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ù jiǎo bù mèi不皦不昧皦:清白、清晰;昧:糊涂。形容恍恍忽忽,难以捉摸。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duàn hū bù kě断乎不可断乎: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鲁迅《随感录》:“如何扫除?万万不能,也断乎不可!”
bù fú shuǐ tǔ不伏水土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lín nàn bù gǒu临难不苟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zì bù dài yán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duì bù qǐ对不起表示抱歉的客套话。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
bù dǎ zì zhāo不打自招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yīn móu bù guǐ阴谋不轨轨:法度;不轨:不遵守法度。指暗中谋划叛乱。汉·陈球《答袁术书》:“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hǔ dú bù shí ér虎毒不食儿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3回:“自古虎毒不食儿,如今朝廷失政,大变伦常,各处荒乱,刀兵四起,天将不祥,祸乱已现。”
jìn zài bù yán zhōng尽在不言中尽:都,全部。指大家不言明,都明白其中的意思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我正是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bù jiě zhī chóu不解之仇解除不了的仇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háo lí bù shuǎng毫厘不爽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bù jué rú lǚ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bù lù fēng huì不露锋铓比喻才干不外露。宋·沉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bù shí tài shān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bù xiāng shàng xià不相上下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shí nián jiǔ bù yù十年九不遇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bù huāng bù máng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yóu dàng bù jī游荡不羁游乐放荡,不受拘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七卷:“殊少为士人,游荡不羁。”
hēi bái bù fēn黑白不分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zàn tàn bù zhì赞叹不置
jié ào bù xùn桀傲不驯同“桀骜不逊”。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这蜿蜒的沙山脚下,流着来自千里以外,历史上久享盛名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塔里木河。”
liú liàn bù shě留恋不舍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jīng jiǔ bù xī经久不息经:经过;息:停息。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或欢呼声。刘坚《草地晚餐》:“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bá bù chū jiǎo拔不出脚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天保娘叹了口气:‘叫做陷进泥坑拔不出脚。’”
bù bì qiáng yù不避强御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买卖不成仁义在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chóu méi bù zhǎn愁眉不展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zuò bù ān xí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mì ér bù xiè秘而不泄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9卷:“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mò shì bù wàng没世不忘一辈子也忘不了。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皇皇不可终日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
bù biàn shū mài不辩菽麦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jū xīn bù liáng居心不良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zhēn bù jué sú贞不绝俗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后汉书 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bù guǎn yī èr不管一二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bù kě yán chuán不可言传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xián gē bù jué弦歌不绝弦歌:弦乐;绝:断绝。弹琴唱歌的声音不断。比喻教学活动持续。老舍《赵子曰》:“在举国闹学潮的期间,只有神易大学的师生依然弦歌不绝的修业乐道。”
wēi bù zú lù微不足录微:小;录:记录。渺小得不值得记上一笔。《新五代史·唐庄宗纪》:“而夷狄无文字传记,朱邪又微不足录,故其后世自失其传。”
bù chā shàng xià不差上下不分高下,差不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yǐ bù jì kě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cháng tòng bù rú duǎn tòng长痛不如短痛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
bù jū yī gé不拘一格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ù lù shén sè不露神色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bù duó nóng shí不夺农时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bù kě xiàng ěr不可向迩迩:近。不可接近。《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wáng bù dài xī亡不待夕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wú wēi bù zhì无微不至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bù zhe téng rè不着疼热犹言无关痛痒。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一个小厮,必是你乞养来的螟蛉之子,不着疼热,所以着他偿命。”
gǒu zhì bù shí rǔ yú狗彘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明史·李任传》:“汝为大将,不能杀贼,反为贼用,狗彘不食汝余。”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bù zhī qǐ dǎo不知起倒不知利害,不知高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知二五而不知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gé gé bù tǔ格格不吐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wú è bù zào无恶不造见“无恶不作”。《百喻经·诈言马死喻》:“然杀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
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bù xī xuè běn不惜血本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cùn cǎo bù shēng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cùn tǔ bù ràng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
wēi ér bù chí危而不持持:扶助,支持。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ié dié bù xiū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bù zhí yī wén不直一文见“不直一钱”。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xiān jiè bù yí纤介不遗纤:细小;遗:遗漏。一点儿都没有遗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纪》:“取唐以来至于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介不遗。”
bù zhī qǐn shí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lín nàn bù shè临难不慑临:面对;难:灾难;慑:害怕,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明·屠隆《彩毫记·预识汾阳》:“看这绑缚汉子,伟干长躯,丰神轩举,临难不慑,必是人豪。”
shǒu zhèng bù ráo守正不桡见“守正不挠”。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bù biàn shū sù不辨菽粟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bù yī ér zú不壹而足见“不一而足”。《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zhì niǎo lèi bǎi,bù rú yī 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汉书 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 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fēng jǐng bù shū风景不殊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晋 王隐《晋书 王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féi shuǐ bù luò páng rén tián肥水不落旁人田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北齐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mā bù xià liǎn抹不下脸碍于脸面或情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ào màn bù xùn傲慢不逊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慢不逊。”
bù kě mō zhuō不可摸捉摸捉: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bù jū xiǎo jié不拘小节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wěi wěi bù juàn亹亹不倦亹亹:同“娓娓”,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也指说话、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厌”。南朝·梁·钟嵘《诗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xiàn kě tì fǒu献可替不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
bù qī ér tóng不期而同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qún jū zhōng rì,yán bù jí y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宋 赞宁《笋谱 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cù bù jí fáng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yóu yí bù dìng游移不定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gěng wán bù huà梗顽不化谓十分顽固,无法感化。《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mì ér bù yán秘而不言见“秘而不露”。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骋益忧惧,秘而不言。”
bù fēn zhǔ cì不分主次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pàn rán bù tóng判然不同判:显然的区别。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朱子语类》卷二十:“若不先见得此仁,则心术上言仁,与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bù bēi bù kàng不卑不亢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huǎn bù jì jí缓不济急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hǎi bō bù jīng海波不惊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jí è bù shè极恶不赦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牛肉鳝鱼》:“按《唐律》屠牛者,在极恶不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