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前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ián jù hòu bēi前倨后卑 |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
yī wǎng zhí qián一往直前 | 见“一往无前”。 |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
qián pú hòu bó前仆后踣 | 见“前仆后继”。 | 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qián tú wèi bǔ前途未卜 | 将来的光景如何难以预测。 | |
qián gǔ wèi wén前古未闻 | 从来没有听说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赞》:“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 |
juān qì qián xián捐弃前嫌 | 抛弃旧有的嫌隙。 | 汉 王褒《九怀 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
chī kǔ zài qiá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
gè bèn qián chéng各奔前程 | 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寻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 | 元 无名氏《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方信相逢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 |
qián chē zhī jiàn前车之鉴 | 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
ān qián mǎ hòu鞍前马后 |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 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
chóu chú bù qián踌躇不前 |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 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
wèi xǐ bù qián畏葸不前 | 不敢向前。葸:害怕。 | 《清史稿 高宗纪二》:“丁卯,以扈从行困畏葸不前,褫丰安公爵、田国思侯爵,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 |
mǎ qián pō shuǐ马前泼水 |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 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
qián suǒ wèi yǒu前所未有 | 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 | 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
qián jiǎo hòu jiǎo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
tōng qián chè hòu通前彻后 |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
qián màn hòu gōng前慢后恭 | 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 |
zhē qián yǎn hòu遮前掩后 |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 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
qián rén shī jiǎo,hòu rén bǎ huá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 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 明 何孟春《馀冬序录摘抄》第六卷:“今世俚语:‘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即汉谚“前车覆,后车戒‘之义也。” |
zhān qián hū hòu瞻前忽后 | 瞻:视,望。形容难以捉摸。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qián tú miǎo máng前途渺茫 | 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 | 茅盾《疲倦》:“剩下来还有什么呢?只觉得前途渺茫而已。” |
zhuān měi yú qián专美于前 | 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 | 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
bù jì qián chóu不记前仇 | 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
chéng qián bì hòu惩前毖后 |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 《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qián gōng jiē qì前功皆弃 | 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
qián gōng jìn qì前功尽弃 | 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
guāng gù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光棍不吃眼前亏 | 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以免吃亏。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六回:“俗语说的好,光棍不吃眼前亏。” |
zūn qián yuè xià樽前月下 |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
wěn bù qián jìn稳步前进 |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 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大家要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使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 |
jìn shì qián xián尽释前嫌 | 尽释: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丢开。 | 蔡东藩《宋史演义》第二十九回:“卿与吕相有隙,今吕相亦愿用卿,卿当尽释前嫌,为国效力。” |
qián jìn wú lù,hòu tuì wú mén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 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 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
yuè xià huā qián月下花前 | 本指游玩休息之处。后指男女幽会的地方。 | 唐 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suǒ xiàng wú qián所向无前 | 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 | 《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
hòu làng cuī qián làng后浪催前浪 |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
qián jīn hòu jū前襟后裾 |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 |
tuì hòu qū qián褪后趋前 |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 | |
bù gù qián hòu不顾前后 | 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 《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
qián gē hòu wǔ前歌后舞 |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 《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liú láng qián dù刘郎前度 | 诗文中以之称去而复来的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归来已是晋代。后刘等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 |
zhān qián gù hòu瞻前顾后 |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yuè xià xīng qián月下星前 | 指月夜良宵。 | 明·无名氏《桃符记》第一折:“你可休眠思梦想,月下星前自主张。”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qián zhē hòu yōng前遮后拥 | 遮:阻拦。形容十分拥挤、喧闹的样子。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这里齐臻臻前遮后拥,美甘甘笑口欢容,只待要静巉巉幕天席地。” |
fèn yǒng xiàng qián奋勇向前 | 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3回:“中有一二十个胆大的,奋勇向前跑去,见众人都不相随,又复站住。” |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尘影事 | 谓往事。 | 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
zhān gù qián hòu瞻顾前后 |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兼顾前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 |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后浪推前浪 | 后面的波浪推动前面的波浪不断前进。多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永不停息向前发展。 |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
qián rén zhòng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2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把那种树的人杀了,还有甚么公理呢!” |
bá qián zhì hòu跋前踬后 |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qián fù hòu jiè前覆后戒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
hòu yǎng qián hé后仰前合 |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
yán luó wáng miàn qián xū méi fàng huí de guǐ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qián bá hòu máo前跋后疐 |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 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 |
qián suǒ wèi zhī前所未知 | 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 | |
chān qián luò hòu搀前落后 | 抢前落后,不整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贾政便也生气,说:‘往常还好,怎么今日不齐集至此?’抬头看那执事,却是搀前落后。”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xiū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shǐ wú qián lì史无前例 | 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 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
qián hū hòu yōng前呼后拥 |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拥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金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 |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丑话说在前头 |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
tíng zhì bù qián停滞不前 | 停留下来不继续前进。滞:滞留;停留不动;停滞:因为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地前进或发展。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
pái huái bù qián徘徊不前 | 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
tuì qián cā hòu褪前擦后 | 褪:后退。从前面退下来又碰到后面的。形容惊恐不安。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三折:“响当当喝号提铃,唬的我褪前擦后不敢行。” |
huò zài yǎn qián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 |
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 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搭后语 |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前车已覆,后车当戒 | 鉴: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载幽期》:“前车已覆,后车当戒,仁兄不可……堕其术中,迷而不悟。” |
tōng qián chè hòu通前澈后 | 见“通前彻后”。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
wáng hòu lú qián王后卢前 |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后以“王后卢前”指诗文齐名。 |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
hòu yōng qián qū后拥前驱 | 拥:保护。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 明·汤显祖《紫钗记·回求仆马》:“后拥前驱,教一时光彩生门户。” |
fù dǎo qián zhé复蹈前辙 | 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
guāng qián qǐ hòu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
guāng qián yù hòu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
gù hòu zhān qián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
guāng qián yào hòu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qián zhān hòu gù前瞻后顾 |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
míng liè qián máo名列前茅 |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
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mù chūn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qián yīn hòu guǒ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
zhì hòu bá qián疐后跋前 | 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
huā qián yuè xià花前月下 | 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 |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今又有覆赚,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
qián chē kě jiàn前车可鉴 |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鉴:引申为教训。 | 《清史稿 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复性成,前车可鉴。” |
shí qián fāng zhàng食前方丈 | 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
chí chú bù qián踟躇不前 |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
chē zài mǎ qián车在马前 |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 《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
bǎi zhàn wú qián百战无前 | 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 |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
qián pū hòu qǐ前仆后起 | 仆:向前跌倒。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党狱横兴,株连甚众,而有志之士,前仆后起。” |
qián wēi hòu zé前危后则 |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
qián fù hòu jì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艾青《光的赞歌》:“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 |
kuài yì dāng qián快意当前 | 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 | 《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
sī qián xiǎng hòu思前想后 |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
qián pū hòu jì前仆后继 |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唐 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yǒng wǎng zhí qián勇往直前 |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
xī xíng ér qián膝行而前 |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
qián jù hòu gōng前倨后恭 | 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bá qián zhì hòu跋前疐后 |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 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
qián jiē hòu xiàng前街后巷 | 指各处的街巷。 | 《三国志平话》卷上:“[董卓]方欲兴兵,忽听得城内大喊声,闭了城门,急点军数千余人,前街后巷,罗纹结角,军兵都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