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àn gǔ bù xiǔ万古不朽 | 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 老舍《新年醉话》:“画完题‘醉墨’二字,豪放之情乃万古不朽。” |
bù luò biān jì不落边际 | 指挨不上边,无着落。 | 张天翼《夏夜梦》二:“星星给搅得不安似地霎着眼,闪着白里带青的亮光,逗得人会不落边际地想开去,想到天上,想到这人世。”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bù néng zì yǐ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jiù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
qì bù chéng shēng泣不成声 |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
xiào bù kě yǎng笑不可仰 | 笑得直不起腰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芳云又掩口语姝,两人皆笑不可仰。” |
chí chú bù qián踟躇不前 |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
jìn kě tì bù进可替不 | 见“进可替否”。 |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 |
bù pò bù lì不破不立 |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
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bù bì tāng huǒ不避汤火 |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bù luò sú tào不落俗套 |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
bù duó nóng shí不夺农时 | 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
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成方圆 | 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
bǐ zhòng bù tóng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
xià luò bù míng下落不明 |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yī qiào bù tōng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kuǐ bù bù lí跬步不离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
jiā chǒu bù wài yáng家丑不外扬 |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似人。’曰:‘为甚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 |
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两雄不并立 |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hún bù zhe tǐ魂不着体 | 同“魂不附体”。 | 《前汉书平话》卷上:“吓高皇魂不着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吓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 |
shǐ bù xū fā矢不虚发 | 矢:箭。形容射箭本领极高。 | 《魏书·王传》:“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 |
jǔ yǔ bù hé龃龉不合 |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 宋·陆游《贺吏部陈侍郎启》:“然贤能之进,常龃龉而不合,亦稀阔而难遭。” |
bù jié zhī fǔ不竭之府 | 竭:尽,完。取之不尽的府库。比喻很富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
bù xū cǐ xíng不虚此行 | 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幺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bù dé ér zhī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合则留,不合则去 |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 | 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 |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bù qīng rán nuò不轻然诺 | 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人守信用。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 |
bù qī rán ér rán不期然而然 | 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 明 高启《威爱论》:“功或以爱诚有以结于人者,则趋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为哉!” |
xián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
yì bù gǎn cí谊不敢辞 | 犹言义不容辞。 | 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jué kǒu bù tí绝口不提 |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
chū yán bù xùn出言不逊 |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
yī wèn sān bù zhī一问三不知 |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 |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 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
lián ér bù guì廉而不刿 |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
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 《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mì ér bù xiè秘而不泄 |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9卷:“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
jī bù róng fā机不容发 | 比喻时机紧迫。 | 清·魏源《默觚·治篇》:“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 |
huāng dàn bù jīng荒诞不经 |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 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
bù xiū biān fú不修边幅 | 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小不忍则乱大谋 |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mò mò bù yǔ默默不语 |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他见郭安默默不语,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驴唇不对马口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
huì zhě bù máng会者不忙 |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
qīn bù gé shū亲不隔疏 | 亲:亲近的人;疏:疏远的人。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隔开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
pò bù dé yǐ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
bù fèi jiāng hé不废江河 |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zāo jì bù ǒu遭际不偶 | 同“遭逢不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 |
bù kě shōu shí不可收拾 |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lì bù néng jí力不能及 | 力量达不到。 | 元 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 |
zhāo xī bù bǎo朝夕不保 |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 |
yì duō bù yā shēn艺多不压身 | 艺:技艺,本领。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也不会造成自身负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 |
xià chóng bù kě yán bīng夏虫不可言冰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回:“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jiù guò bù xiá救过不暇 | 见“救过不赡”。 | 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符檄督责,终日憔悴,而救过不暇,惘然自疑。” |
jiǎ chī bù diān假痴不癫 | 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
bù wàng gōu hè不忘沟壑 |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歧注:“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 |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bù ān yú shì不安于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皮不存而毛焉附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 |
huà dì wéi láo,yì bù rù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
má mù bù rén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kùn ér bù xué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lǐ bù wàng luàn理不忘乱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
zuò huái bù luàn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hòu shǒu bù jiē后手不接 |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 |
yī bù bì tǐ衣不蔽体 |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
jìng xiè bù mǐn敬谢不敏 |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
bù dǎ zì zhāo不打自招 |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dàn wǎng bù jīng诞罔不经 | 见“诞妄不经”。 | 《扫迷帚》第九回:“辟辟实实,由光明正大一路去,把一切诞罔不经之事,付诸一笑,那就不负我今日一番饶舌了。” |
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不同 |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
bù guò ěr ěr不过尔尔 |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 |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yǐ duō wèn yú guǎ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 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wú è bù zuò无恶不作 |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zuò bù rú chéng作不如程 | 程:规矩、格式,也作期限。做的不合规格或不能如期完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作不如程,则刖耳、嬶鼻、敲刖胫趾,君能之乎?” |
bù tān wéi bǎo不贪为宝 |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 《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
zuì bù róng sǐ罪不容死 | 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
shí bù qiú bǎo食不求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
jǔ qí bù dìng举棋不定 |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
cí bù huò mìng辞不获命 | 谓辞谢而未获允许。 | 《庄子·天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
bù tōng wén mò不通文墨 |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
dòng dàng bù dìng动荡不定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恶龙不斗地头蛇 |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
bù míng yī wén不名一文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
qī qī yǐ wéi bù kě期期以为不可 | 期期:口吃的样子。坚决不同意的样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
bù shí guī cuō不失圭撮 | 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
bù yì zhī lùn不易之论 | 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
fēng biāo bù fán丰标不凡 | 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风度出众。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有个闻舍人,下在本店,丰标不凡,愿执箕帚。” |
dàn màn bù jīng诞谩不经 | 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古今传记《拾遗记》、《东文朔外传》之类,悉诞谩不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