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高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dēng gāo wàng yuǎn登高望远 |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
| fēng gāo fàng huǒ,yuè hēi shā rén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 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 gāo dī bù jiù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
|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 gōng gāo zhèn zhǔ功高震主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 lín xià gāo fēng林下高风 | 同“林下风气”。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因访知老先生令爱小姐,乃闺中名秀,又擅林下高风,诚当今之淑女。” |
| yǐn háng gāo chàng引吭高唱 | 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 | 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第二卷一:“一个叫花子又从后台我来一根连响棍,边敲边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国民歌。” |
|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名师出高徒 |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 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
| gé gāo yì yuǎn格高意远 |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 gāo fēi yuǎn jí高飞远集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
| bā gāo zhī ér巴高枝儿 | 比喻高攀。 |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
| gāo shān yǎng zhǐ高山仰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gāo cái dà dé高才大德 |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
| gū gāo zì xǔ孤高自许 | 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
| liǔ xù cái gāo柳絮才高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
| dēng gāo qù tī登高去梯 |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 《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
| jiàn líng gāo wū建瓴高屋 | 同“高屋建瓴”。 | 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异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 |
| zhǐ rì gāo shēng指日高升 | 见“指日高升”。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
| gāo jié qīng fēng高节清风 |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
| wén xīng gāo zhào文星高照 | 比喻文运亨通。 |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 |
| gāo guān hòu lù高官厚禄 | 官职高;俸禄厚。现指地位高、待遇好。禄:俸禄;旧指官吏的薪金。 | 《孔丛子 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 gāo zì jiāo dà高自骄大 | 骄:骄傲自大。高傲自大,看不起他人。 | 《魏书·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 |
| lián yuǎn táng gāo廉远堂高 | 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
| xū lùn gāo yì虚论高议 |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 《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
| mó gāo yī chǐ,dào gāo yī zhàng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 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 |
| dēng gāo lǚ wēi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
| qiè shēn gāo dì郄诜高第 | 晋郄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 |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鹜远 | 犹言好高骛远。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
| shāo gāo xiāng烧高香 | 向神佛虔诚烧香,比喻真诚地向人致谢。 | 老舍《有了小孩以后》:“说十四那天早晨须给小胖子左腕上季一根红线,备清水一碗,烧高香三炷,必能消灾除难。” |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 gāo jué zhòng lù高爵重禄 | 爵:爵位,官爵;禄:俸禄。泛指爵位高,俸禄厚。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看官们,你道征伐是一刀一枪事业,胜负未分,晋王乃隋亲王,高爵重禄,有甚不安逸,却要做此事?” |
| bēi chuāng gāo wò北窗高卧 | 比喻悠闲自得。 | 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
| gāo chē dà mǎ高车大马 | 高车:车盖很高的车。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唐·李商隐《偶成赠四同舍》:“诘旦天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 |
| gāo rén yī děng高人一等 | 超过一般人。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 | 明 归有光《与沈敬甫七首》:“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
| gāo lěi shēn gōu高垒深沟 | 垒:壁垒,军营四周所筑围墙。沟:战壕。高筑壁垒,深挖壕沟。指强固防御工事。 | 《孙子 虚实》:“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
| wàn zhàng gāo lóu cóng dì qǐ万丈高楼从地起 | 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 | 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
| gāo tán yǎ bù高谈雅步 |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 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 shǒu xià kāo gāo首下尻高 |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 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高不辏,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
| shí mèi gāo bēi识昧高卑 | 识:见识;昧:昏暗。不懂得高下尊卑。 |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知牤俗昏鄙,识昧高下,不可以磨极临,而可以诚义感。” |
| tóu gāo tóu dī头高头低 | 形容用秤称东西时,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难免稍有出入。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既不像低级说客那样赤裸裸地进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贩那样为头高头低去煞费苦心地拨弄秤砣。” |
| gāo tán dà lùn高谈大论 |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
| zhī gāo shí dī知高识低 |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
| gāo tán xióng biàn高谈雄辩 | 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 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
| gāo guān bó dài高冠博带 |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
