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鼓馁旗靡鼓馁旗靡的故事

鼓馁旗靡的成语故事


拼音gǔ něi qí mí

基本解释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暂未找到成语鼓馁旗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鼓馁旗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重整旗鼓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掉舌鼓唇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靡所底止《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扬幡擂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拉大旗作虎皮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之死靡二《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偃旗息鼓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大张旗鼓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一鼓作气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退堂鼓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密锣紧鼓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望尘靡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扯旗放炮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旗开得胜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旗帜鲜明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收锣罢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骨肉团聚,不过欢笑一场,以此收锣罢鼓,有何趣味。”
鼓噪而进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紧锣密鼓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商羊鼓舞《孔子家语·辨政》:“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蒙在鼓里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风靡一时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扯鼓夺旗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鼓角齐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鼓腹讴歌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扬铃打鼓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欢欣鼓舞宋 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若敖鬼馁《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靡知所措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