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爵妓

南北朝江淹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张衡传

南北朝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赠任昉诗

南北朝陆倕

和风杂美气,下有真人游。壮矣荀文若,贤哉陈太丘。

今则兰台聚,万古信为俦。任君本达识,张子复清修。

既有绝尘到,复见黄中刘。

建除诗

南北朝萧察

建国惟神业,十世本灵长。除苛逾汉祖,徯后类殷汤。

满盈既亏度,否运理还康。平阶今复睹,德星行见祥。

定寇资雄略,静乱属贤良。执讯穷郢鲁,吊伐遍徐扬。

破敌勋庸盛,佩紫日怀黄。危苗既已窜,妖沴亦云亡。

成功勒云社,治定理要荒。收戟归农器,牧马恣刍场。

开山接梯路,架海拟山梁。闭欲同彭老,延寿等东皇。

咏池上梨花诗

南北朝王融

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遥见美人采荷诗

南北朝刘孝绰

菱茎时绕钏,棹水或沾妆。不辞红袖湿,唯怜绿叶香。

望雨诗

南北朝刘孝威

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瞻空乱无绪,望霤耿成行。

交枝含晓润,杂叶带新光。浮芥离还聚,沿沤灭复张。

浴禽飘落毳,风荇散馀香。璚绡挂绣幕,象簟列华床。

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浆。寄言楚台客,雄风讵独凉。

宋四厢乐歌廿首 其四

南北朝王韶之

九功既歌,六代惟时。被德在乐,宣道以诗。穆矣大和,品物咸熙。

庆积自远,告成在兹。

咏荔枝诗

南北朝刘霁

叔师贵其珍,武仲称其美。良由自远致,含滋不留齿。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

南北朝谢灵运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胡无人行

南北朝吴均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