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摇唇鼓舌摇唇鼓舌的意思
yáochúnshé

摇唇鼓舌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例子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基础信息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注音一ㄠˊ ㄔㄨㄣˊ ㄍㄨˇ ㄕㄜˊ

繁体摇脣皷舌

正音“唇”,不能读作“cún”。

感情摇唇鼓舌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摇”,不能写作“谣”、“遥”。

谜语吹口哨

近义词花言巧语巧舌如簧

反义词哑口无言沉默寡言默不做声

英语engage in loose talk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摇唇鼓舌的意思解释、摇唇鼓舌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是非口舌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反唇相稽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掉舌鼓唇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斗唇合舌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扬幡擂鼓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偃旗息鼓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扶摇直上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大张旗鼓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共为唇齿比喻互相辅助。
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打退堂鼓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密锣紧鼓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说嘴说舌搬弄是非,没事找事。
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收锣罢鼓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驴唇不对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摇尾乞怜乞:乞求;怜:怜悯;爱怜。原指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希望得到一点儿好处。
摇尾涂中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鼓噪而进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
风雨飘摇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齿弊舌存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唇亡齿寒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商羊鼓舞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摇身一变摇晃一下身子;就改变了身份。形容变化得快。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