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iàng gé yǐ qiú降格以求降:降低;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鲁迅《坟 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nán yǐ yù liào难以预料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zì yǐ wéi dé jì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yǐ shā zhǐ shā以杀止杀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yǐ shuǐ jǐ shuǐ以水济水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yǐ yī dāng bǎi以一当百当:抵得上。一个人抵挡百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明·李腾芳《山居杂著·文字法35则》:“大约古人用字,如将用兵,无不以一当百。”
yǐ guǎn kuī tiān以筦窥天见“以管窥天”。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yǐ dàn pèng shí以蛋碰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郑振铎《桂公塘》:“没有什么,该镇定些,他们决不敢拿我怎么样的,此刻万事且须容忍,以蛋碰石,必然无幸!”
xí yǐ chéng sú袭以成俗袭:因袭。因袭旧的东西已成习俗。清·朱彝尊《曝书亭记·朱右传》:“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
gǔn yī yǐ guī衮衣以归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yǐ sī hài gōng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zì kuài yǐ xià自刽以下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yǐ shā qù shā以杀去杀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yǐ zī qiē cuō以资切磋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借以帮助共同研究。《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yǐ xíng zhǐ xíng以刑止刑犹以刑去刑。《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shì yǐ wéi rì誓以皦日谓誓同生死,亲爱终生。语本《诗 王风 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诗经·王风·大车》:“各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yǐ zé liàng shī以泽量尸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yǐ gǔ fēi jīn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yǐ lǐ fú rén以理服人服:说服。用道理说服别人。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yǐ mào qǔ rén以貌取人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yǐ jǐ lǜ rén以己律人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jié yǐ wéi zhí讦以为直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yǐ fǎ wéi jiào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yǐ qū qiú shēn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yǐ rén wéi jìng以人为镜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yǐ guī wéi tiàn以规为瑱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yǐ yán wéi huì以言为讳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yǐ ròu qù yǐ以肉去蚁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zī zī yǐ qiú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kuān yǐ dài rén宽以待人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为荣以此事为光荣。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yǐ qiáng qī ruò以强欺弱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rén yǐ qún fēn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yǐ wén hài cí以文害辞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儆百见“以一警百”。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yǐ gǔ wéi jìng以古为镜见“以古为鉴”。《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nán yǐ zhì xìn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yī yán yǐ bì zhī一言以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yǐ shēn shì fǎ以身试法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民以食为天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yǐ yá huán yá以牙还牙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chī zhī yǐ bí嗤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chí zhī yǐ héng持之以恒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yán zhèn yǐ dài严阵以待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bù yǐ wéi rán不以为然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yǐ róu kè gāng以柔克刚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yǐ wēi zhī zhù以微知著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xū zuǒ yǐ dài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shéng zhī yǐ fǎ绳之以法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quán lì yǐ fù全力以赴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bù suí yǐ zhǐ不随以止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bù yǐ wéi qí不以为奇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lè yǐ wàng yōu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yǐ dú gōng dú以毒攻毒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bù yǐ rén fèi yán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ù yǐ cí hài zhì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cóng yī yǐ zhōng从一以终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宋·文天祥《刘良臣母哀辞》:“呜呼,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从一以终兮尚得正,其何悲!”
cán mín yǐ chěng残民以逞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é yǐ zī é讹以滋讹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yǐ é chuán é以讹传讹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bù yǐ wéi chǐ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yǐ yī zhī wàn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yǐ yì chēng zhū以镒称铢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shì mù yǐ guān拭目以观拭目:擦眼睛。擦亮眼睛看。指仔细观看。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5卷:“公既在位,中外咸喜,信在言前,拭目以观。”
yǐ gǔ qù yǐ以骨去蚁见“以肉去蚁”。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cháng cǐ yǐ wǎng长此以往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jiǎn yǐ yǎng dé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yǐ yī chí wàn以一持万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yǐ sī fèi gōng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yǐ xīn wèn xīn以心问心在心中自问自盘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zì yǐ wéi rán自以为然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挟泰山以超北海挟:夹持;超:跨过。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shí xí yǐ cáng什袭以藏什:形容多;袭:重迭。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袭而藏”。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xū xí yǐ dài虚席以待空着位置等待。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桌上摆着精致的餐具虚席以待,使人穿堂而过时有一种昼夜不分的懒洋洋的感觉。”
shù yóu rú cǐ,rén hé yǐ kān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yǐ bái wéi hēi以白为黑谓颠倒是非。《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yǐ hēi wéi bái以黑为白谓颠倒是非。《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yǐ bái dǐ qīng以白诋青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yǐn yǐ wéi hàn引以为憾以此事为遗憾。
qiān yǐ xià shì谦以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yī yǐ guàn zhī一以贯之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diào yǐ qīng xīn掉以轻心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yǐ lǐ xiāng dài以礼相待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yǐ táo dài lǐ以桃代李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再生缘》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节,或者刘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机关,亦未可定。”
yǐ zhū tán què以珠弹雀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yǐn shǒu yǐ wàng引首以望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yǐ zhàn qù zhàn,yǐ shā qù shā以战去战,以杀去杀用战争制止战争,用杀戮制止杀戮。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画策》:“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