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方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fāng tǔ yì tóng方土异同 | 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 | 《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
| fāng mìng pǐ zú方命圮族 | 方命:违命;圮族:危害族人。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民族败类。 | 《尚书·尧典》:“吁!咈哉,方命圮族。” |
|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 yuán dǐng fāng zhǐ圆顶方趾 | 同“圆首方足”。 | 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彼非圆顶方趾、父母所生之民耶?” |
|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
| fāng ruì yuán zuò方枘圜凿 | 见“方枘圆凿”。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
| dōng fāng qiān jì东方千骑 |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 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 lì xián wú fāng立贤无方 | 立:植,竖。指推举贤人不拘一格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汤执中立贤无方。” |
| fāng miàn dà ěr方面大耳 |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 wài fāng nèi yuán外方内员 | 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
| xuè qì fāng shèng血气方盛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
| dōng fāng qí东方骑 | 指女子的如意郎君。也泛指身份煊赫者。 | 唐·褚亮《烛花》诗:“言是东方骑,来寻南陌车。” |
| fāng cùn zhī dì方寸之地 | 指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
| hào wù guāi fāng好恶乖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恶乖方。” |
| wán fāng wéi yuán刓方为圆 | 《楚辞 九章 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 战国·楚·屈原《楚辞·怀沙》:“刓方以为圆兮,常度未替。” |
| xī fāng jìng tǔ西方净土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 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
|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援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 yí tài wàn fāng仪态万方 | 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指姿态多种多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动人。 | 汉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
| yuán fāng jì fāng元方季方 | 东汉陈实有子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 东汉陈寔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
|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从规矩定方圆 | 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
| qiān fāng bǎi jì千方百计 |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 | 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
| záo yuán ruì fāng凿圆枘方 | 凿:榫卯;枘:榫头。榫眼是圆的,榫头却是方的。比喻双方龃龉不合。 | 战国·楚·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 fāng shēng fāng sǐ方生方死 |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
| wài yuán nèi fāng外圆内方 |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
| sì fāng bā miàn四方八面 | 到处;各个方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
| yuán shǒu fāng zú圆首方足 | 代指人类。 | 《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
| ní gǔ jū fāng泥古拘方 |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
| dà zhèng fāng zhēn大政方针 |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
| wú fāng zhī mín无方之民 | 古谓不知礼法的人。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
| ruì záo fāng yuán枘凿方圆 | 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
|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贤良方正 |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 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
| bù liè fāng tóu不劣方头 |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
| yí qiào duō fāng贻诮多方 | 贻:赠送;诮:责备,讥讽。在很多方面给人以责备的机会。 | 宋·苏舜钦《杜公谢官表》:“尘污近辅,贻诮多方,绩效不扬,讥议上彻。” |
| yǐ gǔ fāng jīn以古方今 | 方:比拟。类比。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 |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
| xī fāng jìng guó西方净国 | 佛教语。指西方净土 | 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
| fāng lái wèi ài方来未艾 | 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 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
| biàn huà wú fāng变化无方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
| yuǎn chù kuā chēng,jìn fāng mài nòng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 夸称:夸奖。在远近各处夸奖、称颂,炫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
| fāng zī wèi ài方滋未艾 | 见“方兴未艾”。 | 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
| yuán záo fāng ruì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
| fāng ruì yuán záo方枘圆凿 | 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
| gāng jì sì fāng纲纪四方 | 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 《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
| tiān fāng yè tán天方夜谭 |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 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咬文嚼字、天方夜谭、理想主义。” |
| yī fāng zhī rèn一方之任 |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
| hào wù shū fāng好恶殊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殊方:不同的趋向。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东汉·班固《汉书·异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
| jiàn qiào dà fāng见诮大方 | 见“见笑大方”。 |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
| gē jù yī fāng割据一方 |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
| jì chù fāng kuì计绌方匮 |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 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平贼之要领未得,计绌方匮,又必有变,纵不横决,凋丧可立而待也。” |
