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烛二首 其二

隋代李世民

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燕燕于飞

隋代江总

二月春晖晖。

双燕理毛衣。

衔花弄藿蘼。

拂叶隐芳菲。

或在堂间戏。

多从幕上飞。

若作仙人履。

终向日南归。

赋得一日成三赋应令诗

隋代江总

副君睿赏遒。

清夜北园游。

下笔成三赋。

传觞对九秋。

飞文绮縠采。

落纸波涛流。

树密寒蝉响。

檐暗雀声愁。

绿溆明层殿。

青山照近楼。

此时盛礼物。

顾省良若抽。

陇头水

隋代江总

雾暗山中日。

风惊陇上秋。

徒伤幽咽响。

不见东西流。

无期从此别。

更度几年幽。

遥闻玉关道。

望入杳悠悠。

营湼盘忏还涂作诗

隋代江总

小序祯明二年仲冬。

摄山栖霞寺布法师。

只尔待终。

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

仰为师氏营湼盘忏。

还途有此作。

可否同一贯。

生死亦一条。

况期灭尽者。

岂是俗中要。

人道离羣怆。

冥期出世遥。

留连入涧曲。

宿昔陟岩椒。

石溜冰便断。

松霜日自销。

向崖云叆叇。

出谷雾飘飖。

勿言无大隐。

归来即市朝。

置酒高殿上

隋代江总

三清传旨酒。

柏梁奉欢宴。

霜云动玉叶。

冻水疎金箭。

羽钥响钟石。

流泉灌金殿。

盛时不再得。

光景驰如电。

山庭春日诗

隋代江总

洗沐惟五日。

栖迟在一丘。

古楂横近涧。

危石耸前洲。

岸绿开河柳。

池红照海榴。

野花宁待晦。

山虫讵识秋。

人生复能几。

夜烛非长游。

棹歌行

隋代卢思道

秋江见底清,越女复倾城。方舟共采摘,最得可怜名。

落花流宝珥,微吹动香缨。带垂连理湿,棹举木兰轻。

顺风传细语,因波寄远情。谁能结锦缆,薄暮隐长汀。

游梁城诗

隋代卢思道

扬镳历汴浦,回扈入梁墟。汉藩文雅地,清尘暧有馀。

宾游多任侠,台苑盛簪裾。叹息徐公剑,悲凉邹子书。

亭皋落照尽,原野Ё寒初。鸟散空城夕,烟销古树疏。

东越严子陵,西蜀马相如。修名窃所慕,长谣独课虚。

冬至乾阳殿受朝诗

隋代杨广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庭前枯树诗

隋代孙万寿

当时金谷里,昔日平陵东。布叶俱承露,开花共待风。

摇落一如此,容华遂不同。庭前生意尽,井上蠹心空。

匠者无劳顾,拥肿难为功。

入摄山栖霞寺诗

隋代江总

小序壬寅年十月十八日。

入摄山栖霞寺。

登岸极峭。

颇畅怀抱。

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

又再游此寺。

布法司施菩萨戒。

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奉送金像还山。

限以时务。

不得恣情淹留。

乙巳年十一月十六日。

更获拜礼。

仍停山中宿。

永夜留连。

栖神悚听。

但交臂不停。

薪指俄谢。

率制此篇。

以记即目。

俾后来赏来。

知余山志。

凈心抱冰雪。

暮齿逼桑榆。

太息波川迅。

悲哉人世拘。

岁华皆采获。

冬晚共严枯。

濯流济八水。

开襟入四衢。

兹山灵妙合。

当与天地俱。

石濑乍深浅。

崖烟递有无。

缺碑横古隧。

盘木卧荒涂。

行行备履历。

步步辚威纡。

高僧迹共远。

胜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

丹青独不渝。

遗风伫芳桂。

比德喻生刍。

寄言长往客。

凄然伤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