| gāo jué xiǎn wèi高爵显位 | 爵:爵位,官爵;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
|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不知天高地厚 |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
| dé gāo wàng zhòng德高望重 |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
|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kuò bù gāo tán阔步高谈 |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
| gāo bù kuò shì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
| xìng gāo cǎi liè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 fēng jí làng gāo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 jí xīng gāo zhào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
| fēi dùn míng kāo飞遁鸣高 | 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 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
| 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
| gāo wén diǎn cè高文典策 | 见“高文典册”。 | 宋·王安石《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闳言崇议,足以经纶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
| gāo jué hòu lù高爵厚禄 | 见“高爵重禄”。 | 《旧唐书·外威传序》:“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师友之训,不达危亡之道。” |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 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 láo kǔ gōng gāo劳苦功高 |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
| xué fù cái gāo学富才高 |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
| nián gāo dé sháo年高德韶 | 年纪大,品德好。 | 鲁迅《彷徨·长明灯》:“坐在首席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 |
|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劭 |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
| cái gāo shí yuǎn才高识远 |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 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
| gāo jué fēng lù高爵丰禄 | 爵:爵位;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爵位高,俸禄多。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不愿也。” |
| 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气扬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 qū gāo jiù xià屈高就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
| gāo gù xiá shì高顾遐视 | 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
| gāo zhěn wú yōu高枕无忧 |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 《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
|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跖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
| yuè hēi fēng gāo月黑风高 | 风高:风很大。没有月光;风又很大。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天气。 | 元 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 yì yùn gāo zhì逸韵高致 | 高逸的风度韵致。 | 清归庄《跋金孝章墨梅》:“孝章逸韵高致,身有仙骨,故其书墨梅,柯干丰姿,意外超妙。” |
| gāo zhěn ān qǐn高枕安寝 | 见“高枕而卧”。 | 《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
| qiū gāo qì shuǎng秋高气爽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
| shēng gāo zì xià升高自下 | 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 | 《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
| yán gāo zhǐ yuǎn言高旨远 | 旨:题旨。言语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 《宋史·田锡传》:“《六经》则言高旨远,非讲求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
| tiān gāo tīng bēi天高听卑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
| gāo fēng jùn jié高风峻节 |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 pān gāo jié guì攀高结贵 | 见“攀高接贵”。 |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
| gāo cái jí zú高材疾足 |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chàng gāo diào唱高调 | 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 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
| yǎ liàng gāo zhì雅量高致 |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
| xióng biàn gāo tán雄辩高谈 | 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却说安老爷的话,一层逼进一层,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 |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蹠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
| gāo qíng yì xīng高情逸兴 | 清高超逸的情致。 | 《宣和画谱 胡擢》:“尝谓其弟曰:‘吾诗思若在三峡之间闻猿声时。’其高情逸兴如此。” |
| gāo àn chéng gǔ,shēn gǔ wéi líng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清·侯方域《赠江伶序》:“高岸成谷,深谷为陵,即秉烛刻阴,岂足以老伶之一泣也。” |
| gāo guān zhòng lù高官重禄 | 见“高官厚禄”。 | 金·丘处机《满庭芳·述怀》词:“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 |
| gāo zì biāo yù高自标誉 | 见“高自标置”。 | 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元美兄弟继作,高自标誉,大声壮语,吴中绮靡之习,因之一变。” |
| chí gāo wù yuǎn弛高骛远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
| gāo xiáng yuǎn zhù高翔远翥 | 翔:回旋而飞;翥:飞举。形容避世隐居。 | 宋·范仲淹《灵鸟赋》:“灵鸟灵鸟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 |
| hòu lù gāo guān厚禄高官 |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 《荀子 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
| fú shòu nián gāo福寿年高 | 年高:年龄大。有福有寿,长命百岁。 |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他道我福寿年高,着我似松柏齐肩老。” |
| zhēn gāo jué sú贞高绝俗 |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列传》:“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 |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