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自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uān yuán yǒu zì渊源有自亦作“渊源有自来”。①有根据,有来源。②指有根底。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zài suǒ zì chǔ在所自处处:安排。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自己适应环境。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gū fāng zì shǎng孤芳自赏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gāo fèng zì huì高凤自秽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止谤莫如自修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zì yí yī qī自诒伊戚自寻烦恼;自招灾殃。《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wú yǐ zì róng无以自容容:容纳。没有什么可以藏身。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2卷:“五更酒醒,觉衣衫拘绊,索烛览镜,羞愧无以自容。”
àn xíng zì yì按行自抑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dú lì zì zhǔ独立自主自主:自己作主。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pèi xián zì jí佩弦自急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wú bìng zì jiǔ无病自炙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zì gù bù xiá自顾不暇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顾:照顾;暇:空闲)。多指无法照顾别人。《晋书 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
bù zhī zì ài不知自爱不知道爱惜自己。
ān xián zì dé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zì yí yī qī自贻伊戚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gāng biǎn zì yòng刚褊自用刚:坚硬;褊:狭隘;自用:凭主观意图行事。坚硬固执,独断专行。宋·苏轼《提举玉局观谢表》:“伏念臣才不逮人,性多忤物,刚褊自用,可谓小忠,猖狂妄行,乃蹈大难。”
jiǎo qíng zì shì矫情自饰矫情:掩饰真情。掩饰真情,自我粉饰。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官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zì dé qí lè自得其乐自己从中得到乐趣。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qīng xián zì zài清闲自在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
bù zì mǎn jiǎ不自满假不自满,不自大。《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rén bù zì ān人不自安人心惶惶,动摇不定。《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jiāo ào zì mǎn骄傲自满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yáng yáng zì dé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zì fá wú gōng自伐无功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勋。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zì xiāng cán hài自相残害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zì yǐ wéi shì自以为是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yàn rán zì ruò晏然自若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wēi fú zì jǐ威福自己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周书·尉迟迥传》:“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táo rán zì dé陶然自得自己觉得快意。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táng bì zì xióng螳臂自雄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比喻自不量力,狂妄自大。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自雄,鹅痴不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zì chuī zì léi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lín wēi zì jì临危自计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yǐn jué zì cái引决自裁引决:同“引诀”,自杀;自裁:自杀。指自杀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裁)。”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zì shēng zì sǐ自生自死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宋·吕皓《上孝宗皇帝书》:“宜宥而不获宥,宜诛而不及诛,是虽匹夫之幸不幸,犹蝼蚁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间,固无损于造化之功也。”
xíng yán zì wéi行言自为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zì kuài yǐ xià自郐以下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xǐ bù zì shèng喜不自胜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hào zì jīn kuā好自矜夸矜:自以为贤能。骄傲自满,喜欢夸耀自己。《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
yàn mù zì ān燕幕自安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清·柯超《辛壬琐记》:“[太平军]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城上排列大炮,尚欲逞螳臂之力,燕幕自安。”
huà jiāng zì shǒu画疆自守疆:境界,边界。按照已确定下来的区域驻守。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孙中山《和平统一之通电》:“在统一未成之前,四派各画疆自守……先守和平之约,以企统一之成。”
zì bá lái guī自拔来归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shī xīn zì shì师心自是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cāo zòng zì rú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若遇风平浪静的时候,他驾驶的情状,亦有操纵自如之妙。”
zì zài xiāo yáo自在逍遥逍遥:放任不羁,悠然自得的样子。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金·王丹桂《武陵春·寄乐亭刘嗣昌》词:“自在逍遥随分过,兀兀养天真。”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bù dǎ zì zhāo不打自招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xīn rán zì dé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shān mù zì kòu山木自寇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xiāo yáo zì zài逍遥自在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自在:自由;舒适。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zì shì bù zhāng自是不彰自是:自以为是;彰:明晰。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zào jiǎn zì fù造茧自缚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zì rèn bù huì自认不讳讳:隐讳。直截了当地承认,一点也不回避隐瞒。清·无名氏《六部成语·刑部》:“自认不讳。”
yí rán zì ruò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zì shì shèn gāo自视甚高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jīn jǐ zì shì矜己自饰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夸耀称赞自己。《后汉书 郑兴传》:“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xīn xīn zì dé欣欣自得犹言欣然自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bì zhǒu zì zhēn弊帚自珍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作很珍贵。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宋 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tòng zì chuāng yì痛自创艾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明 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fǎn cè zì ān反侧自安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yǎng yōng zì huàn养痈自患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jū gōng zì mǎn居功自满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zì mìng bù fán自命不凡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tián rán zì zú恬然自足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liáo yǐ zì wèi聊以自慰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汉 张衡《鸿赋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tóu shāo zì lǐng头稍自领见“头梢自领”。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老姑娘手把着头稍自领,索什么嘱咐叮咛。”
yīng chéng zì bǎo婴城自保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明·归有光《备倭事略》:“迄今逾月,其势益横,州县廑廑婴城自保。”
yīng chéng zì shǒu婴城自守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明·归有光《送太仓熊侯之任光州序》:“一旦倭奴来海外,吏非素备,婴城自守,惴惴不能保。”
shù shǒu zì bì束手自毙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zì gān bào qì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
zì yuàn zì yì自怨自艾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bì guān zì shǒu闭关自守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zuò jiǎn zì chán作茧自缠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事自陷困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此鬼沾沾于遗蜕,殊未免作茧自缠。”
liáo yǐ zì yú聊以自娱聊:姑且。姑且用以自我娱乐宽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南越列传》:“老臣妾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
zì kuì fú rú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zì yí yī qī自遗伊戚伊:是,此;戚:忧患。比喻自寻烦恼,自招灾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若公则自遗伊戚,可无庸诉也。”
zì qǔ fù guì自取富贵以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荣华富贵。宋·祝穆《事文类聚·别集》:“北齐高昴曰:‘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
shēng gāo zì xià升高自下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fǎn gōng zì xǐng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rán kāng zì zhào燃糠自照比喻勤奋好学。《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
tǎn rán zì ruò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zì wǒ xīn shǎng自我欣赏指自己欣赏自己。王朔《无人喝彩》:“韩丽婷端着两盘拌好的凉菜出来,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赏着:‘色香还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nán nán zì yǔ喃喃自语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zì shí qí guǒ自食其果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yōu yóu zì zài悠游自在见“悠游自得”。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zì tóu hǔ kǒu自投虎口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hěn bì zì yòng狠愎自用愎:倔强;自用:主观臆断。凶狠顽固,独断专行。《明史·陆粲传》:“璁狠愎自用,执拗多私。”
zì fù qí néng自负其能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gè zì wéi zhàn各自为战指各自独立行战。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