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实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ā zhā shí shí扎扎实实 | 牢固,结实。也指实在,踏实。 | 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青年报发表社论,提出号召,不要搞一般号召,而是扎扎实实地告诉青年怎么做法。” |
zhēng míng zé shí征名责实 |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 《陈书宣帝纪》:“方欲仗兹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责实,取宁多士。” |
kuī míng sǔn shí亏名损实 | 亏:损耗。名和实都受到损失。 |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亏名损实,为国为身,知其不可。” |
zhēn xiōng shí fàn真凶实犯 | 真正的罪犯。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赶紧指出真凶实犯,本县立刻就要办人!” |
hòu shí xiān shēng后实先声 | 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武力打击在后。 | 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 |
huá ér bù shí华而不实 |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
yǒu shēng wú shí有声无实 | 犹言有名无实。 | 《魏书·李崇传》:“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 |
xū huàn wú shí虚幻无实 | 虚幻:虚假。虚假不真实。 | 宋·苏轼《书金光明经后》:“观诸世间,虽其可爱,而虚幻无实,终非我有。” |
shí bī chǔ cǐ实逼处此 |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shí huà shí shuō实话实说 | 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 张恨水《夜深沉》第30回:“我实话实说,您两只眼睛不方便,就得早早有个儿媳妇来伺候着。” |
zú lǚ shí dì足履实地 |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 《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
lǎo shí bā jiǎo老实巴脚 | 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们这软硬妙剂,对付这个老实巴脚的乡下女人,算是对上症了。” |
shí bào shí xiāo实报实销 | 支出多少报销多少。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3章:“将来花多花少,实报实销,我也不多要你一个。” |
shí xīn yǎn实心眼 | 老实忠厚、不滑头的。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你才实心眼哪!这会儿大人瞅着呢吗?” |
míng mào shí yì名贸实易 | 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
shí bù xiāng mán实不相瞒 | 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 |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 | 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
shí shí zài zài实实在在 | 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40回:“八王就实实在在问话,孩儿也细细告诉了他,就求他请诏。” |
yì míng tóng shí异名同实 |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 《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
míng shí nán fù名实难副 |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 | 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jiē jiē shí shí结结实实 | 很稳健、牢固、严实。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卷:“家里又唤打竹家伙的,做一个结结实实的大竹篮。” |
míng tóng shí yì名同实异 |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
yán guò qí shí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zōng hé míng shí综核名实 | 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 | 《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
xiàng shēng bèi shí向声背实 | 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
zhèng rén shí lǚ郑人实履 |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 |
míng bù fú shí名不符实 | 名声与实际不符。 |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
xiàn shí zhǔ yì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míng shí xiāng fù名实相副 | 名声和实际一致。 | 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chí qiāng shí dàn持枪实弹 | 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 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
tán guò qí shí谈过其实 | 犹言言过其实。 |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
tà tà shí shí踏踏实实 |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咱心里踏踏实实,胆正着哩。” |
shí fán yǒu tú实繁有徒 | 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
lǎo shí gē da老实疙瘩 | 忠厚老实的人。 | 高玉宝《高玉宝》第五章:“也不要像你爹,一辈子是个老实疙瘩,受人欺负。” |
bì shí jī xū避实击虚 |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shí shì qiú shì实事求是 |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xún míng hé shí循名核实 | 犹言循名责实。 | 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 |
jiù xū bì shí就虚避实 | 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 《孙子 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shí fān yǒu tú实蕃有徒 | 见“实繁有徒”。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
míng bù fù shí名不副实 |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
gōng xíng shí jiàn躬行实践 | 亲身实行或体验。 | 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
qiú míng zé shí求名责实 | 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
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zhēn qiāng shí dàn真枪实弹 | 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多比喻实战。 |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
lǎo lǎo shí shí老老实实 | 指为人诚实、本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
yǒu míng wú shí有名无实 |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 《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hè qiāng shí dàn荷枪实弹 | 荷:扛;实:充实。指扛着枪;子弹推上枪膛。形容全副武装。 |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
shí zhì míng guī实至名归 |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
