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ěng xián zhī bèi等闲之辈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tòng zhī rù gǔ痛之入骨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全相平话·七国春秋》:“齐为无道,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
shǒu zé zhī yí手泽之遗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gān zhī ruò yí甘之若饴甘:以为甘;饴:甜。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明史·桑乔等传赞》:“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一悟。”
tiān yuān zhī gé天渊之隔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zhǐ chǐ zhī shū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shēng yòu zhī jìng鼪鼬之径鼪:黄鼠狼;鼬:指黄鼬之类的动物;径:小路。黄鼠狼等来往的小路。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píng yōng zhī bèi平庸之辈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农村这个天地里,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
dǒng hú zhī bǐ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míng mò zhī xiāng冥漠之乡见“冥漠之都”。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jīng ruì zhī shī精锐之师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lí wěi zhī yōu嫠纬之忧嫠:寡妇;纬:织物的横线。指为国忧虑。宋·文天祥《癸亥上皇帝书》:“臣何敢追尤往事,上渎圣聪,独方来计,则嫠纬之忧,不能忘情焉。”
mèng xióng zhī xǐ梦熊之喜梦熊:指生男孩。祝贺生男孩之语。
chì zǐ zhī xīn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fěi gōng zhī jié匪躬之节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niǎn gǔ zhī xià辇毂之下辇毂:帝王的车驾。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bài cì zhī shī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bū táo zhī sǒu逋逃之薮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bǎi nián zhī yuē百年之约即婚约。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dāng zhī yǒu kuì当之有愧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ò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xiāo qiáng zhī huò萧墙之祸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shā shēn zhī huò杀身之祸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qiè zān zhī chén窃簪之臣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gǔ zhī yí zhí古之遗直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
xiān jiè zhī huò纤介之祸形容很轻的灾害。《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yī jiā zhī zuò一家之作自成一家的著作。《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dào xuán zhī huàn倒悬之患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wèi xíng zhī huàn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yán jīn zhī hé延津之合见“延津剑合”。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
kāi shān zhī zǔ开山之祖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
zhòng yuàn zhī dì众怨之的众人怨恨的目标。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tuò chí zhī shì跅驰之士跅驰:放荡。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wū hé zhī zhòng乌合之众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bù mù zhī dì不牧之地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dàn xī zhī jiān旦夕之间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yá zì zhī fèn睚眦之忿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
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yī jiè zhī shàn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tì páo zhī yì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wěi shēng zhī xìn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rén zhī cháng qíng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南朝 粱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序:“文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弊。”
míng hè zhī yīng鸣鹤之应《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wú shǔ zhī jì鼯鼠之技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qín jìn zhī méng秦晋之盟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yá zì zhī yuàn睚眦之怨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yá zì zhī xì睚眦之隙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zhēn jiè zhī qì针芥之契同“针芥相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bó zhòng zhī jiān伯仲之间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wèi jìng zhī zhì未竟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fù shǒu zhī gē负手之歌喻指临终前的咏歌。《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rú rù wú rén zhī jìng如入无人之境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旧五代史 汉书 杜重威传》:“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rùn bǐ zhī zī润笔之资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zài tiān zhī líng在天之灵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八卷:“陛下虽欲用之,如其在天之灵何?”
lěi luǎn zhī wēi累卵之危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危险。汉 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hé shǔ zhī bēi禾黍之悲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gǎo zhù zhī jiāo缟纻之交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之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晋·杜预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塞马。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shǒu shàn zhī qū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鲁迅《彷徨 示众》:“首善之区的西域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fēn shǎn zhī zhòng分陕之重陕: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重:重任。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西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召公主之。”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kuí huò zhī xīn葵藿之心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
chuō jué zhī néng踔绝之能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汉书·孔光传》:“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
xíng shì zhī tú形势之途形势:指人事上强弱之势,指人际关系。指官员升迁的道路。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kū yáng zhī tí枯杨之稊枯:枯槁;稊:植物的嫩芽。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比喻老夫娶少妻。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4卷:“余自伤年老,不欲为枯杨之稊。”
yǒng xuě zhī huì咏雪之慧咏颂雪花的才智。《晋书·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gàn fù zhī gǔ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qiáo qiān zhī xǐ乔迁之喜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ē bǎo zhī láo阿保之劳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晋书 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qǐ zǐ zhī lín杞梓之林比喻众多的人材。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chǐ cùn zhī bǐng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史记 魏豹彭越列传赞》:“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
fěi bàng zhī mù诽谤之木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fán lí zhī yàn蕃篱之鷃蕃:通“藩”;蕃篱:篱笆;鷃:鹌鹑。栖息在篱笆上的鹌鹑。比喻鼠目寸光,见识狭小的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sī fā zhī gōng丝发之功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内,自有芳草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dùn tiān zhī xíng遁天之刑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fàn fàn zhī tán泛泛之谈一般化地泛泛地谈谈(泛泛:浮浅不深入)。指讲话或写文章不深刻。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辟栏说明》:“一切泛泛之谈,故弄玄虚,自我吹嘘之作,虽名家不收。”
yī miàn zhī kuǎn一面之款见“一面之交”。《宋书·诸叔度传》:“还至都,凡诸旧及有一面之款,无不厚加赠遗。”
bā bài zhī jiāo八拜之交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xūn fǔ zhī yú熏腐之余熏腐:阉割。腐刑之后。指宦官。宋·苏轼《论始皇汉宣李斯》:“彼自以为总明人杰也,奴仆熏腐之余何能为。”
fù yú zhī ān覆盂之安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
bù jié zhī fǔ不竭之府竭:尽,完。取之不尽的府库。比喻很富有。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jīn xī zhī gǎn今昔之感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jī tún zhī xī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jiān rén zhī yǒng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汉书 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shì dú zhī ài舐犊之爱舐:舔。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亦作“舐犊之念”、“舐犊之私”、“舐犊情深”。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shǔ què zhī bèi鼠雀之辈蔑视他人之词。谓鄙陋卑微之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量鼠雀之辈,何足汗刀!”
háo liáng zhī shàng濠梁之上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ù xiáng zhī zhào不祥之兆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tóu táo zhī bào投桃之报比喻给对方的报答。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jiǔ shì zhī chóu九世之仇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záo kōng zhī lùn凿空之论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hé dé kān zhī何德堪之有什么德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