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í shì yí jiā宜室宜家 |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jiā cáng hù yǒu家藏户有 | 家家都有。 | 昆曲《十五贯》第六场:“本县民风浇薄,赌风极盛,这骰子么,家藏户有,不足为奇。”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jiā cháng biàn fàn家常便饭 |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
jiā fán zhái luàn家烦宅乱 |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
jiā pín rú xǐ家贫如洗 |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小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奈家贫如洗。” |
yī jiā juàn shǔ一家眷属 | 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 清·康有为《广艺双楫·本汉》:“《孔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
wàn guàn ji sī万贯家私 | 万贯:上万贯铜钱。贯:古时穿钱的绳子,既钱穿,也指一串钱,一千文为一串,称一贯。形容家产很多,非常富有。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自有嫡子嫡孙,干你野种屁事!” |
yǎng jiā huó kǒu养家活口 |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一客不烦两家 | 烦:烦劳,麻烦。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hēi jiā bái rì黑家白日 |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 《红楼梦》第三八回:“贾母笑道:‘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十家锅灶九不同 |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 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
jiā tú sì bì家徒四壁 |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zuǒ jiā jiāo nǚ左家娇女 | 晋左思《娇女诗》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之句,后以“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 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
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张家长李家短 | 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汉 班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jiā dào xiāo fá家道消乏 | 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
yán jiā è lì严家饿隶 |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
shū xiāng shì jiā书香世家 | 同“书香门第”。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
píng dì qǐ jiā平地起家 |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 | |
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不是冤家不碰头 | 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
shī jiā sān mèi诗家三昧 | 作诗的诀窍。 |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
sù shì yuān jiā宿世冤家 | 指有前世仇怨。形容积怨很深。也用作昵称。 | 宋·道山先生《道山清话》:“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 |
jiā chuán hù sòng家传户诵 |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 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乱 |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
āi jiā āi hù挨家挨户 | 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 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
guó jiā duō nàn国家多难 |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
fēn jiā xī chǎn分家析产 | 见“分烟析产”。 | 《文汇报》1984.9.19:“周善腾想:‘现在社会上因分家析产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这起纠纷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
dà jiā guī xiù大家闺秀 | 大家:世家望族;闺秀:出身名门的女子。原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 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yī jiā lǎo xiǎo一家老小 | 谓全家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zhōng dǐng rén jiā钟鼎人家 | 见“钟鼎之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
jiā fǎn zhái luàn家反宅乱 | 见“家烦宅乱”。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
chǐ èr yuān jiā尺二冤家 |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 宋·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画者纸轴堆叠若垣壁。少师范见则浩叹曰:‘无奈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 |
jiā jī yě wù家鸡野鹜 |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家书抵万金 | 比喻家信的珍贵。 |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wáng guó bài jiā亡国败家 | 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
tiān xià yī jiā天下一家 |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
zǔ zōng jiā fǎ祖宗家法 | 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要说好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寻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担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宋朝苏轼《乞赙赠刘季孙状》:“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无儋(担)石。” |
yuān jiā lù xiá冤家路狭 | 见“冤家路窄”。 |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
jiā yù hù xiǎo家谕户晓 | 见“家喻户晓”。 |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闻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
jiā xián hù sòng家弦户诵 | 弦:弦歌;用琴瑟伴奏来吟诵。家家吟唱;户户诵读。形容好的诗文家家传诵;尽人皆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
dǎ jiā jié shě打家截舍 | 见“打家劫舍”。 |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某裴炎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 |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家和万事兴 |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
wàn jiā shēng fó万家生佛 |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qiān jiā wàn hù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孙犁《画的梦》:“千家万户的年画,给了我很多知识。” |
qīng jiā dàng chǎn倾家荡产 | 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yī jiā zhī zhǎng一家之长 | 家庭的当家人。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
ráng ráng mǎn jiā穰穰满家 | 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 《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
yī jiā yī jì一家一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引申为一家人。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 |
gào lǎo huán jiā告老还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 |
guó hèn jiā chóu国恨家仇 | 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 《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
fā jiā zhì fù发家致富 |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
bǎi jiā zhū zǐ百家诸子 |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橦人士》:“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伎艺算计、卜数医术。” |
bā chù bǎi jiā罢黜百家 |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为家 |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jiā yù hù xí家喻户习 |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
xīng jiā lì yè兴家立业 | 建设家庭,创立事业。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长里短 |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jiā wáng guó pò家亡国破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
qīng jiā jìn chǎn倾家尽产 | 倾:倒出。丧失全部家产。 | 《魏略》:“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贵,专买生口以赎其妻。” |
jiā jiā hù hù家家户户 |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
chéng jiā lì yè成家立业 | 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师曰:‘立业成家。’” |
wén xiàn zhī jiā文献之家 |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 |
gù jiā zǐ dì故家子弟 | 故家:世家大族。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独自回进房来,对刘氏说道:‘我也是个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说罢,泪如雨下。” |
sù shì yuān jiā夙世冤家 | 亦作“夙世冤业”。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②昵称所钟爱的人。 | 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下卷:“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石介。’” |
jiā jì rén bì家骥人璧 | 喻指优秀人才。 | 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穆庙时,寓内承平,荐绅韦布,操觚令简,家骥人璧,云集都下。” |
jiàng yù zuò jiā匠遇作家 | 匠:工匠;作家:行家。工匠碰到行家。比喻双方本领相当。 | 元·无名氏《定时捉将》:“今日棋逢对手,匠遇作家也,你是好武艺为魁,我和你再战几百合。”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负兵家常势 | 兵家:军事家;势:情势。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旧唐书·宪宗纪》:“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或计。” |
xiè jiā bǎo shù谢家宝树 |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 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若得谢家宝树向此间栽,却不是累世簪缨百福来。” |
ā jiā ā wēng阿家阿翁 | 阿:助词,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 | 唐 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chuàng jiā lì yè创家立业 | 立业:建立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我还要创家立业哩!” |
qiáo mù shì jiā乔木世家 |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jiā wú cháng lǐ家无常礼 |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行者道:‘孩儿,家无常礼,不须拜;但有甚话,只管说来。’” |
hú yuè yī jiā胡越一家 | 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 |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
dǎ jiā jié dào打家劫盗 |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
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计 |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
ér nǚ qìng jiā儿女亲家 |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 《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
yí jiā yí shì宜家宜室 |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jiā jǐ mín zú家给民足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guó jiā dòng liáng国家栋梁 |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
chū jiā qì sú出家弃俗 | 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
kān jiā běn shì看家本事 |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jiā jǐ rén zú家给人足 |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
guó ěr wàng jiā国尔忘家 | 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
quán jiā fú全家福 | 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荤的杂烩。形容全部聚集。 | 张爱玲《浮花浪蕊》:“多数是住宅外阳光中的小照片,也有照相馆拍的全家福。” |
xiè jiā huó jì谢家活计 |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 |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 |
pò jiā wáng guó破家亡国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
gū jiā guǎ rén孤家寡人 |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 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 |
yuān jiā duì tóu冤家对头 | 仇人,仇敌。 | 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