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气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ù qì chén chén暮气沉沉 |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
nián zhuàng qì ruì年壮气锐 |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 |
bì qí ruì qì避其锐气 |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ruì cuò qì suǒ锐挫气索 |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任举败没,锐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 |
zhì mǎn qì jiāo志满气骄 | 见“志骄意满”。 | 《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也先不道,志满气骄,将有长驱深入之势,不可不预之防。” |
xū xīn lěng qì虚心冷气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shǎo qì wú lì少气无力 | 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
shén fēi qì yáng神飞气扬 |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 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
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 |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
qì gài shān hé气盖山河 |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
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 |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huī xīn sàng qì灰心丧气 |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rè qì téng téng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
shuāng qì héng qiū霜气横秋 | 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 |
guāi qì zhì lì,hé qì zhì xiáng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 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 |
xīn hé qì píng心和气平 | 和:温和;平:平静。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 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
xū qì píng xīn虚气平心 | 虚:通“舒”。心平气和。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虚气平心,乃至怒喜。” |
qì yú xiāo hàn气逾霄汉 | 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 | 《南齐书·高帝本纪》:“公受命宗枋,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
lǐ zhí qì zhuàng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qì xiàng yī xīn气象一新 |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
píng xīn yì qì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气定 | 神:精神。指内心十分安定。 | 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门人》:“下虔心,苦志挫锐摧强;忘宠辱,自得神安气定。” |
fù cái shǐ qì负才使气 | 见“负才任气”。 | 《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
shēng qì bó bó生气勃勃 |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qì jué quán dá气决泉达 | 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 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
yí zhǐ qì shǐ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
nián qīng qì shèng年轻气盛 | 年纪小,不懂得为人处世,喜欢争强好胜。 | 老舍《小型的复活》:“但是,年轻气盛,谁管这一套呢!”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zhàng qì zhí shū仗气直书 | 仗:依靠,凭借。指坚持正义,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 | 《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 |
qì yā shān hé气压山河 |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
fú qì cān xiá服气餐霞 |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餐霞:指不食人间烟火。指修炼道术。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服气餐霞总是空,导引劳形枉费功。” |
yáng méi tǔ qì扬眉吐气 |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qì xiàng wàn qiān气象万千 |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气扬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xuè qì fāng gāng血气方刚 |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zhuàng qì tūn niú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qì tūn niú dǒu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hào qì lǐn rán浩气凛然 |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rǔ shēng rǔ qì乳声乳气 | 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 |
dàng qì huí cháng荡气回肠 |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qì tūn yǔ zhòu气吞宇宙 | 犹气吞山河。 |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咷气 | 大声嘶喊、哭叫。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
qì tūn hóng yī气吞虹蜺 |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 |
shēn yuān tǔ qì申冤吐气 | 洗雪冤屈,发泄怨恨。 | |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qì shì páng bó气势磅礴 |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
zhuàng qì líng yún壮气凌云 |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第六十一回:“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
yāo shēng guài qì妖声怪气 |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 |
qì jiāo zhì mǎn气骄志满 | 见“气充志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就未免气骄志满,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 |
bīng xiāo qì huà冰消气化 | 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 |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 |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
yīn yáng guài qì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pō shēng làng qì泼声浪气 | 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
zhòng qì qīng mìng重气轻命 | 同“重义轻生”。 | 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
cái qì chāo rán才气超然 | 超然:超出别人。才能气质超群出众。 | 宋·陆游《汉宫春》:“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 |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 |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
qì wèi xiāng tóu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
xuè qì fāng zhuàng血气方壮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
hāi shēng tàn qì咳声叹气 |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
diāo shēng làng qì刁声浪气 | 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 |
qì yǒng rú shān气涌如山 | 形容恼怒到极点。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
héng méi tǔ qì横眉吐气 | 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 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
shǎ lǐ shǎ qì傻里傻气 | 形容愚蠢、糊涂的样子。 | 欧阳山《三家巷》:“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又蠢又笨,打铁不成,当鞋匠也不成。” |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 | 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
yǒu qì wú yān有气无烟 |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锺馗老,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dī shēng yǎ qì低声哑气 | 犹言低声下气。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 |
xiān fēng dào qì仙风道气 | 犹仙风道骨。 |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
āi shēng tàn qì唉声叹气 |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
xīn chún qì hé心醇气和 | 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tōu shēng xì qì偷声细气 | 轻声轻气。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
qì zhuàng dǎn cū气壮胆粗 |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
qì shā zhōng kuí气杀钟馗 | 气:气恼。比喻因愤怒而脸色难看。 | 鲁迅《离婚》:“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馗’。” |
qì chuǎn rú niú气喘如牛 |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
qì xuè fāng gāng气血方刚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
sǐ yàng huó qì死样活气 | 形容没有生气。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
nù qì chōng chōng怒气冲冲 |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
yāo lǐ yāo qì妖里妖气 |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
qì guàn cháng hóng气贯长虹 | 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
ér nǚ qíng cháng,yīng xióng qì duǎn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
zhǎng bié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yì qì zì rú意气自如 | 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 《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
shēng qì xiāng qiú声气相求 | 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shǐ xīn bié qì使心别气 | 发脾气。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12回:“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一向使心别气。” |
xiù jiāo shì qì虚骄恃气 | 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 |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
qì chōng xiāo hàn气冲霄汉 | 气:指精神;勇气;霄汉:指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 |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 |
xiáng yún ruì qì祥云瑞气 | 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 | 明·无名氏《紫微宫》第四折:“您看这祥云瑞气,晓日和风,端的是太平佳兆也呵。” |
ruì qì xiáng yún瑞气祥云 | 瑞:吉祥。天上的云气呈现吉祥的征兆。 | 明·无名氏《度黄龙》头折:“今到此山之中,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 |
biē qì wō huǒ憋气窝火 | 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 |
xīn píng qì dìng心平气定 | 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 三国·魏·阮籍《乐论》:“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
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气 |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 宋 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
níng shén dìng qì凝神定气 |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
qiū gāo qì shuǎng秋高气爽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洋洋 | 见“意气扬扬”。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85回:“见其夫为晏子赶车,拥盖策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