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流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uǐ liú huā luò水流花落 |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 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诗:“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
zhěn yán shù liú枕岩漱流 | 同“枕石漱流”。 | 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 |
xuè liú chéng hé血流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
jī hòu liú guāng积厚流光 |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 荀况《荀子 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
liú fēng yí liè流风遗烈 | 流风:遗风;烈:功绩,功业。指前辈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功业。 | 宋·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叙》:“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
zhěn liú shù shí枕流漱石 | 旧时指隐居生活。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
cóng shàn rú liú从善如流 |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cóng lìng rú liú从令如流 |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
liú lí zhuǎn xǐ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liú fēng yú yùn流风余韵 |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 清 方宗诚《<古文简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
fēng liú yǔ sàn风流雨散 | 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 | 晋·左思《蜀都赋》:“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之间。” |
liú lí suǒ wěi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wú chǐ xià liú无耻下流 | 无耻:不知耻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耻,低级下流 | |
tán tǔ rú liú谈吐如流 |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 |
dá wèn rú liú答问如流 |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
qī chuàng liú tì凄怆流涕 | 凄怆:伤感悲痛。悲伤得流泪。 | 《孔丛子·儒服》:“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 |
fēng liú yún sà风流云散 |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 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
yú yùn liú fēng余韵流风 | 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 《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 |
xuàn rán liú tì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 | 美名永传于后世。 | 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
hóng jiǎng fēng liú弘奖风流 | 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 |
liú fāng hòu shì流芳后世 | 见“流芳百世”。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fù zhī liú shuǐ付之流水 |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
gǎn jī liú tì感激流涕 |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
sān jiào jiǔ liú三教九流 |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yuán qīng liú jìng源清流净 | 源:水的源头。水的源头清,下流的水也就清。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 | 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
shuò shí liú jīn铄石流金 |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gān suǐ liú yě肝髓流野 |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 《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
fēng chū quán liú蜂出泉流 |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 | 清 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
suí bō zhú liú随波逐流 |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xiāo sǎ fēng liú潇洒风流 |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几年踪迹叹江湖,潇洒风流人怎知。” |
tǔ ráng xì liú土穰细流 |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jī hòu liú guǎng积厚流广 | 根基深厚,影响广远。 | 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
fú shī liú xuè伏尸流血 |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dà bù liú xīng大步流星 |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zhuǎn pàn liú guāng转盼流光 | 盼:顾盼,看;流光:飘忽不定,光彩闪耀。形容美女灵活而多情的眼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 |
lèi liú mǎn miàn泪流满面 |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
jiàng běn liú mò降本流末 | 犹言舍本逐末。 | 明·何景明《<武功县志>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
liú lí bō qiān流离播迁 | 见“流离播越”。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
fēn fēng pǐ liú分风劈流 |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 |
yī dài fēng liú一代风流 | 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 | 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
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河海不择细流 | 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 《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liú xíng kǎn zhǐ流行坎止 |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飞语 | 见“流言蜚语”。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
jī liú qià kè畸流洽客 | 高行脱俗、广见博闻之士。 |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经籍会通四》:“又如畸流洽客,领异拔新,时出一编,人所未睹。” |
yán liú sù yuán沿流溯源 | 沿:顺着。循着水流寻找源头。比喻深究事物的本末。 | 《清史稿·骆嘉淦传》:“然则沿流溯源,约言蔽义,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乎此矣。” |
xuè liú piāo chǔ血流漂杵 | 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杵:旧时舂米的短木棰。 | 《尚书 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
jiàn zhēng rú liú谏争如流 | 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
chī zhàng tú liú笞杖徒流 |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wàn shì liú fāng万世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 | |
liú fāng wàn gǔ流芳万古 |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声。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大齐乡老举李义隽侪罗之碑》:“流芳万古,迹绝当今。” |
qīng shǐ liú fāng青史流芳 |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元 沈僖《一枝花 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套曲:“看古来孝诸贤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
sù liú cóng yuán溯流从源 | 溯:逆流而上。顺水流上溯河源。比喻寻根究底。 | 清·周亮工《唐仲言传》:“其所掇拾古文,以为笺注者,自习见以及秘异,溯流从源,搜罗略尽。” |
sù liú qiú yuán溯流求源 | 同“溯流穷源”。 |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
sù yuán qióng liú溯源穷流 |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
liú lí diān shǔ流离颠疐 | 见“流离颠沛”。 |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 |
tì tǎng fēng liú倜傥风流 | 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风流:英俊有才学。英俊潇洒,不拘礼法。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聪慧,既长,丰神韶秀,倜傥风流。” |
dōng bō xī liú东播西流 | 谓流落四方。 |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fú cuì liú dān浮翠流丹 |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 宋·陆游《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
shǐ gǔn niào liú屎滚尿流 | 形容惊恐之极。 |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这些柔顺良民,却有什么法儿抵抗他呢?急得屎滚尿流,典衣服,卖儿女的将钱凑出缴去。” |
qióng yuán sù liú穷源溯流 |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 清 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wò tàn liú tāng握炭流汤 |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 《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
fēi duǎn liú cháng飞短流长 | 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
tì lèi jiāo liú涕泪交流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
shǐ liú pì gǔn屎流屁滚 | 同“屎屁直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又闻得禁烟要用强硬手段,更急得屎流屁滚。” |
dǐ zhù zhōng liú砥柱中流 |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hàn liú qià bèi汗流洽背 | 同“汗流浃背”。 | 《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
gǎn cháo liú赶潮流 | 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 |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 《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
diān pèi liú lí颠沛流离 |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shì shēn míng liú士绅名流 | 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
yún sàn fēng liú云散风流 | 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 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
liú luò tiān yá流落天涯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穷困潦倒;离开家乡;到外漂泊。 | 宋 德祐太学生《祝英台近(德祐乙亥)》:“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 |
chěng mù liú miǎn骋目流眄 | 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 | 《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
yuán qīng liú jié源清流洁 |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liú fāng yí chòu流芳遗臭 | 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闺鉴图说践》:“流芳遗臭,断非凡庸卑陋所能为,况事而未定。” |
sù liú zhuī yuán溯流追源 | 犹溯流穷源。 | 《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诸东流 | 付:交给;诸:之于;东流:向东流的江河。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 清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dé hòu liú guāng德厚流光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 《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suí dà liú随大流 | 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一章:“其余的人,有一多半是随大流、瞎起哄罢了。” |
zhū liú bì zhuǎn珠流璧转 | 喻时光之流逝。 | |
cóng shàn ruò liú从善若流 | 见“从善如流”。 |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sù liú qióng yuán溯流穷源 |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
wàn hè zhēng liú万壑争流 | 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liú tāng dī shuǐ流汤滴水 |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 |
rú yǎ fēng liú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fēi duǎn liú cháng蜚短流长 |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长,所不堪受。” |
xī xū liú tì欷歔流涕 | 欷歔:叹气,抽咽声。叹气流泪。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汔,欷歔流涕。” |
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
shuò yù liú jīn烁玉流金 | 见“烁石流金”。 |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jí liú yǒng jìn急流勇进 |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 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
jí liú yǒng tuì急流勇退 |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liú lí diān pèi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xún liú zhú mò寻流逐末 | 犹舍本求末。 |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
tóng yuán yì liú同源异流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cāng hǎi héng liú沧海横流 |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 《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jiǎn zhī jié liú剪枝竭流 | 剪:绞切;竭:干涸。剪断树枝,使支流干涸。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魏书·高闾传》:“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