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24 个彰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较著 | 极其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
yù gài ér zhāng欲盖而彰 | 犹欲盖弥彰。 | 《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 |
zhòng mù zhāo zhāng众目昭彰 |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昭彰:明显。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见得轻放过了你。” |
zhāng shàn dàn è彰善瘅恶 |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 《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diē dàng zhāo zhāng跌宕昭彰 | 跌宕:放纵不拘;昭彰:昭著,明显。指气势放纵不拘,文意显明。 | 南朝 梁 萧统《序》:“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
zhāng míng zhāo zhù彰明昭著 | 犹彰明较著。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
fù jì míng zhāng附骥名彰 | 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zhāng wǎng chá lái彰往察来 | 彰:明显、显著。指记载往事不使埋没,好据以考察未来。 | 《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
zhāng wǎng kǎo lái彰往考来 | 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 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
zhāng míng zhāo zhe彰明昭着 | 犹彰明较着。 | |
ěr mù zhāo zhāng耳目昭彰 |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
tiān dào zhāo zhāng天道昭彰 | 天道:天理;昭彰:明显。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如此剧贼,却被小孩子算破了,岂非天道昭彰。” |
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彰 |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 《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
tiān lǐ zhāo zhāng天理昭彰 |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较着 |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
huì dé zhāng wén秽德彰闻 | 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
yù gài mí zhāng欲盖弥彰 |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
zì shì bù zhāng自是不彰 | 自是:自以为是;彰:明晰。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 |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zuì è zhāo zhāng罪恶昭彰 |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 |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彰 | 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疾风彰劲草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dàn è zhāng shàn瘅恶彰善 | 瘅:憎恨;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 | 隋·薛道衡《隋唐祖颂》:“瘅恶彰善,夷凶靖难。” |
chòu míng zhāo zhāng臭名昭彰 | 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章:“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
xíng xī míng zhāng形息名彰 | 息:通“熄”,灭;彰:显扬。人死了,名声却显扬于世。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