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色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è yì liǎng jué色艺两绝 |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 宋·胡仔《啭春莺》:“王晋卿都尉既丧蜀国,贬均州,姬侍尽逐。有一歌者,号‘啭春莺’,色艺两绝。” |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 |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
chóu yán nǎn sè愁颜赧色 | 赧:羞惭脸红。面带愁容和愧色。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0回:“宋江、卢俊义出内,卸了公服檏头,上马回营,面有愁颜赧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 |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掌柜的招呼进内,先把那包首饰秤准分两,再拣取应用各件,色色俱全。” |
miàn yǒu cài sè面有菜色 |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 《礼记 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 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chěng yán dòu sè逞妍斗色 | 形容花儿盛开,竞相逞美。 | 《红楼梦》第七九回:“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 |
jìng yán lìng sè静言令色 |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
hé yán yuè sè和颜悦色 |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
nián lǎo sè shuāi年老色衰 | 色:容貌,美色。指女人因上了年纪而衰老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8回:“那王妈妈自幼在勾栏中出身,后来年老色衰,沦落无靠,遂为人佣仆。” |
zhōng gǔ zhī sè钟鼓之色 | 见“钟鼓之色”。 | 《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
sè shòu hún yǔ色授魂与 | 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
sè zhōng è guǐ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
xiù sè kě cān秀色可餐 | 美丽的容貌或秀丽的景色好像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 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wǔ sè wú zhǔ五色无主 |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
xiù sè kān cān秀色堪餐 | 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 | 宋·柳永《爱恩深》词:“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 |
xù sè sháo guāng煦色韶光 | 谓晴暖美丽的风光。 | 宋·柳永《斗百花》词:“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 |
shēng sè jù lì声色俱厉 |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
è yán lì sè恶言厉色 |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
zhèng yán lì sè正颜厉色 | 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
shēng sè bìng lì声色并厉 |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
sè lì dǎn bó色厉胆薄 | 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xū héng lì sè盱衡厉色 |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
jí shēng lì sè疾声厉色 |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 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
tiān zī guó sè天姿国色 |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
sè lì nèi rěn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miàn rú tǔ sè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 |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chéng yán hòu sè承颜候色 | 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 北齐 魏收《魏书 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 |
xiāng gù shī sè相顾失色 | 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 《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
hún shè sè jǔ魂慑色沮 | 形容惊恐万状。 | 《旧唐书·忠义传·李櫈》:“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慑色沮,望贼奔散。” |
jiǎ rén cí sè假人辞色 |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 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
xǐ jiàn yú sè喜见于色 | 同“喜形于色”。 | 《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
yán cí lì sè严词厉色 | 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
dà yǒu qǐ sè大有起色 | 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皖省惟英、霍有零贼,余亦肃清,南中军务,大有起色。” |
tán hǔ sè biàn谭虎色变 |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
xiǎng zhèn shī sè响震失色 |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言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 《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
jí yán lì sè疾言厉色 |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
shēng sè quǎn mǎ声色犬马 |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
bù lù shén sè不露神色 | 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 | 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
guān wàng fēng sè观望风色 | 观望:看风头。指犹豫不定,坐观情势发展,以便见机行事。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7章:“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 |
miàn yǒu nán sè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 |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
mǎn liǎn chūn sè满脸春色 |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 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色。” |
sè shuāi ài chí色衰爱弛 | 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
zhèng yán lì sè正言厉色 |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 指远粮不解近饥。 | |
shén fēi sè dòng神飞色动 | 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9回:“素臣细说在外之事,说到危险处,三人魄战心惊;说到爽快处,三人神飞色动。” |
fú rán zuò sè怫然作色 |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 《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
zài sè zhī jiè在色之戒 |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 |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miàn bù gǎi sè面不改色 |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
fēng shēng mù sè风声目色 | 声:歌舞;色:女色。指纵情声色。 | 唐·张鷟《朝野佥载》第二卷:“殿中侍御史王旭括宅中别宅女妇,风声目色。” |
sè dǎn mí tiān色胆迷天 | 色:女色。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吴氏经过儿子几番道儿,也该晓得谨慎些,只是色胆迷天,又欺他年小,全不照顾。” |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 | 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
àn rán wú sè黯然无色 | 黯然:发黑的样子。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 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 |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喜怒不形于色 |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
hé yán shuō sè和颜说色 | 见“和颜悦色”。 |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
tiān xiāng guó sè天香国色 |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唐 李濬《松窗杂录》:“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
huì shēng huì sè绘声绘色 |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
gǔ sè gǔ xiāng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huáng jīn shī sè黄金失色 | 黄金失去了颜色。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 |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sè rén xíng wéi色仁行违 |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
chūn sè nǎo rén春色恼人 | 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 宋·王安石《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
dà jīng shī sè大惊失色 |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颜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脸色上面。 | 宋·范祖禹《论德政》:“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
qiú mǎ shēng sè裘马声色 |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 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
zhèng róng kàng sè正容亢色 | 谓神色严肃。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
kǎn rán zhèng sè侃然正色 | 刚直严肃的样子。 | |
xiān zī yù sè仙姿玉色 |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 明 谢谠《四喜记 巧夕宫筵》:“宫中郑娘娘,乃是郑参政之女,数月前选入宫中,仙姿玉色,世上无双。” |
shén sè cāng huáng神色仓皇 | 仓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 | 明 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臣观其神色仓皇,必然此事在心故也。” |
zhèng sè gǎn yán正色敢言 |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
shí guāng wǔ sè十光五色 |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
hào sè zhī tú好色之徒 | 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shū xíng guǐ sè殊形诡色 |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
gè sè gè yàng各色各样 | 犹言各式各样。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
gè sè gè yàng各色名样 | 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 |
guān mào chá sè观貌察色 | 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 《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
shén sè zì rú神色自如 | 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
yīng xióng běn sè英雄本色 |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
wú yán luò sè无颜落色 | 失色,面无人色。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
zhū sè rén děng诸色人等 | 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 | 唐·陆贽《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赒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司具事迹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 |
qiǎo lì míng sè巧立名色 | 见“巧立名目”。 | 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
dāng xíng běn sè当行本色 |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 |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
shén sè zì ruò神色自若 |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jí yán jù sè疾言倨色 |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 《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
shén dòng sè fēi神动色飞 | 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 | 明·王錂《春芜记·宸游》:“妯本巫山神女,适见楚国襄王,资妾往事,遂尔神动色飞。” |
chǐ yá chūn sè齿牙春色 | 形容爽朗地大笑。 | 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 |
jí yán jù sè疾言遽色 |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biàn yán biàn sè变颜变色 | 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 | 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
zhà máo biàn sè乍毛变色 | 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
xiāng xíng shī sè相形失色 | 形:对照。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 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
qíng jiàn yú sè情见于色 |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
wǔ sè xiāng xuān五色相宣 | 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 《宋书 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
zhí yán zhèng sè直言正色 |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shén sè bù dòng神色不动 | 神色:神情面容。遇到意外或紧张的情势,能镇静对待,表情不变。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yǒu shēng yǒu sè有声有色 |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