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拼音juǎn qí xī gǔ
基本解释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暂未找到成语卷旗息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卷旗息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息万变 | 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
一息奄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 |
一息尚存 |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
一鼓一板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
一鼓作气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一鼓而下 |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
不忍释卷 | 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 |
不遑宁息 | 《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
与时消息 |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
与民休息 | 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
东窗消息 | 明·无名氏《精忠计·东窗》:“心事难凭枉致疑,夫人其实好心机,凭此黄柑无后患,东窗消息少人知。” |
两部鼓吹 | 《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
买牛息戈 | 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牛,买牛息戈。” |
云屯席卷 |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拟靖鲸鲵于鲛穴;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
云舒霞卷 | 宋·苏轼《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
人亡政息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
仆旗息鼓 | 《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
仰人鼻息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
仰息他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 |
仰承鼻息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就是抚台……有时还让他三分。” |
休养生息 | 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
保境息民 | 《周书 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
偃兵息甲 | 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
偃旗仆鼓 | 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
偃旗卧鼓 | 《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
偃旗息鼓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
偃武息戈 | 《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
偃甲息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