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五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ān lìng wǔ shēn三令五申 |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
shí wéi wǔ gōng十围五攻 |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
sān tái wǔ mǎ三台五马 | 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
wǔ chǐ tóng zǐ五尺童子 | 同“五尺之童”。 |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
wǔ jiǎng sì měi五讲四美 |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指新时期人们行为准则。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满面通红地后躲,左右张望:‘别别,五讲四美。’”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 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
wǔ zhōu sì hǎi五洲四海 | 泛指世界各地。 | 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
shí biàn wǔ huà十变五化 | 谓变化多端。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 | 比喻杂念很多。 |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wǔ zǐ dēng kē五子登科 |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
wǔ sè xiāng xuān五色相宣 | 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 《宋书 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
wǔ gǔ bù fēn五谷不分 |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èr yī tiān zuò wǔ二一添作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
xián wǔ dēng sān咸五登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
wǔ xū liù hào五虚六耗 | 比喻弄虚作假。 | 《中国现在记》第九回:“你也晓得,皇上家的钱都是要功归实用的,那里能由你五虚六耗,赚了许多。” |
bá shí dé wǔ拔十得五 |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
sì tōng wǔ dá四通五达 |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
wǔ zàng liù fǔ五脏六腑 |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
āi sān dǐng wǔ挨三顶五 |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 |
wǔ huáng liù yuè五黄六月 |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
wǔ dǒu zhé yāo五斗折腰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qù tiān chǐ wǔ去天尺五 |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 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 |
jiǔ wǔ zhī zūn九五之尊 |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 《周易 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ái sān dǐng wǔ捱三顶五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
sān shān wǔ yuè三山五岳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
wǔ lǐ wù zhōng五里雾中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wǔ gǔ bù shēng五谷不升 | 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
qiān wǔ guà sì牵五挂四 | 谓接连不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
sān fān wǔ cì三番五次 | 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
sān xià wǔ chú èr三下五除二 |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
wǔ jí liù shòu五脊六兽 |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
wǔ gǔ fēng dēng五谷丰登 |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
wǔ sè bīn fēn五色缤纷 |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连日把书房改做了帐房……铺设得五色缤纷。” |
wǔ wèi jù quán五味俱全 |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 《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
wǔ nèi rú fén五内如焚 |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wǔ lǐ wù五里雾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wǔ mǎ liù hóu五马六猴 |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 |
bó lǎn wǔ chē博览五车 |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
hèn wǔ mà liù恨五骂六 | 泛指掷色子时咒骂坏点数的叫喊声。 | |
sān wǔ chéng qún三五成群 |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
wǔ nèi jù bēng五内俱崩 |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
wǔ líng sì sàn五零四散 | 形容零星涣散。 | 郭沫若《恢复 怀亡友》诗:“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 |
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如堕五里雾中 |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wǔ líng èr luò五零二落 | 犹言七零八落。 | 柳青《铜墙铁壁》第13章:“他和婆姨用复员费做本钱逢集摆小摊的货箱子,被捣得五零二落,东一块西一块扔在院里。” |
wú shǔ wǔ jì梧鼠五技 | 比喻才能虽多不精。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
sān nián wǔ zǎi三年五载 | 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
sān zhāo wǔ rì三朝五日 | 三、五天。 | |
sì fēn wǔ liè四分五裂 |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gé sān chà wǔ隔三差五 | 比喻时常发生 |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
wǔ jiǎo liù zhāng五角六张 | 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梦里几回富贵,觉来依旧凄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头莫五角六张。” |
lián sān kuà wǔ连三跨五 | 形容动作迅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
wǔ cáng liù fǔ五藏六府 | 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
shí shí wǔ wǔ十十五五 | ①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谓每十里五里。 | 《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
sì fēn wǔ luò四分五落 | 形容分散零乱。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
wǔ yuè pī qiú五月披裘 | 比喻清高廉洁。 |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
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童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wǔ gǔ fēng shú五谷丰熟 | 见“五谷丰登”。 |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
wǔ bù chéng shī五步成诗 |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wǔ lǐ yún wù五里云雾 |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 |
wǔ shì qí chāng五世其昌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退六二五 |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
sān shī wǔ guǐ三尸五鬼 | 比喻奸佞之臣。 | |
wǔ xīn liù yì五心六意 | 指三心二意。 |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wǔ qiǎng liù duó五抢六夺 | 竞相抢夺。 |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
wǔ chǐ zhī tóng五尺之僮 | 见“五尺之童”。 |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shí yǔ wǔ fēng十雨五风 |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 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
wǔ què liù yàn五雀六燕 |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 《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 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
wǔ jī liù shòu五积六受 |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
wǔ jīng sǎo dì五经扫地 |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
wǔ hòu là zhú五侯蜡烛 |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
sān gāng wǔ cháng三纲五常 |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
wǔ qīn liù juàn五亲六眷 |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
sì fēn wǔ luò四纷五落 | 见“四分五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shū dú wǔ jū书读五车 |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sān huáng wǔ dì三皇五帝 | 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
wǔ yán liù sè五颜六色 |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wǔ cǎi bīn fēn五彩缤纷 |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bá shí shī wǔ拔十失五 |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 《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
wǔ hé liù jù五合六聚 |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
shí è wǔ nì十恶五逆 |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
wǔ xīng lián zhū五星连珠 |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 | 《竹书纪年》上卷:“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
wǔ dǐng wàn zhōng五鼎万钟 | 指高官厚禄。 | 明·宋濂《永思堂记》:“如羊之跪乳,鸟之反哺,其乐将矢谁,视五鼎万钟若不能过之。” |
wǔ fēng shí yǔ五风十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wǔ huā bā mén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
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
wǔ chē fù sì五车腹笥 |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wǔ huā dà bǎng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wǔ láo qī shāng五痨七伤 | 痨:结核病。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 老舍《二马》:“两位马先生都没有脏病,也没有五痨七伤,于是又平安的过了一关。” |
wǔ duǎn shēn cái五短身材 | 指人的身材矮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脚虎。” |
xià wǔ guō gōng夏五郭公 |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
wǔ dōng liù xià五冬六夏 |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 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
sān huí wǔ cì三回五次 | 多次。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
rì sòng wǔ chē日诵五车 |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 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
wǔ xīng lián zhū五星联珠 |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 |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八月朔旦,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登极之日,久阴忽霁,八表镜清。” |
wǔ hú sì hǎi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
xué fù wǔ jū学富五车 |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