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悼胆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xīn dào dǎn
基本解释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暂未找到成语惊心悼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惊心悼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体同心 |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一坐尽惊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一坐皆惊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一寸丹心 |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一寸赤心 |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
一座尽惊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
一座皆惊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一德一心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一心一德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意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一心一腹 | 赵树理《三里湾》十六:“你们那家里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论公公、婆婆、弟兄们、小姑子,忙起来大家忙,吃起来大家吃,穿起来大家穿,谁也不偏这个不为那个。” |
一心一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
一心一路 | 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
一心为公 | |
一心同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
一心同功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一心同归 | 《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
一心挂两头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一心无二 | 《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
一惊非小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
一片丹心 | 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一片赤心 | 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
一瓣心香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一见倾心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
一身五心 |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一身是胆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