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白袷蓝衫白袷蓝衫的意思
báijiálánshān

白袷蓝衫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出处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基础信息

拼音bái jiá lán shān

注音ㄅㄞˊ ㄐ一ㄚˊ ㄌㄢˊ ㄕㄢ

繁体白夾藍衫

感情白袷蓝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

近义词白恰青衫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白袷蓝衫的意思解释、白袷蓝衫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一品白衫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一唱雄鸡天下白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一清二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一穷二白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三复白圭《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清四白谓非常清白。
    不分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不分青白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明不白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不清不白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不白之冤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不问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东方将白天将破晓。
    两头白面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两鬓斑白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白马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云中白鹤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以白为黑谓颠倒是非。
    以白诋青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以黑为白谓颠倒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