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世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世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qǔ xué ā shì曲学阿世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务正说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世上无难事天下没有难事。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zān yīng shì zú簪缨世族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唐 杜甫《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jué shì wú shuāng绝世无双绝世:冠绝当代;无双:独一无二。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一:“我看此女妖娆艳冶,绝世无双。”
yǔ shì tuī yí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xī shì qí bǎo希世奇宝世上极稀罕极难得的珍宝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此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带之有威,用之无敌,真希世奇宝。”
bì shì qiáng dōng避世墙东指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后汉书 逸民传 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yí luò shì shì遗落世事谓遗忘弃置世俗之事。《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fǔ shì chóu wù抚世酬物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bù xiǎo shì wù不晓世务不知晓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宋史 王安石传》:“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mù kōng yī shì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xióng shì yī shì雄视一世形容称雄于一代。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朝宗始唱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
bù yī xióng shì布衣雄世布衣:平民。一个平民成了世间的英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敏慧》:“袁绍称郑玄以布衣雄世。”
zuò rén zuò shì做人做世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欧阳山《三家巷》二四:“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世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又《苦斗》六一:“咱们来到这震南农场,原来不是想跟它做人做世,厮守一辈了的。”
jì shì jiù rén济世救人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yǒng shēng yǒng shì永生永世永远。曹禺《人的悲剧》:“我现在就给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敌人!”
gāo shì hài sú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jiàn shì shēng miáo见世生苗比喻眼前就会收效得利。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你尚图些紫绶金章,赤紧的见世生苗,我则理会的埋根千丈。”
bìng shì wú liǎng并世无两犹举世无双。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qī shì luàn sú欺世乱俗乱:迷惑。欺骗世人,破坏习俗。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
yáng míng hòu shì扬名后世名声传扬到后世。《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jīng shì hài mù惊世骇目谓使世人见而惊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jì shì kuāng shí济世匡时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bǎo jīng shì biàn饱经世变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jīng lún jì shì经纶济世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
wén zhāng gài shì文章盖世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苏琼善词》:“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性情风流。”
fèn shì jí xié愤世疾邪犹愤世嫉俗。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wàn shì bù xiǔ万世不朽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4回:“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jīng shì jué sú惊世绝俗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shì tài yán liáng世态炎凉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shí yì shì biàn时易世变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kuàng shì wú pǐ旷世无匹旷世:当代所没有的。匹:相当。当代没有能比得上的。形容极为突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至夜,焚香坐伺,妇果携女至。态度娴婉,旷世无匹。”
gài shì wú shuāng盖世无双盖:压倒。世上再没有第二个。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lái shì bù kě dài来世不可待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shì dào rén qíng世道人情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kuàng shì yì cái旷世逸才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huá shì qǔ chǒng哗世取宠犹言哗众取宠。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chāo shì jué sú超世绝俗见“超俗绝世”。《宣和书谱·送先辈诗》:“及乘兴一寓于挥洒,自然有超世绝俗之态矣。”
jǔ shì wén míng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zé bèi hòu shì泽被后世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陶铸《崇高的理想》:“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时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
lí shì jué sú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wán shì bù gōng玩世不恭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nián yì shì hào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zhì qī shì jiāo至戚世交至戚:关系很近的亲戚;世交:两代以上的交谊。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愚兄老拙株守,两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气味还投合的来。老弟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一般,我怎不尽心教导?”
huò shì wū mín惑世诬民指蛊惑世人。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jì shì ān bāng济世安邦济:拯救。邦:国家。拯救时世,安定国家。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学济世安邦策,按六韬三略书。”
běn zhī bǎi shì本支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dà qiān shì jiè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yī shēng yī shì一生一世一辈子。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qī shì huò zhòng欺世惑众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wàn shì shī biǎo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乱世凶年时世动乱,年成极坏。
jué sú lí shì绝俗离世绝俗:与世隔绝。远离世俗尘世。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诎信若彭祖,昫嘘呼吸如侨、松,眇然绝俗离世哉!”
shì yì shí yí世异时移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dào míng qī shì盗名欺世窃取名誉;欺骗世人。荀况《荀子 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bù jīng shì gù不经世故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bǎi shì zhī lì百世之利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shì rǎo sú luàn世扰俗乱社会骚乱,风气败坏。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bǎi shì bù yì百世不易千秋万代永不改变。《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jǔ shì jiē zhī举世皆知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xiū míng shèng shì休明盛世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wǔ shì qí chāng五世其昌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jué shì chū chén绝世出尘远离世俗尘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遂鼓《御风曲》其声冷冷,有绝世出尘之意。”
wàn shì zhī yè万世之业传之万世的不朽功业。汉·贾谊《过秦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jì shì jīng bāng济世经邦济:拯救,救助;邦:国家。拯救人世,治理国家。明·屠隆《彩毫记·知畿引退》:“此行指望济世经邦,谁想竟成画饼。”
yǔ shì wú zhēng与世无争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shì shì shēng shēng世世生生世:人的一生。指永生永世、世世代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
jǔ shì mò bǐ举世莫比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tiǎn yán rén shì靦颜人世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bù kě yī shì不可一世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shì rén jiē zhī世人皆知世人:所有人。指很多人都知道。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yú shì chén fú与世沉浮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ē shì mèi sú阿世媚俗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yǔ shì fǔ yǎng与世俯仰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shì qíng rú zhǐ世情如纸世情:世态人情。社会上人情像纸一样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世情如纸,只有锦上添花,谁肯雪中送炭。”
yǔ shì gé jué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常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qì qíng yí shì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明·何景明《七述》:“乃有弃情遗世,餐气服道,忽迢遥以轻举,望玉京而径造。”
chí míng dāng shì驰名当世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皆辞章灿烂,驰名当世。”
áo shì qīng wù敖世轻物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míng chuí hòu shì名垂后世好名声流传的后代。《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chū shì chāo fán出世超凡超出尘世和凡俗。旧指脱离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条一抹绦,带一顶九阳巾,君敢着你做真人。”
fèn shì jí sú愤世疾俗见“愤世嫉俗”。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xiàn shì xiàn bào现世现报现报。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妄语部》卷九十三:“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
yǔ shì mǐ zhēng与世靡争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bǎo ān shì gù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宋 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yàn sè jué shì艳色绝世姿色美丽,冠绝当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雀汾》:“良久,妓女十余,排大门而入,轻绡翠翘,艳色绝世。”
yǔ shì yǎn yǎng与世偃仰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yǔ shì fú chén与世浮沉见“与世沉浮”。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shì lù róng kū世路荣枯世路:世间人事的经历;荣枯:兴盛和衰败。世间人事的兴盛和衰败。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诗:“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bù shì zhī gōng不世之功不世:非凡。指极大的功劳。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创,英雄未集。”
jīn shēng jīn shì今生今世此生此世。谓有生之年。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ē shì dào míng阿世盗名阿世:曲从迎合世人的欢心;盗名:窃取名誉。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欢心来窃取个人名誉。清 梁启超《新民说》第18节:“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复顾。”
dùn shì jué sú遁世绝俗见“遁世离俗”。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kuàng shì bù jī旷世不羁旷世:旷代,历时长久;羁:束缚。历代都不受束缚。晋·孙楚《为石苞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献山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