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高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āo tán yǎ bù高谈雅步 |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 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高鸟尽,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 《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dài gāo mào zǐ戴高帽子 | 吹捧、恭维别人。 | 《北史 儒林传下 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
gāo fēi yuǎn jí高飞远集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
bā jié gāo zhī巴结高枝 | 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
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jú gāo guǎ hòu局高蹐厚 | 见“局高天蹐厚地”。 |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或倡高算而受晁错之祸,或竭心力而遭吴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犹不免焉。” |
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高不凑低不就 | 犹言高不成低不就。 |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高不凑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
dēng gāo qù tī登高去梯 |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 《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
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 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ēn gāo yì hòu恩高义厚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
gāo xiáng yuǎn yǐn高翔远引 | 形容避世隐居。 | 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
láo kǔ gōng gāo劳苦功高 |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
gāo jié qīng fēng高节清风 |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
fú xīng gāo zhào福星高照 | 福星:吉祥的星;象征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保管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
pān gāo yè guì攀高谒贵 | 攀:攀附;谒:进见。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 | 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嫁寒儒客店里孤栖,又著他攀高谒贵。” |
gāo zhěn bù yú高枕不虞 | 高枕:垫高枕头;虞:臆度料想。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戎逖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不虞。” |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 |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 |
dēng gāo zì bēi登高自卑 |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qí gāo yī zhāo,f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gāo rén yǎ zhì高人雅致 | 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 | 明·周楫《西湖二集·宿宫嫔情滞新人》:“耽山玩水,此是高人雅致。” |
gāo tái guì shǒu高抬贵手 |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 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
gāo zhěn wú yú高枕无虞 |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 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讼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然后可以扞寇雠,护氓庶,蕃畜牧,辟田畴,天子惟务择人而任之,则高枕无虞矣。” |
gāo guān zhòng lù高官重禄 | 见“高官厚禄”。 | 金·丘处机《满庭芳·述怀》词:“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
yuán ān gāo wò袁安高卧 |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 《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
gāo nì dà tán高睨大谈 |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 汉 张衡《应间》:“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
gāo shān dà yě高山大野 | 高峻的山峦,广阔的原野。 | 宋·苏辙《上枢密韩大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
xióng biàn gāo tán雄辩高谈 | 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却说安老爷的话,一层逼进一层,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 |
gāo fēng wěi jié高风伟节 |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
gù zuò gāo shēn故作高深 |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 |
yǐn kēng gāo shēng引吭高声 | 引吭:放开嗓子。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 | 倪匡《暗号之二》一:“这就是合该有事了,我由于酒兴高,所以一路“引吭高声”,唱的是“满江红”,从“怒发冲冠”开始,进屋之后,刚好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 |
jú gāo jí hòu跼高蹐厚 |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或倡高算而受晁错之祸,或竭心力而遭吴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犹不免焉。” |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跼高天,蹐厚地 |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 语出《诗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 |
gāo jū shēn gǒng高居深拱 | 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 《新唐书·张玄素传》:“若上贤右能,使百司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 |
hào gāo wù yuǎn好高骛远 |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 | 比喻恩情深厚。 |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耸入云 |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gāo xìng dà míng高姓大名 |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同“高名大姓”。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花荣慌忙下马,扶起那两位壮士道:‘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 |
zì shì shèn gāo自视甚高 |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
yì yùn gāo zhì逸韵高致 | 高逸的风度韵致。 | 清归庄《跋金孝章墨梅》:“孝章逸韵高致,身有仙骨,故其书墨梅,柯干丰姿,意外超妙。” |
gāo bù tōng qú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
gāo mén dà hù高门大户 | 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
shān gāo shuǐ xiǎn山高水险 |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谊 | 情谊深厚,高达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gāo zhāi xué shì高斋学士 |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
guān gāo jué xiǎn官高爵显 | 爵:爵位,官爵;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 秦腔《游龟山》第五场:“官拜湖广总督,真乃官高爵显,富贵荣华。” |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不知天高地厚 |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
yǎn gāo shǒu dī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
shù zhī gāo wū束之高屋 | 同“束之高阁”。 |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
qiū gāo qì shuǎng秋高气爽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
jiǎn fù gāo tán俭腹高谈 |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
yǎng zhī mí gāo仰之弥高 |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
qǔ gāo hè guǎ曲高和寡 |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sì mǎ gāo chē驷马高车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 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dēng gāo lǚ wēi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
méi gāo yǎn xià眉高眼下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
yuǎn jǔ gāo fēi远举高飞 | 举:起飞。飞得又高又远。指摆脱困境,躲避到远方。比喻前程广大。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看令郎相貌魁梧,长大来必然前程万里,远举高飞,就取个‘飞’字为名,表字‘鹏举’,何如?” |
lìng qǐng gāo míng另请高明 |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倘若这女客不要,还得主人另请高明。”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远识 |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
yì gāo rén dǎn dà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gāo zhān yuǎn zhǔ高瞻远瞩 |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
zhī gāo shí dī知高识低 |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
gāo lěi shēn qiàn高垒深堑 | 垒:军营四周的堡寨;堑:壕沟。高高的堡垒,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 |
gāo cái bó xué高才博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 |
hòu lù gāo guān厚禄高官 |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 《荀子 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yún sàn gāo táng云散高唐 |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
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劭 |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
gāo gē měng jìn高歌猛进 | 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 | 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骛远 |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
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 |
yī rén gāo shēng,zhòng rén dé jì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gāo cái jí zú高材疾足 |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gāng yīn gāo chàng亢音高唱 | 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 汉 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
gāo bì shēn lěi高壁深垒 | 壁:营垒;垒:军营四周的堡寨。筑起高深的营寨。形容加强防御。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泰传》:“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 |
fēng gāo fàng huǒ,yuè hēi shā rén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 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水涨船高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
gāo shān liú shuǐ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 |
gāo wò dōng shān高卧东山 |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识远见 | 见“高见远识”。 | 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shēn gōu gāo lěi深沟高垒 |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下》:“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
chéng gāo jué shuǐ乘高决水 |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qiáng gāo jī xià墙高基下 | 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 《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
xīng gāo cǎi liè兴高彩烈 | 见“兴高采烈”。 | 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
xué fù cái gāo学富才高 |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
gāo zì biāo yù高自标誉 | 见“高自标置”。 | 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元美兄弟继作,高自标誉,大声壮语,吴中绮靡之习,因之一变。” |
gāo táng guǎng shà高堂广厦 | 厦: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得的享堂。” |
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气扬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qí gāo yī zhāo棋高一着 | 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gāo yì bó yún高义薄云 |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