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ān fù dì zǎi天覆地载 |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 |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 《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kāi tiān pì dì开天辟地 |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局高天,蹐厚地 | 局:弯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 |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màn tiān yǎn dì漫天掩地 | 铺天盖地。 | 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
chūn huí dà dì春回大地 |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
zhù tiān tà dì柱天踏地 | 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若尽得这道理,方成个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负此生。” |
āi gǎn tiān dì哀感天地 |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
qī tiān wǎng dì欺天罔地 |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
tiān shòu dì shè天授地设 | 谓天然形成。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5卷:“凡登览而惝恍、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尔。”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立于不败之地 |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 | 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
fù dì fān tiān覆地翻天 | 指发生极大的事。也比喻亡国。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
liú tiān chè dì流天澈地 | 形容液体漫溢。 | |
hū tiān yù dì呼天吁地 |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异史氏曰]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 |
tán tiān shuō dì谭天说地 | 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 |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
jú tiān jí dì局天蹐地 | 局: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màn tiān màn dì谩天谩地 | 犹言谩天昧地。 |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
gài dì ér lái盖地而来 |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
cùn tǔ chǐ dì寸土尺地 |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 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
bǔ tiān zhù dì补天柱地 |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
sǎo tián guā dì扫田刮地 | 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指干零杂农活。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 | 同“遮天盖地”。 | 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
yǐn tiān dòng dì殷天动地 |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 |
yī guān sǎo dì衣冠扫地 | 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 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
wēi xìn sǎo dì威信扫地 |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 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
dì běi tiān nán地北天南 | 谓四处,到处。 |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
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gǎi tiān huàn dì改天换地 |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 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
dì chè tiān bēng地坼天崩 | 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 《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
jí dì jú tiān蹐地跼天 | 形容戒慎小心。 |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死无葬身之地 |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
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谊 |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 |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 | 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 |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 |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suí shí suí dì随时随地 |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
tiān cuī dì tā天摧地塌 | 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 | 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
xiān tiān wò dì掀天斡地 | 见“掀天揭地”。 | 宋·冯时行《遗夔门故旧》诗:“蜀江逬出岷山来,翻涛鼓浪成风雷。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
shān bēng dì tā山崩地塌 | 见“山崩地陷”。 |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
huā tiān jiǔ dì花天酒地 | 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置之死地而后生 |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tuō tiān sǎo dì拖天扫地 | 形容衣服过长。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
gāo yú zhī dì膏腴之地 |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 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píng dì shēng bō平地生波 | 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还不肯放松一步,必欲剪草除根,听信那娼妇平地生波。” |
wǔ jīng sǎo dì五经扫地 |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
fān tiān cù dì翻天蹙地 | 翻:反转;蹙:同“蹴”,踢,踩。形容迅猛势盛。 | 唐·独孤及《招北客文》:“五月之间,白帝之下,洪涛塞峡,不见滟滪,翻天蹙地,霆吼雷怒。” |
yì dì xiāng féng异地相逢 | 异地:他乡。在他乡相遇。 |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
màn tiān zā dì漫天匝地 | 铺天盖地。 | 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
rú shí dì jiè如拾地芥 |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 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
shēn shǒu yì dì身首异地 | 见“身首异处”。 | 《天安门诗抄·警告丑类》:“丑类敢越雷池,小心身首异地。” |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 | 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 |
zú lǚ shí dì足履实地 |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 《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
juàn dì pí卷地皮 |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 唐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客谢井)》:“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
tiān zāi dì yāo天灾地妖 |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 《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
chēng tiān zhù dì撑天柱地 | 撑:抵住;柱:支撑。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3回:“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 |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pū dì xiān tiān扑地掀天 | 形容闹得很凶。 | 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màn shān biàn dì漫天遍地 |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
yī bù yè dì衣不曳地 | 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俭朴。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童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 |
hán xiào rù dì含笑入地 |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 《后汉书·韩韶传》:“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
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 |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
zuān tiān rù dì钻天入地 | 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 |
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狱 |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
xí dì ér zuò席地而坐 |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 | 《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
dì tóu shé地头蛇 |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
hàn tiān zhèn dì撼天震地 |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
zé dì ér dǎo择地而蹈 |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
bì yóu zhī dì必由之地 |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
tiān dì zhū lù天地诛戮 | 见“天地诛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
pū tiān gài dì扑天盖地 |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
tiān jīng dì jí天荆地棘 |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 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
háo tiān kū dì号天哭地 | 哭天抢地。形容十分悲伤。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 |
tiān jīng dì wěi天经地纬 |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
fú dì dòng tiān福地洞天 |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 元 高明《琵琶记 牛小姐规劝侍婢》:“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 |
guā dì pí刮地皮 |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 《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rén jié dì líng人杰地灵 | 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jí tiān pán dì极天蟠地 | 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语出《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màn dì màn tiān漫地漫天 | 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 |
qī tiān kuāng dì欺天诳地 |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
lǘ yán pū dì闾阎扑地 | 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 |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 |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 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
chéng tiān chì dì熯天炽地 | 形容火势极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
sǎo dì wú yí扫地无遗 | 见“扫地无余”。 | 《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
jī zhì mò dì赍志没地 | 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 |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
huà dì wéi yù画地为狱 |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 《汉书 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
jú dì kòu tiān局地扣天 | 见“局天扣地”。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纂熧礼启》:“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
xiān tiān dòng dì掀天动地 | 见“掀天揭地”。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4章:“读其诗词,几无复为曾造作掀天动地大事业开拓于千古者也。” |
chēng tiān zhǔ dì撑天拄地 | 犹言顶天立地。 | 《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
dì jiǔ tiān cháng地久天长 | 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 |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zì liú dì自留地 | 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5)社员的自留地应有多少;(6)社员的成份问题;等等。” |
wú rén zhī dì无人之地 | 见“无人之境”。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zhòu tiān mà dì咒天骂地 | 形容信口乱骂。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
āi tiān jiào dì哀天叫地 |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
tiān bēng dì chè天崩地坼 | 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 《战国策 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
gōng gài tiān dì功盖天地 | 盖:胜过。功绩胜过天下所有人。形容功劳极大。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
xiān tiān pū dì掀天扑地 | 掀起天,扑打地。比喻专权跋扈,气焰嚣张。 | 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扑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
gān dǎn tú dì肝胆涂地 | 见“肝脑涂地”。 | 汉·刘向《说苑·善说》:“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