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行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uǐ jué wú xíng诡谲无行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宋·洪迈《夷坚丙志·河北道士》:“而宋诡谲无行,且懒惰,不肯竟其学。”
jiàn jī xíng shì见机行事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gāo shān jǐng xíng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ùn bù nán xíng寸步难行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xíng hǎo jī dé行好积德行:从事,做。做好事,积功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我虽错了,姑娘们吩咐了,以后改过,姑娘们那不是行好积德。”
xiū rén xíng yì修仁行义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dào xíng nì shī倒行逆施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fú wú shuāng jiàng,huò bù dān xíng福无双降,祸不单行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
xíng shī zǒu ròu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zì xíng qí shì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wō xíng niú bù蜗行牛步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shuǐ xiǔ shān xíng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xíng ruò gǒu zhì行若狗彘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西汉 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照功行赏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yán tīng shì xíng言听事行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fēng chè léi xíng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huò huì gōng xíng货贿公行同“贿赂公行”。《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
xíng bù jí yán行不及言为人处事不守信用。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xíng zhī yǒu xiào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liàng lì ér xíng量力而行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míng xíng máng suǒ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dǒu zhé shé xíng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huì dé gòu xíng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zuò chóu xíng tàn坐愁行叹坐着发愁,走着叹息。形容终日愁苦,郁郁寡欢。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gū xíng jǐ yì孤行己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yán wén xíng yuǎn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shī shī ér xíng施施而行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yī shí zhù xíng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zuò yán qǐ xíng坐言起行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lì xíng chāi shì例行差事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现在还要来查对一番,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例行差事罢了。”
lù fú hè xíng鹿伏鹤行
fēng xíng diàn sǎo风行电扫见“风行电击”。《隋书·韦洸传》:“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率将戎旅,抚慰彼方,风行电扫,咸应稽服。”
jì gōng xíng fēng计功行封犹言计功行赏。《晋书·齐王冏传》:“计功行封,事殷未遍。”
yè xíng zhòu fú夜行昼伏伏:藏匿。夜间行走,白天隐藏。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àn xíng zì yì按行自抑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同“风流云散”。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shēng huá xíng shí声华行实声: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声望很高,品行朴实。唐·韩愈《举荐张藉状》:“声华行实,光映儒林。”
yú shí zhuì xíng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lùn gōng xíng shǎng论功行赏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顾言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wǔ xíng jù xià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jìng qíng zhí xíng径情直行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gè háng gè yè各行各业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
xíng suí shì qiān行随事迁行:做事。做事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明·李贽《焚书·先行录序》:“故行随事迁,则言焉人殊,安得据往行以为典要,守前言以效尾生耶?”
guī xíng jǔ zhǐ规行矩止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晋 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zhǔ tuō bù xíng属托不行属:通“嘱”,托付。请托为其谋利,行不通。形容为官清正,大公无私。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wǒ xíng wǒ sù我行我素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liè qiè ér xíng趔趄而行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suí háng jiù shì随行就市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bài dé rǔ xíng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cāo shēn xíng shì操身行世犹言立身处世。明 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yán xíng xiāng fù言行相副见“言行相符”。《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fáng xīn shè xíng防心摄行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jié yán wū xíng洁言污行洁:干净;污:污秽。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相违,表里不一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洁言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
jǐn yī xíng zhòu锦衣行昼富贵了须回归故里。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suí xíng zhú duì随行逐队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
bèi dào jiān xíng倍道兼行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进。《孙膑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yā bù é xíng鸭步鹅行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wǔ háng bìng xià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jì gōng xíng shǎng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xíng jiān zì lǐ行间字里谓文章的字句中间。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jí gōng xíng sī讬公行私犹言假公济私。
kǎn zhǐ liú xíng坎止流行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xíng jūn dòng zhòng行军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xíng zé lián yú,zhǐ zé jiē xí行则连舆,止则接席行:出行;舆:车子;止:休息;席:坐席。出行时车子相连,休息时座位相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yán xíng xiāng fú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gǎi xíng wéi shàn改行为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jīng míng xíng xiū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léi lì fēng xíng雷厉风行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wēi fú sī xíng微服私行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tuō gōng xíng sī托公行私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qì shù háng xià泣数行下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qián dé yǐn xíng潜德隐行谓不为人知的德行。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jiè gōng xíng sī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公行私者佞。”
bìng xíng bù bèi并行不悖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qiū xíng xià líng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fēi zhī zhī nán,xíng zhī wéi jiān非知之难,行之惟艰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fēng xíng diàn zhào风行电照形容迅速威猛。《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冠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
xíng bù èr guò行不贰过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xíng bù yú fāng行不逾方谓行动不逾越法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sān sī ér hòu xíng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yán xíng xiāng bèi言行相悖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lì xíng jié yuē厉行节约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zuò gǔ xíng shāng作贾行商
xíng sè é méi行色怱怱见“行色匆匆”。
fēi qián bù xíng非钱不行指官场黑暗,贪污成风,办事没有钱打通关节是行不通的。唐·张鷟《朝野佥载》:“愔问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
xíng jiāng jiù mù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