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流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īng qí zì liú听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yuán qīng liú jìng源清流净 | 源:水的源头。水的源头清,下流的水也就清。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 | 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shuǐ liú yún sàn水流云散 |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 宋·陆游《临江仙·离梁州作》词:“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
tóu pò xuè liú头破血流 |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
fēng liú yǎ shì风流雅事 |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
hé chū fú liú河出伏流 | 语出《淮南子·地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 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
diān pèi liú lí颠沛流离 |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sù mén fán liú素门凡流 | 素门:寒门。指寒门之族,平凡之辈。 |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门凡流,轮翮无取。” |
liú fāng yí chòu流芳遗臭 | 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闺鉴图说践》:“流芳遗臭,断非凡庸卑陋所能为,况事而未定。” |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流言止于智者 |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
diē dàng fēng liú跌荡风流 |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同“跌宕风流”。 | 清 余怀《板桥杂记 珠市名妓附见》:“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
gān suǐ liú yě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
tǔ rǎng xì liú土壤细流 |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缊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宋·王灼《碧鸡漫志》第二卷:“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蕴藉 |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风度潇洒;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北齐书 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
yán liú tǎo yuán沿流讨源 | 犹沿波讨源。 | 严复《原强》:“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之所得与。” |
yú yùn liú fēng余韵流风 | 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 《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
kǎn zhǐ liú xíng坎止流行 |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zhōng liú jī jí中流击楫 |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liú lí zhuǎn xǐ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liú dàng wàng fǎn流宕忘反 | 流宕:流浪,飘泊;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
jí liú yǒng tuì急流勇退 |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zhōng liú jī yì中流击枻 |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 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
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
cāng hǎi héng liú沧海横流 |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 《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qī chuàng liú tì凄怆流涕 | 凄怆:伤感悲痛。悲伤得流泪。 | 《孔丛子·儒服》:“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 |
xuàn rán liú tì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gǎn jī liú tì感激流涕 |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
liú lí diān pèi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shǐ liú pì gǔn屎流屁滚 | 同“屎屁直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又闻得禁烟要用强硬手段,更急得屎流屁滚。” |
tì sì liú lián涕泗流涟 | 鼻涕眼泪直往下流。形容痛哭流涕。 | 《世说新语 德行》:“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
qióng yuán sù liú穷源溯流 |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 清 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
zhū liú bì zhuǎn珠流璧转 | 喻时光之流逝。 |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飞语 | 见“流言蜚语”。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
luò huā liú shuǐ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liú yán fēng yǔ流言风语 | 犹言流言蜚语。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
sù yuán qióng liú溯源穷流 |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
yuán qīng liú qīng源清流清 |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 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lù lù yōng liú碌碌庸流 | 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无能之辈。 | 明·吾邱瑞《运甓记》:“遍观都下从事,皆碌碌庸流,琐琐凡辈。” |
xīng liú tíng jī星流霆击 | 谓如流星闪电。形容迅猛异常。 |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雷动猋至,星流霆击。” |
yìng duì rú liú应对如流 |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fēng liú jiā shì风流佳事 | 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事:美事。指男女情爱的美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今忽见宝玉也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地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
zhú liú wàng fǎn逐流忘返 | 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 | 章炳麟《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谬说滋起。” |
sù liú zhuī yuán溯流追源 | 犹溯流穷源。 | 《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
tǎo liú sù yuán讨流溯源 |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
fēn fēng pǐ liú分风劈流 |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 |
zhōng liú yī xíng中流一壸 | 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sì shuǐ liú nián似水流年 | 流年:光阴。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光阴过得很快。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
