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ù zài huà xià不在话下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tóu shí xià jǐng投石下井见“投阱下石”。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xià sāi shàng lóng下塞上聋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shí háng jù xià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jiǔ quán zhī xià九泉之下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dī shēng xià qì低声下气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tóu jǐng xià shí投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jiǔ jū rén xià久居人下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隐士听了,大叫:“妙极!弟每时谓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jū gāo lín xià居高临下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zú shàng shǒu xià足上首下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shàng shàng xià xià上上下下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qī háng jù xià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shàng xià wéi nán上下为难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wú chǐ xià liú无耻下流无耻:不知耻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耻,低级下流
liǔ xià jiè yīn柳下借阴比喻请求别人的庇护。《淮南子 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chéng xià zhī rǔ城下之辱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zhī rén xià shì知人下士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yī tǒng tiān xià一统天下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jiǎ guàn tiān xià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zhù rén xià shí助人下石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鲁迅《三闲集·通信》:“对于他们,攻击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
huā qián yuè xià花前月下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今又有覆赚,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zhēn xià qǐ yuán贞下起元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易 干》:“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jiē xià qiú阶下囚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shàng xià jiāo kùn上下交困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wū xià gài wū屋下盖屋比喻重复他人所为而无创新。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9卷:“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上安床,滋惑矣。”
néng shàng néng xià能上能下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jiāng hé rì xià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tiān xià mò dí天下莫敌见“天下无敌”。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一唱雄鸡天下白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wàng xià cí huáng妄下雌黄胡乱涂改文字。雌黄:古人抄书校书时涂改文字用的颜料。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bù qī dì xià不欺地下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lèi xià rú yǔ泪下如雨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cuī rén lèi xià催人泪下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hàn rú yǔ xià汗如雨下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shēng shàng qǐ xià生上起下起:扶起,引申为启发。承接前者,引出后者。《旧唐书·褚无量传》:“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专系于本职。”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gān bài xià fēng甘败下风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yuè xià lǎo rén月下老人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xià xué shàng dá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chǎn shàng yi xià谄上抑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北史 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东一下西一下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tòng xià zhēn biān痛下针砭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清史稿 艺术传 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lín xià fēng yùn林下风韵同“林下风气”。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
wū xià jià wū屋下架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yuè xià lǎo ér月下老儿见“月下老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的,再不能到一处。”
dī méi xià shǒu低眉下首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为家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iān chī tiān xià鞭笞天下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fù yǒu tiān xià富有天下有:享有,占有;天下: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形容帝王最为富有。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所同欲也。”
tiān xià dà tóng天下大同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主义。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wū xià zuò wū屋下作屋同“屋下架屋”。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shé qiáo bù xià舌桥不下形容惊讶的神态。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qiān xùn xià shì谦逊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东汉·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tuī xián xià shì推贤下士推:赞许。指有地位的人能降格与有贤德的人交往《梁书·徐勉传》:“当应推贤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报恩明主,克保元吉。”
shàng yuán xià tuī上援下推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xiè hé tiān xià燮和天下燮和:协调,和顺。使国家协调和平。《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yǔ miào tiān xià语妙天下形容言语精妙无比。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qī shàng yā xià欺上压下欺骗上级,压制下级。
shù shàng qǐ xià束上起下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pǔ tiān zhī xià普天之下指整个天下;遍天下。《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lā bù xià liǎn拉不下脸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niú kǒu zhī xià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xià qì yí shēng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蒸下报泛指乱伦的性行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
quán qīng tiān xià权倾天下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tì lèi jiāo xià涕泪交下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魏书 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shēng lèi jù xià声泪俱下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dāo xià liú rén刀下留人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元 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xíng ér shì wèi tiān xià fǎ行而世为天下法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yī gǔ ér xià一鼓而下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bù xiāng shàng xià不相上下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tiān gāo dì xià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héng xíng tiān xià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yī rén lí xià依人篱下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líng shàng nüè xià凌上虐下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wù jū xià liú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bù chǐ xià wèn不耻下问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yù xià bì shàng御下蔽上御:统治。控制下属,蒙骗上级。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qiān gōng xià shì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míng xiǎn tiān xià名显天下形容名声极大。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dù lǐ lèi xià肚里泪下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