kāi huā jié shí开花结实 | 见“开华结果”。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腹中无滓秽,但有精元气,淘汰修炼不辍,自然开花结实矣。” |
xiān shēng hòu shí先声后实 |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gēn jiū zhuó shí根究着实 | ||
qiāng wú gù shí羌无故实 | 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也比喻没有根据。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xún míng kè shí循名课实 | 犹言循名责实。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 |
yù guò qí shí誉过其实 |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
wù shí qù huá务实去华 | 华:浮华。讲究实际,去掉浮华。 |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所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
què què shí shí确确实实 | 确切信实,的的确确。 | 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现在不但对于和平谈判毫无建树,而且确确实实地是在不断地节外生枝。” |
huò zhēn jià shí货真价实 | 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zhēn qíng shí gǎn真情实感 |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
qiān zhēn wàn shí千真万实 |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据叔叔说得千真万实,则是天地生人之性情,皆不灵矣,则是圣贤之名教,皆假设矣。” |
yǐ xū wéi shí,yǐ shí wéi xū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表面上很空虚,实际上作好了充分准备;表面看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是虚张声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深知逆贼狡计甚多,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xún míng dū shí循名督实 | 循:依照;督:督责。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 《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
chá wú shí jù查无实据 | 查究起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1回:“那两个差头,白白的又发了一注子大财,只以‘查无实据’禀报县公完事。” |
yí rén kǒu shí贻人口实 | 贻:给;口实:话柄;即可让人利用的口实。指做事说话不小心;给人留下话柄。 | 清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安得有此巨款?如此事果成,必贻人口实。” |
dǔ shí hào xué笃实好学 |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 《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
kòng míng zé shí控名责实 |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
zé shí xún míng责实循名 | 按其名而求其实。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 |
chūn huá qiū shí春华秋实 |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
zhēn qíng shí yì真情实意 | 真实的情意。 | 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
ǎi ǎi shí shí矮矮实实 | 身材不高但长得壮实。 | |
chǔ shí xiào gōng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
qiè qiè shí shí切切实实 | 踏踏实实,确实具体。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
zhōng shí xīn chéng忠实心诚 | 指忠厚老实,诚心诚意。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
shí huò wǒ xīn实获我心 | 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萧后见说:‘娘娘此言,实获我心。’” |
zhí huā sǔn shí摭华损实 | 摭:摘取;华:同“花”。摘取花朵,损失果实。比喻只重表面,忘记实质。 | 唐·张说《大唐西域记序》:“名流先达,部执交弛,趋末忘本,摭华损实。” |
zhēn cái shí xué真才实学 |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
míng shí xiāng chèn名实相称 | 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
bù zhī xū shí不知虚实 | 虚实:或虚或实,情况。泛指不掌握或虚或实的内部情况。 | 《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
lǎo shí bā jiāo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xū xū shí shí虚虚实实 |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
míng cún shí wáng名存实亡 |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 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míng fù qí shí名副其实 |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
shí bèng chǔ cǐ实偪处此 | 《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 《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jiǎo tà shí dì脚踏实地 |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
shí dǎ shí实打实 | 结实对结实。指实实在在。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内中也有游花僧人,只道成员外的小老婆出家,不知怎生丰彩,往往走来摩揣,又从人头讨着了个实打实的风声,都不来了。” |
zhēn píng shí jù真凭实据 | 真实可靠的凭据。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
yǐ wéi kǒu shí以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
xún míng zé shí循名责实 | 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实胜于雄辩 |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 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
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再实之根必伤 |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 《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
zhēn zāng shí fàn真赃实犯 | 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 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临邛卓家失了盗,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 |
xún míng kǎo shí循名考实 | 循:依照;责:要求。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 三国 魏 傅嘏《难刘劭考课法论》:“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务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 |
xún míng hé shí循名覈实 | 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
juān kōng wàng shí镌空妄实 | 犹言凭空穿凿,不切实际。 | 宋·曾敏行《独酷杂志》:“切不可闭门合目,作镌空妄实之想也。” |
yǐn wéi kǒu shí引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
xū shí shī dù虚实失度 | 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