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xiū niú fàng mǎ休牛放马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驸马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shù mǎ xuán chē束马悬车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wèn niú zhī mǎ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rén hǎn mǎ sī人喊马嘶嘶:马叫。人人在呐喊;马在嘶叫。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
qí mǎ chéng zhōu骑马乘舟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笑府》:“有好乘马者,为人所欺,以五十金易一马,驽甚,不堪策。乃货舟载马,而身跨其上。”
fǔ suǒ bēn mǎ腐索奔马腐:腐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shì bǎo mǎ téng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lóng mǎ jīng shén龙马精神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bì chē léi mǎ敝车羸马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2章:“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
mǎ lù yì xíng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mǎ shǒu yù dōng马首欲东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wǔ mǎ liù hóu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sī mǎ qīng shān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qí mǎ xún mǎ骑马寻马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qiān jūn wàn mǎ千军万马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héng dāo yuè mǎ横刀跃马犹言横戈跃马。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mǎ dào chéng gōng马到成功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一马不跨两鞍一匹马不能套两个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不跨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叫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gǔ mǎ lì bīng谷马砺兵犹言秣马厉兵。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ān qián mǎ hòu鞍前马后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mǎ qián pō shuǐ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mù niú liú mǎ木牛流马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shè rén xiān shè mǎ射人先射马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lǎo mǎ wéi jū老马为驹驾驭老马像驾驭马驹一样。比喻把老人当作孩童轻慢对待。《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lǘ chún mǎ zī驴唇马觜胡扯,瞎说。
mǎ niú qí fēng马牛其风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tǔ niú mù mǎ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lòu mǎ jiǎo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zǒu mǎ fù rèn走马赴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fēng mǎ bù jiē风马不接犹言风马牛不相及。《宋书 隐逸传 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mǎi mǎ zhāo jūn买马招军犹言招兵买马。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shàn mǎ shú rén善马熟人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kāo yú shén mǎ尻舆神马同“尻轮神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成玄英疏:“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xià mǎ féng fù下马冯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shí tú lǎo mǎ识途老马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驴唇不对马口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mǎ yān chē tián马咽车阗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清·蒋仁锡《燕京上元竹枝词》:“马咽车阗拉杂声,火光照火月光明。”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dān rén pǐ mǎ单人匹马单枪匹马,单独行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初次单人匹马的出门,就遇了这等事,以后见了萍水相逢的人,倒要留心呢。”
shén lóng mǎ zhuàng神龙马壮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
duǎn yī pǐ mǎ短衣匹马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dǎ mǎ hu yǎn打马虎眼故意装糊涂蒙骗人。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风马牛不相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mǎ féi rén zhuàng马肥人壮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ān mǎ láo dùn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fēng qiáng zhèn mǎ风樯阵马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wàn mǎ bēn téng万马奔腾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傯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fěng jià zhī mǎ泛驾之马泛驾:覆驾,不受驾驭。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敢于创新的英雄人物。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sì mǎ gāo chē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gā qī mǎ bā嘎七马八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wàn mǎ jiē yīn万马皆喑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wén jūn sī mǎ文君司马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hàn mǎ gōng láo汗马功劳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zhǐ gē sàn mǎ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fēi lǘ fēi mǎ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走了样;什么也不像;不伦不类。东汉 班固《汉书 西域传下 渠犁》:“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xiū niú sàn mǎ休牛散马见“休牛归马”。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sì mǎ mò zhuī驷马莫追见“驷马难追”。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quǎn mǎ zhī lì犬马之力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chē mǎ fú còu车马辐辏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qiú mǎ shēng sè裘马声色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zhàng mǎ hán chán仗马寒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塞马。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jīn mǎ yù táng金马玉堂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sì mǎ yǎng mò驷马仰秣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ān mǎ láo shén鞍马劳神见“鞍马劳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
qīng sī bái mǎ青丝白马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yǐn mǎ tóu qián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yǐ mǎ kě dài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xùn bīng mò mǎ训兵秣马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
róng mǎ shēng jiāo戎马生郊《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shuài mǎ yǐ jì率马以骥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汉 扬雄《法言 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马以骥,不亦可乎?’”
pǎo mǎ guān huā跑马观花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ān mǎ láo kùn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róng mǎ shēng yá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mǎ shòu máo cháng马瘦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gǒu mǎ zhī xīn狗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东汉·班固《汉书·汲黯传》:“臣常有狗马之心。”
sāi wēng dé mǎ塞翁得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