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下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烝下报 | 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乱伦。 | 《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
fēng sī zài xià风斯在下 | 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
quǎn mǔ xià cái畎亩下才 | 畎亩:田地,田间。比喻平庸之才。 | 《旧唐书·杨收传》:“臣畎亩下才,谬当委任。” |
huā qián yuè xià花前月下 | 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 |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今又有覆赚,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
yǒu liǎng xià zǐ有两下子 | 比喻有点本领。 |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bǎi xià bǎi quán百下百全 |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qí hǔ nán xià骑虎难下 |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奶奶宽洪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
jú xià shàn shàng居下讪上 |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 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dù lǐ lèi xià肚里泪下 |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
chéng shàng qǐ xià承上起下 | 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 《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孔颖达疏:“故,承上起下之辞。” |
jiǎ guàn tiān xià甲冠天下 | 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mǎi shàng gào xià买上告下 |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宋太公自来买上告下,使用钱帛。” |
dī shēng xià qì低声下气 |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jīng wěi tiān xià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
shàng xià tóng yù上下同欲 |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 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湿 |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gāo xià zài kǒu高下在口 | 犹言信口雌黄。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蒸下报 | 泛指乱伦的性行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 |
bù chǐ xià wèn不耻下问 |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
yǐ rén lú xià倚人卢下 | 谓依靠别人生活。 |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
cì shàng huà xià刺上化下 |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 |
shè xià quān tào设下圈套 | 引诱人受骗上当。 |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头头们进行了形势分析,估计走资派既然设下圈套,是必有阴险目的的。” |
bā rén xià lǐ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yuè xià huā qián月下花前 | 本指游玩休息之处。后指男女幽会的地方。 | 唐 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sǔn shàng yì xià损上益下 |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
tiān xià dà shì天下大势 | 势:形势。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zǒu xià pō lù走下坡路 | 下坡路: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坏的方向发展。 | 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
qiān qiān xià shì谦谦下士 | 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纵是当朝元宰,也须要谦谦下士为嘉。” |
xià jǐng tóu shí下井投石 | 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
bǐ xià yǒu yú比下有余 |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强将手下无弱兵 | 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 | 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
xià bǎn zǒu wán下阪走丸 |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lǐ xià guā tián李下瓜田 |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北史 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bù shàng bù xià不上不下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mā bù xià liǎn抹不下脸 | 碍于脸面或情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上梁不正下梁歪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
xià huí fēn jiě下回分解 |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 |
tā xià kū lóng塌下窟窿 | 比喻欠下了债。 | 阮章竞《赤叶河》:“今年你娶了媳妇,塌下十块钱窟窿。” |
xià mǎ zuò wēi下马作威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
shān jiān lín xià山间林下 | 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
zhà shé bù xià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lín xià fēng fàn林下风范 |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笔成章 |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chǎn shàng yi xià谄上抑下 | 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北史 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
sú xià wén zì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xīn shàng xīn xià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巴金《家》二三:“觉新连忙到房里去把信写好,叫袁成送去。但是这也还不能使众人安心。众人还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还没有回来,一连兵就开进来了。” |
chéng xià zhī rǔ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
tiān xià wú shuāng天下无双 |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
zú shàng shǒu xià足上首下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
shàng qiú xià gào上求下告 | 告:请求。指到处请求 | 《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
líng shàng nüè xià凌上虐下 |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
dié xiè bù xià蹀躞不下 | 谓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过,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一唱雄鸡天下白 | 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
shàng xià jiāo kùn上下交困 | 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qī shàng bā xià七上八下 |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
xià chē zhī shǐ下车之始 | 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 |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
nìng jiào wǒ fù tiān xià rén,xiū jiào tiān xià rén fù wǒ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yuè xià fēng qián月下风前 | 游乐休息的环境。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 元·丘处机《无俗念·乐道》词:“月下风前,天长地久,自在乘鸾鹤。”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汹汹 |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后汉书 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shí nián chuāng xià十年窗下 |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yī rén lí xià依人篱下 | 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
chí míng tiān xià驰名天下 |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
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
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
nài shàng zhù xià奈上祝下 | 指畏首畏尾的很为难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
shǒu xià kāo gāo首下尻高 |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
yí shēng xià qì怡声下气 | 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 《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
shàng líng xià tì上陵下替 | 同“下陵上替”。 | 《隋书·炀帝纪》:“上陵下替,纲维靡立。” |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jì rén yán xià寄人檐下 | 犹言寄人篱下。 | 清·陈维菘《贺新郎·乙卯元日》:“抖擞门丞秦叔宝,贝带璘斒光射,笑公等、寄人檐下。” |
míng xiǎn tiān xià名显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huā xià shài kūn花下晒裈 | 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 唐·李商隐《杂纂·杀风景》:“花下晒裈。”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阱下石 | 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wú chǐ xià liú无耻下流 | 无耻:不知耻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耻,低级下流 | |
lā bù xià liǎn拉不下脸 | 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
tiān xià qí wén天下奇闻 |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 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 |
qī shàng yā xià欺上压下 | 欺骗上级,压制下级。 | |
tiān xià wú dí天下无敌 |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
fàng xià bāo fú放下包袱 | 放:安放,搁置。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 |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
fàng xià tú dāo放下屠刀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犯天下之不韪 |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