liú luò tiān yá流落天涯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穷困潦倒;离开家乡;到外漂泊。 | 宋 德祐太学生《祝英台近(德祐乙亥)》:“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 |
niào liú pì gǔn尿流屁滚 | 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尿流屁滚。” |
tóng yuán yì liú同源异流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liú nì wàng fǎn流溺忘反 | 犹言流连忘反。 | 《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
chěng mù liú miǎn骋目流眄 | 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 | 《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
fàng rèn zì liú放任自流 | 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 | 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于无政府状态。” |
gǎn cháo liú赶潮流 | 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
shuò shí liú jīn铄石流金 |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
yín wěi xià liú淫猥下流 |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 | |
shù shí zhěn liú漱石枕流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
tì lèi jiāo liú涕泪交流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
xún liú zhú mò寻流逐末 | 犹舍本求末。 |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
pí pò xuè liú皮破血流 | 形容伤势很重。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饿得慌了,到人家地里劈一穗苞米,被人抓住,打得皮破血流,昏倒在地上。” |
sù liú cú yuán溯流徂源 | 同“溯流穷源”。 |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
tóng liú hé wū同流合污 |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fēng liú xiāo sǎ风流潇洒 |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 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
liú tiān chè dì流天澈地 | 形容液体漫溢。 | |
wò tàn liú tāng握炭流汤 |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 《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
bǐ hàn rú liú笔翰如流 | 指文笔快捷无滞。 | 《晋书 陶侃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
liú yán fēi wén流言飞文 | 犹言流言蜚语。 |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 |
fēng liú zuì fàn风流罪犯 | 指轻微的过失。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
mài yuè cháng liú迈越常流 | 迈:超过。超过一般人。 |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 |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
gān jū xià liú甘居下流 | 甘:情愿,乐意;居:处于;下流:下游,比喻落后。甘心落到别人后面。 | 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二部分:“听说快要升哨官了,儿子又在进学堂,如何能不要面子,甘居下流呢?” |
xuè liú piāo chǔ血流漂杵 | 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杵:旧时舂米的短木棰。 | 《尚书 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
gān chǔ xià liú甘处下流 |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
miù zhǒng liú chuán缪种流传 | 缪:荒谬;种:种子。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 | 《宋史 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种流传。”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
wàn hè zhēng liú万壑争流 | 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wén bǐ liú chàng文笔流畅 | 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 |
liú kuài rén kǒu流脍人口 | 谓(诗文等)被人广为传颂称美。 | 明·王世贞《曲藻》:“杨状元慎才情盖世,所著有《洞天玄记》、《陶情乐府》、《续陶情乐府》,流脍人口,而颇不为当家所许。” |
liú luò tā xiāng流落他乡 |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
yùn jiè fēng liú酝藉风流 | 酝藉:宽和有涵容。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 | 《旧唐书·权德舆传》:“动作语言,一无外饰,酝藉风流,为时称向。” |
shù liú zhěn shí漱流枕石 | 犹言漱石枕流。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
jīng wèi tóng liú泾渭同流 | 泾渭:泾水、渭水。比喻是非、好坏不分。 |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夫岂知世终异数,泾渭同流。” |
hàn liú jiā zhǒng汗流浃踵 | 见“汗流至踵”。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阿端]意计穷蹙,汗流浃踵。” |
fù zhī dōng liú付之东流 |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 唐 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yìng dá rú liú应答如流 | 对答像流水一样。形容答语敏捷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liú xuè piāo chǔ流血漂杵 | 杵:捶衣棒。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形容死伤惨重。 | 宋·陆游《禹庙赋》:“流血漂杵,方自此始。” |
tóu pò liú xuè头破流血 | 打破了头,血流满面。形容遭受惨败或严重的打击的样子。 | 宋·刘彦明《敦煌实录》:“贼欲破棺,撰叩头、数请,头破流血,贼义而释之,由是显名。” |
rú yǎ fēng liú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xuān huà chéng liú宣化承流 |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 语出《汉书 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yuán guǎng liú cháng源广流长 | 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陆贽《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源广流长,庆深祚远。”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断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
pò làn liú diū破烂流丢 | 破烂不堪的样子。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
lìng xíng rú liú令行如流 |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 《孙膑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
liú shuǐ cháo zōng流水朝宗 | 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 《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
liú shuǐ yóu lóng流水游龙 |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 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
liú fēng yú sú流风余俗 |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
cóng lìng rú liú从令如流 |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
liú yán hùn huà流言混话 |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