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物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ēng chén wài wù风尘外物 |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
chí zhōng zhī wù池中之物 |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
jiǎo qíng zhèn wù矫情镇物 | 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 《晋书 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
dǔ wù sī rén睹物思人 | 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 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chāo rán wù wài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
lì shí jí wù利时及物 | 救世济物。 |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yóu wù yí rén尤物移人 |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
tiān shēng yóu wù天生尤物 | 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 明 梅鼎祚《玉合记 砥节》:“看他虽是禅踪,自然冶态,正是那天生尤物,世不虚名。” |
kàng huái wù wài抗怀物外 | 抗:通“亢”,高尚;物:指世俗。胸怀高尚,超出尘俗之外。 | 宋·洪迈《容斋四笔·王逸少为艺所累》:“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终非池中物 | 池中物:比喻蛰处一隅、脚无大志的人。比喻总有出头的一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bù shī jiù wù不失旧物 |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
yí wù yù xīng讬物寓兴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 |
gé wù zhì zhī格物致知 |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yǐ yán xùn wù以言徇物 |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
wù guī yuán zhǔ物归原主 | 把东西归还原来的主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 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
jí wù qióng lǐ即物穷理 |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 |
bēi zhōng zhī wù杯中之物 |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
guǐ wù fàn shì轨物范世 | 指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 |
yán zhī wú wù言之无物 |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 清 梁启超《<刘蜕集>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
zhú wù gǎn huái讬物感怀 |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 |
wán wù sàng zhì玩物丧志 | 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 《尚书 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diǎn zhāng wén wù典章文物 |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 《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
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希为贵 |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 |
ē dǔ wù阿堵物 | 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
mín kāng wù fù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
wù jìn qí yòng物尽其用 |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
bēi zhōng wù杯中物 |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 晋 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
wù fù mín fēng物阜民丰 |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tuō wù lián lèi托物连类 |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 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
jiǎo shí màn wù矫时慢物 |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
yuán qíng tǐ wù缘情体物 | 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
gēng xìng gǎi wù更姓改物 | 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 《国语 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
wù yǐ qún fēn物以群分 | 见“物以类聚”。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wù huá tiān bǎo物华天宝 |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tǎng lái zhī wù傥来之物 |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 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wù jí zé fǎn物极则反 |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 《鹖冠子·环流》:“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
tuō wù gǎn huái托物感怀 |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
wù yì fèi téng物议沸腾 | 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 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佑五年》:“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 |
wù shì rén fēi物是人非 |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
wù yǐ lèi jù物以类聚 |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 《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tuō wù yù gǎn托物寓感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 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
mín xī wù fù民熙物阜 | 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 |
kōng dòng wú wù空洞无物 |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
xīng yí wù huàn星移物换 | 星位移动,景物改换。谓时序变迁。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yǔ wù wú wǔ与物无忤 | 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 《周书·苏亮传》:“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
qīng zhān jiù wù青毡旧物 |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 《晋书·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
wù wù jiāo huàn物物交换 | 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以货易货。 | |
wù zài rén wáng物在人亡 |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
wù fǔ chóng shēng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fǔ shì chóu wù抚世酬物 | 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
yán bì yǒu wù言必有物 |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
yī wù yī zhì一物一制 |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着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 |
shì cái ào wù恃才傲物 |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 《梁书 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
wù shèng zé shuāi物盛则衰 | 事物繁盛到极点就会衰败。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
áo shì qīng wù敖世轻物 |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 《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
fù cái ào wù负才傲物 | 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 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
dǔ wù xīng bēi睹物兴悲 | 睹:见;兴:起。见到与故人有关的东西而引起悲伤。 |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猛然间睹物兴悲,早不觉潸然涕流。” |
rén wáng wù zài人亡物在 |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明 胡文焕《犀珮记 势逼改嫁》:“问何方得来,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犹在。” |
bào tiǎn tiān wù暴殄天物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yī wù xiáng yī wù一物降一物 |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 |
tuī chéng dài wù推诚待物 | 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 | 《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
bó wù xì gù薄物细故 |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
wù jí jiāng fǎn物极将返 | 见“物极则反”。 |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一》:“子亦知物极将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溃,有所郁。” |
bié wú cháng wù别无长物 | 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稀为贵 |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 唐 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
bǐ wù zhǔ shì比物属事 |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
tuī chéng jiē wù推诚接物 |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 《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 |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yǔ wù wú jìng与物无竞 | 谓与世人无所争竞。 | 《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
yǒu wù yǒu zé有物有则 | 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 《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
chāo sú jué wù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 |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
qiān qiū rén wù千秋人物 | 名垂后世的人物。 | 清·赵翼《赤壁》诗:“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
qiān wù yǐn lèi牵物引类 |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 晋·康法邃《<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
zhì zhōu wàn wù智周万物 |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 《周易 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
wù fù mín xī物阜民熙 | 阜:丰富;熙:吉祥。物产丰富,人民幸福。 |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我则待罢刀兵,安社稷,则要的物阜民熙,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 |
yán zhōng wú wù言中无物 | ||
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juàn láo yǎng wù圈牢养物 | 圈牢:养牛马的地方。饲养在圈中的牲畜。比喻任人驱使,毫无自由的人。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
fèi wù lì yòng废物利用 |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
àn shì qiú wù暗室求物 |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
wù jìng tiān zé物竞天择 | 达尔文进化论。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 |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 |
bǐ wù chǒu lèi比物丑类 |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
wù jí bì fǎn物极必返 | 见“物极必反”。 | 宋·朱熹《近思录·道体》:“《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之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是。” |
bǐ wù cǐ zhì比物此志 |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
tàn náng qǔ wù探囊取物 |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
tiān zāi wù guài天灾物怪 | 灾:灾祸。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 《明史·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 |
huā biān rén wù花边人物 | 指八面玲珑、快嘴利舌、幽默机智、活动于有新闻价值场合的人。 | |
qīng shì ào wù轻视傲物 | 轻:轻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众。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 | 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 |
chēng wù píng shī称物平施 | 称:通“秤”,计重;施:给予。根据物品的多寡来平均分配。 | 《周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kǒng zāo wù yì恐遭物议 | 物:这里指人;议:议论。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 | 《梁书·谢几卿传》:“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不屑物议。” |
hòu dé zài wù厚德载物 |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tuō wù chén yù托物陈喻 | 借事物设喻。 |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
ài rén lì wù爱人利物 |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
shēn wú cháng wù身无长物 | 除自身外;再没什么别的东西。形容人东西极少。生活简朴或家境贫寒。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nüè rén hài wù虐人害物 | 虐:残暴,侵害。指残害百姓。 | 唐·白居易《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
chù wù shāng qíng触物伤情 |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
tuī jǐ jí wù推己及物 | 同“推己及人”。 | 宋·程颢《二程遗书》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
dà gān wù yì大干物议 | 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