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水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í shuǐ chūn fēng沂水春风 |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
chèn shuǐ huò ní趁水和泥 | 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蜻蜓点水 |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带水 |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yǐ shuǐ tóu shuǐ以水投水 |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shān jī yìng shuǐ山鸡映水 | 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三卷:“山鸡爱其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
rú yú dé shuǐ如鱼得水 |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shuǐ bō bù xīng水波不兴 |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 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shuǐ rǔ jiāo róng水乳交融 |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
luò huā yǒu yì,liú shuǐ wú qíng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
dǒu shēng zhī shuǐ斗升之水 | 比喻微薄的资助。 | 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近水楼台先得月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
shuǐ xiè bù tòu水泄不透 | 同“水泄不通”。 | 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 |
fēng cān shuǐ sù风餐水宿 |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 宋·黄庭坚《上南陵坡》诗:“风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八百盘。” |
liú nián sì shuǐ流年似水 |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hé yú dé shuǐ涸鱼得水 |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 |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 |
wèn zhū shuǐ bīn问诸水滨 |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 |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qíng tóng yú shuǐ情同鱼水 |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
yú fāng shuǐ fāng盂方水方 |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mù běn shuǐ yuán木本水源 |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
shuǐ liú huā xiè水流花谢 |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二郎神>》:“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 |
jiāo lóng xì shuǐ蛟龙戏水 |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shū shí yǐn shuǐ疏食饮水 | 疏:粗疏。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hùn shuǐ lāo yú混水捞鱼 | 见“混水摸鱼”。 | 《中国歌谣资料·口吃中国饭》:“何应钦,骨头轻,混水捞鱼鬼门经,口吃中国饭,心向大‘皇军’。” |
luò huā liú shuǐ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yǐ shuǐ jǐ shuǐ以水济水 |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
shuǐ xiē bù tōng水楔不通 | 见“水泄不通”。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敕既下,水楔不通,川县相知,榜标道路。” |
shuǐ huǒ bù bì水火不避 | 谓不避艰险。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
fēng sūn shuǐ sù风飧水宿 | 飧:晚餐;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路由扬州过了长江,进了润州,风飧水宿,夜住晓行,来到平江。”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pá shān shè shuǐ爬山涉水 | 形容路途艰辛。 | 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
yī lián rú shuǐ一廉如水 |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 元·柯丹丘《荆钗记·民戴》:“老爷自到任以来,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礼远送。” |
fēng mén shuǐ kǒu风门水口 | 指要冲。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
dòu shuǐ huó lín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语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fú róng chū shuǐ芙蓉出水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shuǐ zhōng lāo yuè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
qiū shuǐ yíng yíng秋水盈盈 |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 秦牧《艺海拾贝 神速的剪影》;“通过这二十几个字,一个雪肤花貎、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古代美女的形象,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
féi shuǐ bù luò páng rén tián肥水不落旁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
lè shān ài shuǐ乐山爱水 | 爱好山水风光。 |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洩不通 |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 |
fēng qǐ shuǐ yǒng风起水涌 | 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 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
lù shuǐ yīn yuán露水姻缘 | 指短暂或临时结合的情缘。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因为看到马逢时目不转睛地看着孙干娘,决心成全他们这一段露水姻缘。” |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远水不解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如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yī dǔ zǐ huài shuǐ一肚子坏水 | 指人心肠很坏。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
gǔn guā liú shuǐ滚瓜流水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一尺水十丈波 |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
yǐn shuǐ qū gōng饮水曲肱 |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qū shuǐ liú shāng曲水流觞 | 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 |
chéng gāo jué shuǐ乘高决水 |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lā rén xià shuǐ拉人下水 | 比喻拉别人干坏事。 | 钱宁《圣人》第26章:“他认为,阳虎诱之于利禄,手法不够精细。拉人下水,先要寻其短处。” |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 |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一碗水端平 |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
cán shān shèng shuǐ残山剩水 |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
shuǐ pèi fēng shang水佩风裳 |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 语出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 |
bù tōng shuǐ huǒ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pàn ruò shuǐ huǒ判若水火 |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长 |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
shuǐ huǒ zhī zhōng水火之中 |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
xiǎn shān lù shuǐ显山露水 |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
shèng tāng là shuǐ剩汤腊水 | 吃剩下来的饭菜。 | 老舍《骆驼祥子》:“做菜做饭全托付给了小福子,自然那些剩汤腊水的就叫小福子拿去给弟弟们吃。”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泄不通 |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
sì shuǐ rú yú似水如鱼 |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 张凤翼《红拂记 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
yǐn shuǐ shí shū饮水食菽 | 见“饮水啜菽”。 |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
bù bì shuǐ huǒ不避水火 | 指不畏凶险。 |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xún shān wèn shuǐ寻山问水 | 寻:探求。游山玩水。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水至清则无鱼 |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shuǐ kū shí làn水枯石烂 | 极言历时长久。 |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烂了。” |
tuō ní dài shuǐ拖泥带水 |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
yù shuǐ dié qiáo遇水迭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
zhēn shān zhēn shuǐ真山真水 | 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看庐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 |
yóu yú dé shuǐ犹鱼得水 | 犹:如同。如同鱼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环境。 |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
lín shuǐ dēng shān临水登山 |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 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驱,良时美景,始云蒸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
shuǐ dào qú chéng水到渠成 |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 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lǜ shuǐ qīng shān绿水青山 | 泛称美好山河。 | 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
shùn shuǐ tuī zhōu顺水推舟 |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jìng huā shuǐ yuè镜花水月 |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
shuǐ shēn huǒ rè水深火热 |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yú shuǐ xiāng huān鱼水相欢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同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 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
zhōu shuǐ zhī yù舟水之喻 |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
huà shuǐ lòu bīng画水镂冰 |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 汉 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 | 比喻相隔不远。 |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jìn shuǐ lóu tái近水楼台 | 指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楼台先得月”。 | 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bēi shuǐ chē xīn杯水车薪 |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shuǐ lù jù bèi水陆俱备 |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
rú yú sì shuǐ如鱼似水 | 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 |
yǐ shuǐ jiù shuǐ以水救水 |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 《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水远山长 |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 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