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见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shēn jiàn yuǎn lǜ深见远虑 | 看得深,想得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
jiàn jǐng shēng qíng见景生情 |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 元 宫天挺《七里滩》第四折:“俺那里水似蓝山如黛,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
jiàn sù bào pǔ见素抱朴 | 见“见素抱朴”。 |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
jiàn yì bì wéi见义必为 |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jiàn yē fèi shí见噎废食 |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此皆见噎废食之说,究竟书可竟弃,仕可尽废乎?” |
jiàn tù gù quǎn见兔顾犬 |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qíng jiàn hū cí情见乎词 | 见“情见乎辞”。 | 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故国旧臣,俯仰上下,情见乎词矣。” |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yòu yú chéng jiàn囿于成见 |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 |
jiàn jī ér zuò见机而作 | 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 |
qíng xiàn lì qū情见力屈 |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汉书 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kāi yún jiàn tiān开云见天 | 见“开云见日”。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 |
mù jiàn ěr wén目见耳闻 |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duǎn jiàn bó shí短见薄识 | 指见识短浅。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
jiàn xián sī qí见贤思齐 |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
yí shén jiàn guǐ疑神见鬼 | 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少见多怪,一点点儿眉毛大的事儿,就疑神见鬼似地!” |
chú ráo zhī jiàn刍荛之见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推诚相见 | 指以真心对待人。推:展示;诚:诚实的心意。 | 《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
lüè jiàn yī bān略见一斑 | 略:大致;斑:斑纹。大致可以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见到的一点可以推知事物的全部。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
jiàn xiǎo jiàn dà见小闇大 | 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 |
shí yǐn shí xiàn时隐时见 | 隐:隐没。见:同“现”;出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5卷:“其间林木荟蔚,云烟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 |
zhāo rán kě jiàn昭然可见 | 昭然:明白的样子。指明明白白,可以着见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
zhuó shí yuǎn jiàn卓识远见 | 卓:高超;识:见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 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去年我们两国领导人在东京作出了一个具有卓识远见的决策,就是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 |
shā rén xū jiàn xiě,jiù rén xū jiù chè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 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jiàn shì shēng miáo见世生苗 | 比喻眼前就会收效得利。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你尚图些紫绶金章,赤紧的见世生苗,我则理会的埋根千丈。” |
jiàn shàn ruò jīng见善若惊 | 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
qíng xiàn shì qū情见势屈 |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
yī piān zhī jiàn一偏之见 | 偏于一面的见解。 | 《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
bù shǎo gài jiàn不少概见 | 概:大略。所能见的只是一个梗概。指难以真正见到。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见钟情 |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 | 指一个人的意见。 |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
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yī jiàn qīng xīn一见倾心 | 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
jiàn yì yǒng wéi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yī jiàn rú jiù一见如旧 | 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 《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
qiǎn jiàn bó shí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浅见薄识,乃荒唐之说,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 |
jiàn xìng chéng fó见性成佛 |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
guǎ wén shǎo jiàn寡闻少见 |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东汉 班固《汉书 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
yī yú zhī jiàn一隅之见 |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
lǚ jiàn dié chū屡见叠出 | 叠:重叠。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9回:“偏中国是个章程国,形式上很觉严密,实际上绝少遵行,以致选举风潮,屡见叠出。” |
bù jiàn jīng zhuàn不见经传 |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
yī jiàn le rán一见了然 | 犹一目了然。 |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
guǎ jiàn shǎo wén寡见少闻 |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
jīng duō jiàn guǎng经多见广 |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7章:“特别对制造兵器的知识很丰富,可说是经多见广。” |
qiān yī zhǒu jiàn牵衣肘见 | 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语出《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yī bān jiàn shí一般见识 |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
yī dé zhī jiàn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dān dòu jiàn sè箪豆见色 | 比喻计较小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
jí xiǎo jiàn dà即小见大 |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yī zhī bàn jiàn一知半见 | 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 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见锺情 | 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 |
kāi xīn jiàn dǎn开心见胆 | 见“开心见诚”。 | 沙汀《困兽记》:“由于眼前田畴对于孟瑜表示出来的爱情,尤其是他那种开心见胆的热忱。” |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 毛泽东《矛盾论 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
kēng kēng zhī jiàn硁硁之见 |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
zì xún duǎn jiàn自寻短见 | 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yòu yú jiàn wén囿于见闻 | 拘泥于所见所闻。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
shēn zhī zhuó jiàn深知灼见 | 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 |
yī wú suǒ jiàn一无所见 | 什么也没有看见 |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 |
kāi kǒu jiàn dǎn开口见胆 | 见“开口见心”。 | 宋·宗绍《无门关·赵州洗钵》:“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 |
míng xīn jiàn xìng明心见性 |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
chóng jiàn tiān rì重见天日 | 重:重新。重新看见天和太阳。比喻摆脱了黑暗困苦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也作“复见天日”、“重睹天日”、“再见天日”。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幸天兵得胜,倭贼败亡,我等指望重见天日。” |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kāi xīn jiàn chéng开心见诚 |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shū shēng zhī jiàn书生之见 | 指书呆子的见解。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yún kāi jiàn rì云开见日 | 指拨开云雾;现出太阳。比喻送走黑暗重见光明。又比喻疑团解开;心情舒畅。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文益禅师》:“云开见日时如何?” |
qíng jiàn hū yán情见乎言 | 同“情见乎辞”。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
zhuō jiān jiàn chuáng捉奸见床 |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发现在床上确有奸情。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 |
zhuó jiàn zhēn zhī灼见真知 | 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 |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 |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kuī jiàn yī bān窥见一斑 | 指只了解一二。 |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shā rén jiàn shāng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 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qiǎn jiàn guǎ shí浅见寡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
mù bù rěn jiàn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xiá yú hù jiàn瑕瑜互见 | 瑜:玉的光泽;见:显露。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升庵论文,瑕瑜互见。” |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dāo dāo jiàn xiě刀刀见血 | 比喻说话厉害。 | 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见血,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 |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bō yún jiàn rì拨云见日 |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 |
jiàn qián yǎn kāi见钱眼开 | 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
dòng jiàn dǐ yùn洞见底蕴 |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
bái zhòu jiàn guǐ白昼见鬼 | 泛指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龙香嘻的一笑道:‘白日见鬼!枉着人急了这许多时。’”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jiàn dàn qiú xiāo zhì见弹求鸮炙 | 鸮:鸟名,猫头鹰。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
lǚ jiàn bù xiān屡见不鲜 | 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见不鲜。” | 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