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世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ǎo yú shì gù老于世故 | 老于:老练;有经验;世故:处世的经验。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 | 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
bìng shì wú liǎng并世无两 | 犹举世无双。 | 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
luàn shì yīng xióng乱世英雄 | 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世上无难事 | 天下没有难事。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shì fēng rì xià世风日下 |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
huá shì qǔ chǒng哗世取宠 | 犹言哗众取宠。 |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
cāo shēn xíng shì操身行世 | 犹言立身处世。 | 明 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
yuè fán yí shì越凡遗世 | 超越凡俗,脱离世俗社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每进一卮,侍女们八音齐奏,音调清和,令人有越凡遗世之想。” |
wàn shì yī shí万世一时 | 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 《史记 吴王濞列传》:“慧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起也。” |
shì wài táo yuán世外桃源 |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
hé shā shì jiè河沙世界 | 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语本《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 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 |
jì shì ài mín济世爱民 | 济:救助,接济;爱:关爱。匡济艰危世道,恤爱苦难民众。 | 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我本清泰世间奇男子,济世爱民,扶危定难。” |
lì shì mó dùn厉世摩钝 | 指磨砺世人,使笨拙的人奋发有为。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
jiǎo shì lì sú矫世厉俗 | 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 明 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
áo shì qīng wù敖世轻物 |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 《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
bǎi shì yī rén百世一人 | 指极难得的人才。 |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
wàn shì bù yì万世不易 | 易:改变。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 |
shì qíng rú zhǐ世情如纸 | 世情:世态人情。社会上人情像纸一样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世情如纸,只有锦上添花,谁肯雪中送炭。” |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 |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yí shì wàng lèi遗世忘累 | 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 明·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于江海,或养操于山林,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 |
tài píng shèng shì太平盛世 |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
qì qíng yí shì弃情遗世 | 犹言忘情脱俗。 | 明·何景明《七述》:“乃有弃情遗世,餐气服道,忽迢遥以轻举,望玉京而径造。” |
rén shì cāng sāng人世沧桑 | 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 |
yī shēng yī shì一生一世 | 一辈子。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
jīn shēng jīn shì今生今世 | 此生此世。谓有生之年。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
jīng shì hài sú惊世骇俗 |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 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
qiáo mù shì jiā乔木世家 |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bù yī xióng shì布衣雄世 | 布衣:平民。一个平民成了世间的英雄。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敏慧》:“袁绍称郑玄以布衣雄世。” |
jué shì dú lì绝世独立 |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huò shì dào míng惑世盗名 |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汉 徐幹《中论 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乱世凶年 | 时世动乱,年成极坏。 | |
dùn shì lí sú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kuàng shì bù jī旷世不羁 | 旷世:旷代,历时长久;羁:束缚。历代都不受束缚。 | 晋·孙楚《为石苞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献山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 |
zhì qī shì jiāo至戚世交 | 至戚:关系很近的亲戚;世交:两代以上的交谊。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愚兄老拙株守,两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气味还投合的来。老弟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一般,我怎不尽心教导?” |
fèn shì jí sú愤世嫉俗 |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zhī míng dāng shì知名当世 |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
jué shì jiā rén绝世佳人 | 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 《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wéi shì yì sú违世异俗 | 同“违时绝俗”。 | 《宣和书谱·宣召纪》:“米芾性好洁,世号‘水淫’,违世异俗,每与物迕,人又名米颠。” |
dāng shì cái dù当世才度 | 当世:当代,现世。才:才华。度:气度。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亦作“当世才具”。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肇传》:“肇有当世才度,为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
dà qiān shì jiè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
dùn shì yí róng遁世遗荣 | 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 | 晋·慧远《答何镇南书》:“是故遁世遗荣,反俗而动。” |
wàn shì wú jiāng万世无疆 | 形容年代久远。 | 《书 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
jiǎo shì biàn sú矫世变俗 | 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 《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
bù tōng shì wù不通世务 | 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 |
yí shì yuè sú遗世越俗 | 超脱世俗。 |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
yǔ shì tuī yí与世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xióng cái gài shì雄才盖世 | 盖:压倒。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 |
nián yì shì hào年谊世好 |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
