǒu流落不偶 | 流落:留居他乡,穷困潦倒;偶:遇。指潦倒失意,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 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重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 |
liú lí suǒ wěi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hàn liú jiā fū汗流浃肤 | 见“汗流浃体”。 | 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 |
niào liú pì gǔn尿流屁滚 | 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尿流屁滚。” |
fàng fàn liú chuò放饭流歠 | 歠:喝,饮。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
rèn qí zì liú任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缊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宋·王灼《碧鸡漫志》第二卷:“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
liú nì wàng fǎn流溺忘反 | 犹言流连忘反。 | 《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
liú xuè qiān lǐ流血千里 | 形容死伤非常多。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xuè liú piāo chǔ血流漂杵 | 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杵:旧时舂米的短木棰。 | 《尚书 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
fēi liú duǎn cháng飞流短长 |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 唐 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
lèi liú mǎn miàn泪流满面 |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
tóng yuán gòng liú同源共流 |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
fēng chū quán liú蜂出泉流 |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 | 清 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
dōng liú xī luò东流西落 | 见“东播西流”。 | 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再从东京失业下来,只好成为放浪奴隶,东流西落地随着工做的地方向四处的乡下移动。” |
xiāng xiàng jué liú香象绝流 | 见“香象渡河”。 | 明·袁宗道《杂说》:“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绝流。” |
zhōng liú yī xíng中流一壸 | 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shǐ liú pì gǔn屎流屁滚 | 同“屎屁直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又闻得禁烟要用强硬手段,更急得屎流屁滚。” |
dá wèn rú liú答问如流 |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
jìn fù dōng liú尽付东流 |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 |
jí liú yǒng jìn急流勇进 |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 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
sān jiào jiǔ liú三教九流 |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tīng qí zì liú听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yī liú píng jìn依流平进 | 流:品级;依流:依照品级;平进:循序渐进。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 | 《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
huǒ gēng liú zhòng火耕流种 | 古代原始的耕种方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杜笃》:“水耕流种,功浅得深。”李贤注:“以火烧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种也。” |
yuán qīng liú qīng源清流清 |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 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yī dài fēng liú一代风流 | 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 | 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
tóng liú hé wū同流合污 |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zhōng liú dǐ zhù中流砥柱 |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zhōng liú jī jí中流击楫 |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fēng liú tì tǎng风流倜傥 | 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
fēng liú zǎi xiàng风流宰相 |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 |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断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yī wū liú tì噫呜流涕 | 噫呜:哭声。噫噫呜呜哭着流泪。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安传》:“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 |
hàn liú mǎn miàn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nì liú ér shàng逆流而上 |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蕴藉 |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风度潇洒;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北齐书 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
yǐn dú shàng liú饮犊上流 | 谓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语本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
gān chǔ xià liú甘处下流 |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
liú shuǐ táo huā流水桃花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jiǔ liú bǎi jiā九流百家 | 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参见“九流一家”。 | 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乃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
pōu jué rú liú剖决如流 | 剖决:分析、解决;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决问题明快、敏捷。 | 《隋书·裴政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
yuán qīng liú jìng源清流净 | 源:水的源头。水的源头清,下流的水也就清。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 | 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
liú xíng kǎn zhǐ流行坎止 |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
liú kǒu cháng tán流口常谈 | 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liú lí diān dùn流离颠顿 | 见“流离颠沛”。 | 宋·曾巩《永兴尉章佑夫人张氏墓志铭》:“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
suí dà liú随大流 | 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一章:“其余的人,有一多半是随大流、瞎起哄罢了。” |
liú xīng fēi diàn流星飞电 | 比喻迅疾。 | 明·屠隆《彩毫记·湘娥访道》:“人世是流星飞电,荣华才转眼,似车轮下坂,弩箭离弦。” |
fēng liú rú yǎ风流儒雅 |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
xì shuǐ cháng liú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
jiā bèi hàn liú浃背汗流 | 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 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
yù gōu liú yè御沟流叶 | 御沟:皇城外的护城河。皇城外的护城河水中漂流的红叶。指皇宫中盼望外嫁的宫女。 | 元·无名氏《四喜记·琼英闺闷》:“黄花初绽,碧梧渐凋,御沟流叶空来到,最难熬。” |
fàng rèn zì liú放任自流 | 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 | 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于无政府状态。”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fēng liú zuì fàn风流罪犯 | 指轻微的过失。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liú luò fēng chén流落风尘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 | 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
hàn liú jiā bèi汗流浃背 |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
xíng liú sǎn xǐ行流散徙 |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
fēi duǎn liú cháng飞短流长 | 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
fù dōng liú付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往常个侍衾裯,都做了付东流。” |
cóng shàn ruò liú从善若流 | 见“从善如流”。 |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sù mén fán liú素门凡流 | 素门:寒门。指寒门之族,平凡之辈。 |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门凡流,轮翮无取。” |
suí bō zhú liú随波逐流 |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xùn diàn liú guāng迅电流光 | 比喻光阴像电光迅速地消逝。 | 胡蕴《过临平》诗:“迅电流光三载间,再游胜地百忧删。”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诸东流 | 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
xuè liú chéng chuān血流成川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1回:“打进番营来,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尸如山积,血流成川。” |
qī qiào liú xuè七窍流血 | 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口鼻等处往外流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