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冗词赘句冗词赘句的故事

冗词赘句的成语故事


拼音rǒng cí zhuì jù

基本解释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冗词赘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冗词赘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夸大其词《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空费词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断章截句《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字斟句酌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过甚其词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
词穷理屈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词不达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振振有词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百喙一词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句比字栉清·钱谦益《宋子建<遥和集>序》:“宋子建尽取六代三唐之诗,句比字栉,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
词约指明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章句之徒见“章句小儒”。
句栉字比清·仇兆鳌《<北诗详注>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虚词诡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清词丽句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词正理直《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众口一词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大放厥词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句斟字酌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断章摘句唐·李商隐《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其疾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高歌酣颜,入饮于朝,断章摘句,如振如生。”
张大其词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淫词艳曲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记无非是淫词艳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词钝意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
强词夺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念念有词明 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丽句清词
话不投机半句多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6回:“这日大家畅饮,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知不觉,喝了个酩酊大醉。”
词无枝叶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