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成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成城断金 |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 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chéng qún jié dǎng成群结党 | 见“成群集党”。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 |
xuè liú chéng qú血流成渠 | 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 清 陈忱《水浒后传》:“刘猊丢甲丢盔而走,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 |
dǐng chéng lóng qù鼎成龙去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辅相成 | 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
chéng nián lěi yuè成年累月 |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平日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
shōu huí chéng mìng收回成命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jí yè chéng qiú集腋成裘 | 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 《慎子 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
wú wéi zì chéng无为自成 | 见“无为而成”。 | |
chéng qún jí dǎng成群集党 |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气相投的人,成群集党,如兄若弟往来。” |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者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
bù láo ér chéng不劳而成 |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 |
yǐ chéng dìng jú已成定局 | 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 | 欧阳山《苦斗》:“她脸上露出万事已成定局的神态,只拿一对感激不尽的圆眼睛瞪着大家。”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少年老成 |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 | 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
yī jǔ chéng míng一举成名 |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 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zhuō yǒu chéng xiào卓有成效 | 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
huī hàn chéng yǔ挥汗成雨 |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wěi qǔ chéng quán委曲成全 | 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 明·李贽《续焚书·答骆副使》:“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
qǔ yì chéng rén取义成仁 |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bái shǒu wú chéng白首无成 |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 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
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fēng chéng huà xí风成化习 | 习:习惯。指形成风气与习俗。 |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
sān rén chéng zhòng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 |
chéng jiā lì jì成家立计 | 犹言成家立业。 | 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
bù chéng sān wǎ不成三瓦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yǒu zhì jìng chéng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chéng xiào zhuó zhù成效卓著 | 获得的成绩非常显著。 | |
xiāng yán chéng xí相沿成习 |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 |
yī wú suǒ chéng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 |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
bài shì yǒu yú,chéng shì bù zú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
méi qiǎo bù chéng huà没巧不成话 | 无巧不成书。指非常凑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手里拿叉杆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恰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
chéng tuán dǎ kuài成团打块 | 聚集成群。 | 《水浒传》第四六回:“挨不过了,不免信步寻上来,只见一群老鸦成团打块在古墓上。” |
jí yú qiú chéng急于求成 |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百巧成穷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yuē dìng sú chéng约定俗成 |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 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jī yuè yǒu chéng期月有成 | 期:一整个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会有成就。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dà qì wǎn chéng大器晚成 |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gōng jiù míng chéng功就名成 | 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 | 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单丝不成线 | 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 |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 《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
xué zhě rú niú máo,chéng zhě rú lín jiǎo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豺狼成性 | 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
jī láo chéng jí积劳成疾 | 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
xuè liú chéng hé血流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
diǎn jīn chéng tiě点金成铁 |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
jiā chéng yè jiù家成业就 | 谓有了家产。 | 《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
hào móu ér chéng好谋而成 | 好:喜爱;谋:谋划,思考。指遇事勤于思考,能把事情做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yù nán chéng xiáng遇难成祥 |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愿他诸事如意,遇难成祥。” |
liú xuè chéng qú流血成渠 | 渠:水渠。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5回:“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 |
cāo hàn chéng zhāng操翰成章 | 操:持,拿;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宫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
fǎ chéng lìng xiū法成令修 | 修:完善。法令完善。 | 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 |
bào chéng yī tuán抱成一团 |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 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
yí xíng wú chéng疑行无成 |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炼成钢 | 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
fǎn mù chéng chóu反目成仇 |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 | 见“功成不居”。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有志者事竟成 | 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gōng chéng gǔ kū功成骨枯 |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wén guì tiān chéng文贵天成 | 贵:以……为贵。指有灵感时自然而然写成的文章最好。 | 宋·钱易《南部新书》:“李元宾言文贵天成,强不高也。” |
zuò xiǎng qí chéng坐享其成 |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 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
yù chéng qí měi玉成其美 | 玉成:“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施齐又提起亲事,李梅轩自请为媒,众人都玉成其美。” |
sǒng bó chéng shān耸膊成山 |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 宋 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
dà gōng bì chéng大功毕成 |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 《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shì jiā chéng pǐ嗜痂成癖 | 嗜:爱好;痂:疮口表面的硬壳。形容怪癖的嗜好。 | 《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
shā shēn chéng rén杀身成仁 |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tān mò chéng fēng贪墨成风 |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 《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
kè shǒu chéng xiàn恪守成宪 | 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lián rèn chéng wéi连衽成帷 | 见“连衽成帷”。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lǜ yè chéng yīn绿叶成荫 |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杜牧》:“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张袂成阴 |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 《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xí yǐ chéng sú袭以成俗 | 袭:因袭。因袭旧的东西已成习俗。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朱右传》:“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 |
gōng chéng bù jū功成不居 |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xí yǐ chéng sú习以成俗 |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 《魏书 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笔成章 |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chì shí chéng yáng叱石成羊 | 一声呼喊,居然使石头变成了羊。比喻神奇的事情。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gōng chéng yuàn suì功成愿遂 | 事情已经完成,心愿已经了结。 |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100回:“今已功成愿遂,我复何求,当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 |
yī suǒ chéng nán一索成男 | 见“一索得男”。 |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
wèi chéng yī kuì未成一篑 |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zǒu bǐ chéng wén走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明·无名氏《登瀛洲》第二折:“都要可便吟诗和韵,题着这新建瀛洲,则要个字意相关,走笔成文。”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
yǐn rì chéng suì引日成岁 |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 《周书·文帝纪上》:“众之思公,引日成岁,愿勿稽留,以慰众望也。” |
shā shēn chéng míng杀身成名 | 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 |
dǎ chéng píng shǒu打成平手 | 比赛中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 |
xiū hǎo jié chéng修好结成 | 修:整治。重修旧好,缔结联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为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mò shǒu chéng fǎ墨守成法 | 见“墨守成规”。 | 清·王韬《翁牖余谈·犹太古历说》:“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
gé yú chéng lì格于成例 |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
lěi zú chéng bù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
jiǔ guàn láo chéng久惯牢成 | 比喻深于世故。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6回:“你还说你不久惯牢成。” |
jué shǒu chéng guī橛守成规 |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 黄人《<清文汇>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
jī xiǎo chéng dà积小成大 |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 《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
wǔ bù chéng shī五步成诗 |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bǎi rěn chéng jīn百忍成金 | 形容忍耐的可贵。 | 《旧唐书 孝友传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 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1回:“单枪匹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