| fāng táo pì lǐ方桃譬李 |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 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乃有燕馀丽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经居东里。” |
| zhuó fāng wéi yuán斫方为圆 | 斫:砍,削。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
| fāng lǐng jǔ bù方领矩步 |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
| fāng cān bìng lù方骖并路 | 犹并驾齐驱。 | 《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员可施 |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 |
| fāng jīn cháng páo方巾长袍 | 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 qì xuè fāng gāng气血方刚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
| xuè qì fāng gāng血气方刚 |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 shí bì fāng zhàng食必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宋书·刘穆之传》:“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 |
| fāng xīng wèi yǐ方兴未已 | 见“方兴未艾”。 | 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
| fǔ yī fāng lǐng黼衣方领 |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 |
| rú rì fāng zhōng如日方中 |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 |
| hú kǒu sì fāng餬口四方 | 餬:通“糊”;餬口:寄食。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
| 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 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 fāng lǐng yuán guàn方领圆冠 |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 |
| fāng zhèng bù ē方正不阿 |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
| fāng zú yuán lú方足圆颅 |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 《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
| 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 |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
| dùn jì fāng wài遁迹方外 |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尚方宝剑 | 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 |
| jué yù yì fāng绝域异方 | 绝域:极远的地方。极远的异域他乡。 |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一道》:“朝廷置灵武于度内,几百年矣,议者以为绝域异方,曾不敢近,而况于取之乎!” |
| qiān fāng wàn jì千方万计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若论肯卖,不诤价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须下脱。千方万计,不得不休。” |
| fāng jià qí qū方驾齐驱 | 方驾:并排驾马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 《北史·周宣帝纪》:“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便加谴责。” |
| bǎi jì qiān fāng百计千方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
| shū fāng jué yù殊方绝域 | 指极远的地方。 | 唐·吕温《地志图序》:“名山大川,随顾奔走;殊方绝域,举意而到。” |
| yǒu yǒng zhī fāng有勇知方 | 有勇气且知道义。 | 语出《论语 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
| lái rì fāng cháng来日方长 | 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 | 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
| nán fāng zhī qiáng南方之强 | 南方坚强刚毅之人。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
| fāng cùn wàn chóng方寸万重 |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 皇甫牧《步非烟》:“方寸万重,悉候晤语。” |
| gè bà yī fāng各霸一方 | 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
| fāng zhàng yíng qián方丈盈前 | 方丈:一丈见方;盈:满。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形容饮食奢华。 | 汉·杜笃《柭稧赋》:“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 |
| zhǐ fāng huà yuán指方画圆 | 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 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或共其议论,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
| fāng biàn zhī mén方便之门 | 方便:本为佛教语;指用灵活的方式劝人信佛。后引申为给人以便利。便利的大门。 | 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
|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挟天子以征四方 | 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 chī sì fāng fàn吃四方饭 |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 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
| dài yuán lǚ fāng戴圆履方 |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
| wèi ài fāng xīng未艾方兴 | 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 清·陈炽《议院》:“英人创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
| bā fāng hū yìng八方呼应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 |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
| jǐng jǐng yǒu fāng井井有方 | 形容有条理有办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孝基条分理析,井井有方。” |
| tiān gè yī fāng天各一方 |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
|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
| zǔ chuán mì fāng祖传秘方 |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 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
| dǒu fāng míng shì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
| kǒng fāng xiōng孔方兄 | 钱的别称,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 |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
| fāng záo yuán ruì方凿圆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 zuǒ shǒu huà fāng,yòu shǒu huà yuán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 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
| yī gān yī fāng一干一方 |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 |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圆可施 | 施:施行,实施。方圆都能适应。比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 《南齐书·沈宪传》:“补乌程令,甚著政绩。太守褚渊叹之,曰:‘此人方圆可施。’” |
| sì fāng zhī zhì四方之志 |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
| xiǎng fāng shè fǎ想方设法 | 尽量想办法。 |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