dào míng àn shì盗名暗世 |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 《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暗世者也。” |
méi shì wú chēng没世无称 | 死后名声不能为人所颂扬。指死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亦作“没世无闻”。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白驹过隙,没世无称,可为寒心刻骨也。” |
hóng jūn zhī shì鸿均之世 | 鸿:大;均:平。指太平盛世。 |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
jiǎo shì lì sú矫世励俗 | 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 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
bǎo jīng shì biàn饱经世变 |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
shì rǎo sú luàn世扰俗乱 |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ào nì yī shì傲睨一世 |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 《宋史 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 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 | 《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
yǐ cì shì shì以刺世事 | 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来讽刺当世之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
dùn shì lí qún遁世离群 | 犹言避世独处。 | 《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
shì dài zān yīng世代簪缨 |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世代做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又且世代簪缨,家资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
bù jīng shì gù不经世故 |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wàn shì zhī yè万世之业 | 传之万世的不朽功业。 | 汉·贾谊《过秦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
wén zhāng gài shì文章盖世 | 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苏琼善词》:“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性情风流。” |
yí shì bá sú遗世拔俗 | 见“遗世越俗”。 | 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 |
dú bù dāng shì独步当世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 宋 欧阳修《试笔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
qī shì huò sú欺世惑俗 | 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 |
shì sú zhī jiàn世俗之见 | 世人的庸俗见解。 | |
jiǔ jīng shì gù久经世故 | 世俗,俗气,老于世故。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这老头儿虽说粗豪,却是个久经世故的,须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话来呢。”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cōng míng jué shì聪明绝世 |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 《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
yí shì dú lì遗世独立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宋 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shì lù róng kū世路荣枯 | 世路:世间人事的经历;荣枯:兴盛和衰败。世间人事的兴盛和衰败。 |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诗:“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
shì shì shēng shēng世世生生 | 世:人的一生。指永生永世、世世代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 |
shí shì dān chuán十世单传 | 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 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
yǔ shì fú chén与世浮沉 | 见“与世沉浮”。 |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
yǔ shì mǐ zhēng与世靡争 | 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
shì zhǎng sī lún世掌丝纶 | 《礼记 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
yǔ shì cháng cí与世长辞 | 世:人世;长:永远;辞:辞别;告别。和人世永远告别。是死的委婉语。 | 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
bá máo jì shì拔毛济世 |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 语出《列子 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
dùn shì yǐn jū遁世隐居 | 避世而深居不仕。 | 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
huá shì qǔ míng哗世取名 |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
kuāng shí jì shì匡时济世 | 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 《后汉书·荀淑传》:“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 |
yán liáng shì tài炎凉世态 | 炎:指亲热。凉:指冷淡。世态: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三夫人是个女流之辈,只晓得炎凉世态,那里管甚幺大道理?” |
gāo shì hài sú高世骇俗 |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 |
jǔ shì wú dí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
dāng shì wú shuāng当世无双 | 当前世上没有能相比的。无双;没有两个;意即只有一个。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褒贤》:“东方朔自称辨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 |
yáng míng hòu shì扬名后世 | 名声传扬到后世。 |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wàn shì liú fāng万世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 | |
shí yì shì biàn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
yǔ shì wú zhēng与世无争 |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
wán shì bù gōng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ē shì qǔ róng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chāo sú jué shì超俗绝世 |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
hùn shì mó wáng混世魔王 |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jiù shì zhǔ救世主 | 基督徒对耶酥的称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钻进了驾驶楼,像救世主一样微笑着向他招招手,就坐着汽车跑得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
jǔ shì hún zhuó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jīn gé zhī shì金革之世 | 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 | 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 |
chū shì chāo fán出世超凡 | 超出尘世和凡俗。旧指脱离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 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条一抹绦,带一顶九阳巾,君敢着你做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