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发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uàn fā dà hào涣发大号 | 犹言涣汗大号。 |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罢息诛求,敦尚节俭,涣发大号,与人更新。” |
biāo fā diàn jǔ飙发电举 | 飙:暴风;举:起飞。形容声势迅猛。 | 《明史 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
péng tóu sàn fà蓬头散发 | 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 |
fèn fā xiàng shàng奋发向上 |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
chù jī biàn fā触机便发 | 机:弓弩上的发箭器。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一经触发,箭便射出。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 | 《旧唐书·韦思谦传》:“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 |
fā hào chū lìng发号出令 |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
hóng yán bái fà红颜白发 | 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 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
fā rèn zhī shǐ发轫之始 | 发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发端。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
fā jiān zhāi yǐn发奸摘隐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
xuē fā pī zī削发披缁 |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
bù dú bù fā不毒不发 |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
páng méi hè fā庞眉鹤发 | 同“庞眉皓发”。 | 宋·陈合《宝鼎记·寿贾师宪》词:“尽庞眉鹤发,天上千秋难老。” |
zhū yán cuì fā朱颜翠发 | 同“朱颜绿发”。 | 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
shēng guān fā cái升官发财 |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总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儿子升官发财,是我的错处。” |
liǎo fà cuī kū燎发摧枯 | 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 《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
fā zhèng shī rén发政施仁 |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 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
róng guāng huàn fā容光焕发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jiàn liǎn guì fā贱敛贵发 | 见“贱敛贵出”。 | 《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
fā xiàn bù lìng发宪布令 | 犹发号施令。 | 《墨子 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
zhèn lóng fā kuì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tǔ bǔ wò fà吐哺握发 |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bù fěi bù fā不悱不发 |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fà zhí chuān guān发植穿冠 | 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 《淮南子 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
hèng fā nì qǐ横发逆起 | 横:不测,意外。指出乎所料,突然兴起。 | 宋·岳珂《桯史·丹棱巽岩》:“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
fā fèn tú qiáng发奋图强 |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mén xì fā xià扪隙发罅 | 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
zhū yán lǜ fā朱颜绿发 | 指青春年少。 | 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颖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 |
xīn huā nù fā心花怒发 | 犹心花怒放。 | 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shén cǎi huàn fā神采焕发 | 精神焕发,风采动人。 | 《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 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
shī shū fà zhǒng诗书发冢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
fā lóng zhèn kuì发聋振聩 |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
zhū yán hè fā朱颜鹤发 | 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 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
tóng yán hè fà童颜鹤发 |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
dōng chuāng shì fā东窗事发 |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jiǎn fā pī zī剪发披缁 | 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 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
pī fā yīng guàn披发缨冠 | 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kuàng ruò fā méng旷若发蒙 |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
máo fà sī sù毛发丝粟 | 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 宋 欧阳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 |
shī lǐ fā zhǒng诗礼发冢 | 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
zhèn lóng fā kuì震聋发聩 |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
chōng guàn fā nù冲冠发怒 | 见“冲冠怒发”。 |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
shī hào fā lìng施号发令 | 发布号令。 | 《北齐书 杨愔传》:“每天子临轩,公卿拜授,施号发令,宣扬诏册,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 |
fā fèn zhǎn bù发愤展布 | 发愤:下决心,立志;展:伸展;布:展开;展布:施展才能、抱负。发奋振作,施展才能。 | 康有为《大同书》戍部第一章:“则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复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 |
fā fèn zì xióng发愤自雄 | 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愿吾弟发愤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 |
dài bèi hè fā骀背鹤发 |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四卷:“自竹马游戏,以至骀背鹤发,其相与周旋。”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fā huáng zhāng dà发皇张大 | 发皇:显豁,开朗。发展扩大。 | 《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为书名,无非暗示蒋政权压迫左翼文艺,虽甚残酷,然而左翼文艺必将发皇张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
duì zhèng fā yào对症发药 | 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
bái fà qiān zhàng白发千丈 |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fā shàng zhǐ guàn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yī fà qiān jūn一发千钧 |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
máo fā bù shuǎng毛发不爽 | 犹毫发不爽。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
pò jiān fā fú破奸发伏 | 揭露隐藏的坏人。 | 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
dà fā cí bēi大发慈悲 |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
shēng fà wèi zào生发未燥 | 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 《宋书 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
fà yǐn qiān jūn发引千钧 | 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 |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yún yǒng biāo fā云涌飙发 | 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 |
zhāo lóng fā kuì昭聋发聩 |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 《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
wò fā tǔ bǔ握发吐哺 |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发昏章第十一 |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
páng méi huáng fā庞眉黄发 |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 《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 |
fèn fā yǒu wéi愤发有为 | 愤发:振作,兴起。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 艾芜《云南在我的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它教人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鼓舞年青人愤发有为,产生远大的志向。” |
shì tiān duàn fā誓天断发 | 断发向天起誓。 |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
fā zòng zhǐ shǐ发纵指使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zhuó fà nán shǔ擢发难数 | 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擢:拔)。比喻罪行很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之罪,尚未足。” |
yán fā huò suí言发祸随 | 同“言出祸从”。 |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
fā méng jiě huò发蒙解惑 | 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 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
fā rén shēn sī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
máng méi hào fà尨眉皓发 | 眉毛黑白夹杂而头发雪白。形容年迈的样子。 | 《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朁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
bái fà cāng yán白发苍颜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fā fán yán lì发凡言例 |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洋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洋狂而为奴。” |
háo fà bù shuǎng毫发不爽 |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
hóng dé fā zǐ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
pī fà yīng guàn被发缨冠 | 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chuō lì fēng fā踔厉风发 |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
fèn fā chuō lì奋发踔厉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hán chǐ dài fā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
dǔ shì fā yuán赌誓发原 | 犹言赌咒发誓。 | |
dǔ shì fā yuàn赌誓发愿 | 犹言赌咒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 《石点头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江湖上客商,赌誓发愿便说:‘若有欺心,必定遭遇吾剥皮。’” |
chūn sǔn nù fā春笋怒发 |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 |
háo fā sī sù毫发丝粟 | 形容极其微小。 |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
sī fā zhī gōng丝发之功 | 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 | 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
fā gǔ zhèn lóng发瞽振聋 |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dàn wú xū fā弹无虚发 |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
tī jiān fā fú摘奸发伏 | 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
fà zhǐ zì liè发指眦裂 |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fā jì biàn tài发迹变泰 | 发迹: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泰:通畅,得意。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命运变坏为好。 |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 |
fā tì jiān fú发擿奸伏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
hè fà jī pí鹤发鸡皮 |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北周 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cóng qīng fā luò从轻发落 | 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yīng zī huàn fā英姿焕发 | 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
dǎo lì fā yáng蹈厉发扬 | 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
jiǎn fā bèi hè剪发被褐 | 见“剪发披缁”。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
gōng xǐ fā cái恭喜发财 | 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恭祝你发财。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说道:‘恭喜发财呢!’” |
fā míng chéng yè发名成业 | 发:显现。发扬名声,成就事业。 | 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一抵京师就明经试,退曰:‘此不足发名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