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yú jiā wéi guó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gōng guò yú qiú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qíng shēn yǒu yú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于。”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皇于蜚见“凤凰于飞”。《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蓝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hé zhì yú cǐ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zhǐ yú zhì shàn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xíng yú zhī huà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mò nì yú xīn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shí fāng yú qián食方于前同“食前方丈”。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qiáng jiā yú rén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liǎo rán yú xiōng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ān yú yī yú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zhì yú cǐ jí至于此极至:到。到了这般绝境。指痛苦到了极点。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yú ān sī wēi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yù rǔ yú chéng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pò yú méi jié迫于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第五章:“于新法典编纂之必要迫于眉睫。”
yán yú lǜ jǐ严于律已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wěi zuì yú rén委罪于人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得于心应于手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救民于水火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qiè qiè yú xīn切切于心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兄弟阋于墙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泰山:山名,在山东省,主峰海拔1524米;鸿毛:大雁的毛。形容意义重大或比大雁的毛还轻,指双重价值高晓声《刘宇写书》:“是的,刘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刘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还是算鸿毛,只有天晓得。”
jià huò yú rén嫁祸于人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yú sī yú sī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yòu yú jiàn wén囿于见闻拘泥于所见所闻。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fù yú chūn qiū富于春秋谓年少,年轻。《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liáo shèng yú wú聊胜于无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yàn cháo yú mù燕巢于幕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yú fēi zhī lè于飞之乐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翩翩其羽。”
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yú xīn hé rěn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qíng jiàn yú sè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rǎng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哉?”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bù ān yú wèi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qǔ xìn yú rén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苛政猛于虎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lǐ bù yú lún儗不于伦见“儗非其伦”。朱自清《<燕知草>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御敌于国门之外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wú dí yú tiān xià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xiàn yú léi xiè陷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sǐ yú fēi mìng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yú jīn wéi liè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rén fú yú shí人浮于食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xún yú chú ráo询于刍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chū yú yì biǎo出于意表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xǐ xíng yú yán喜形于颜形:表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
nìng mèi yú zào宁媚于灶媚:谄媚;灶:灶神。宁愿巴结灶神。比喻与其巴结职位高的人,不如笼络职位低但有实权的人。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dìng yú yī zūn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xǐ xíng yú sè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
zhuǎn yú gōu hè转于沟壑转:辗转;壑:山沟。辗转他乡,弃尸于山沟水渠。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
huǐ yú yī dàn毁于一旦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中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qīng guò yú lán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qīng yú hóng máo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bù chǐ yú rén不齿于人指被人看不起。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yǒng yú zì zé勇于自责敢于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fáng huò yú wèi rán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zhì yú sǐ dì置于死地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yú xīn bù rěn于心不忍指对某人或处理某事物心存怜悯。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于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
jiǎ lì yú rén假力于人借别人的力量做事。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rén fú yú shì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zuò yú tú tàn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于飞,刿刿其羽。”
gōng zhū yú shì公诸于世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mǐn yú shì,shèn yú yán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yí huò yú rén移祸于人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yī zhì yú cǐ一至于此竟到如此地步。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wèn dào yú máng问道于盲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蜂虿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nǐ yú bù lún拟于不伦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陈寅恪《论再生缘》:“能读英文者,颇怪其拟于不伦。”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bài yú chuí chéng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yī yú hú dǐ伊于胡底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