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的成语故事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基本解释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暂未找到成语隔靴搔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隔靴搔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不关痛痒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
不疼不痒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 |
不痒不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
不痛不痒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不知疼痒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 |
不知痛痒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
不觉技痒 | 汉 应劭《风俗通 声音 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
与世隔绝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
云树遥隔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
云泥分隔 |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
亲不隔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
人心隔肚皮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
仙凡路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揉着眼睛,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可是‘仙凡路隔’了。” |
仙尘路隔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仙尘路隔,不能相依。” |
关山阻隔 | 元 郑德辉《 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
天人路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 |
天壤之隔 |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
天壤悬隔 |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
天悬地隔 | 《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
天渊之隔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
夫妻无隔夜之仇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常言道,夫妻无隔夜之仇,说不定明朝一早你就回去了。” |
夫妻无隔宿之仇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 |
头痒搔跟 | 汉 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
幽明永隔 | 明·杨涟《祭赵我白老师》:“师生恩义,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 |
弱水之隔 |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远不能到,云如有弱水之隔。” |
心烦技痒 | 晋·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痒。” |
心痒难抓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