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灰更燃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n huī gèng rán
基本解释寒灰:冷却了的灰烬;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隋书·于仲文传》:“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燃,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暂未找到成语寒灰更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寒灰更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寒如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
一暴十寒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一曝十寒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一鼻子灰 |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万念俱灰 |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
万象更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
三更半夜 | 《宋史 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
三老五更 |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
不寒而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不费吹灰之力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不饥不寒 | 《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与民更始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
与草木俱灰 | 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
乍暖还寒 | 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
仗马寒蝉 |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
令人寒心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们做了封疆大吏,上头还如此不放心我们,听了叫人寒心!” |
余烬复燃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五回:“复从火后创出奇论,几使余烬复燃,烧天灼地。” |
偷寒送暖 | 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
八百孤寒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
冰寒于水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冰雪严寒 |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
冷灰爆豆 | 宋·黄庭坚《翠岩真禅师语录序》:“各梦同床,不妨殊调;冷灰爆豆,聊为解嘲云耳。” |
冷面寒铁 | 《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
凄风寒雨 |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
切骨之寒 | 南朝·梁·萧统《黄钟十一月启》:“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