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已过,绿叶成荫,浓密的枝叶偏偏遮掩了粒粒樱桃。留下鲜红的樱桃慰问我这多情的人,樱桃分明是送来千里外你的泪水,这泪水又化作了浓香的醇酒。
我这里正失意而病卧,蒙你盛情馈送了樱桃,我强拈着它以示对你的酬答。谓在这黄莺啼遍的时候,感谢你如此珍重我,不过亦当善自珍重,怜爱花开须当自爱,莫只是为花落而生悲。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常见者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谢饷:感谢赠送。
绿叶成阴: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出自杜牧《叹花》:“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高彦休《唐阙史》载,杜牧早年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该诗。
守宫:守官砂,将其点染在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退,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退。一说守宫槐,俗称马缨花。
星星:通“猩猩”,形容樱桃猩红的颜色。这里代指一粒粒樱桃。
玉壶冰,酒名。宋叶梦得《浣溪沙·送卢》:“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文园方病渴:汉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这里谓文人落魄,病困潦倒。
红豆,代指樱桃。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鉴赏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诗人收到他人所馈赠樱桃的感激之情,下片则表达对赠送樱桃之人的关切和珍重。全词多处用典,化典故于文字之中,浑然一体,情真意切。
上阙开篇词人就用到杜牧与少女之母十年约定的典故。在这首词中,纳兰将杜诗中的“绿叶成阴子满枝”化用为“绿叶成阴春尽也”,其中所表达的悲惜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守宫偏护星星”,纳兰在这里用到“守宫”的典故,很可能他思念之人是一个宫女,而与他有过一段情缘,很可能是纳兰的表妹,因为被迫入宫的女子,除了他的表妹,就没有其他人了。
“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在这句中,纳兰叉用到“红泪”的典故,魏文帝曹丕所爱的美人薛灵芸在被迎娶时,因为舍不得离开父母而痛哭流涕,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还没有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后世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在纳兰的眼中,表妹赠予他宫中的樱桃,就仿佛是点点泪水,这泪水就像苦酒一样积聚,让他沉醉其中。纳兰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但两人不可能频繁见面,更不可能互诉相思之情,所以心中才会有无限的相恋之苦。但也有观点认为,樱桃是老师对自己错过科考惋惜而流下泪水,这泪水又化作了浓香的醇酒,这更进一步体现了师生情的浓厚和珍贵。
下阙“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纳兰又用到了典故。纳兰在这里自比司马相如,说自己正失意病卧,收到盛情馈送的樱桃,于是强忍着病痛吃了它,以示酬答。
“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在这黄莺啼遍的季节,纳兰十分感谢表妹还能如此珍重情谊。同时也劝慰表妹怜惜花落时也要自爱,不要总是为花落而生悲。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在表达感谢老师的垂爱,说明纳兰是个懂得感恩、谦逊有礼的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容若病中得到他人馈赠之樱桃,赋此词谢之。或以为馈赠者为宫女,且为容若之曾相恋者;或以为徐乾学为性德乡试主考,孰料性德竟因病失于垂成,因饷樱桃,示已以进士视之,见亦贺亦慰之情,性德此阕,即缘此而作。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0篇)〕猜你喜欢
-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
- 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
-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