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tiān jiǎ zhī nián天假之年 |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谓能享其天年。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
nòng wǎ zhī xǐ弄瓦之喜 | 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shēng cái zhī dào生财之道 | 生财:获得财富。发财的门路。 | 《孔子家语 王言解》:“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 |
jìn rùn zhī zèn浸润之谮 |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 《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bù zhì zhī zhèng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táng yú zhī zhì唐虞之治 |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 《古文观止 王鏊〈亲政篇〉》:“吴楚材等尾批‘谁谓唐虞之治,不可见于今哉。’” |
zhèng wèi zhī qǔ郑卫之曲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臣闻秦王好淫声,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曲。” |
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
è hǔ zhī xī饿虎之蹊 |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 《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
chuī huī zhī lì吹灰之力 |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gāo huǒ zhī fèi膏火之费 |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欲登第须理旧业读书,欲读书须膏火之费,吾视君皆未易办也。” |
kuí huò zhī xīn葵藿之心 | 葵:葵花;藿:藿香。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 唐·白居易《谢清明日赐新火状》:“仰之如日,空倾葵藿之心。” |
xiān rù zhī jiàn先入之见 | 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
sōng qiáo zhī shòu松乔之寿 | 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 《旧唐书 魏征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
shǐ shí zhī jiān矢石之间 | 矢石:箭与礧石。比喻战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
shéng shū zhī shì绳枢之士 | 枢:门上的转轴;绳枢:用绳子系枢轴。形容生活贫穷的人或指贫苦人家子弟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则有穷巷之宾,绳枢之士。” |
fá xìng zhī fǔ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fēi cháng zhī móu非常之谋 | 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
gāo yú zhī rǎng膏腴之壤 | 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
wèn zuì zhī shī问罪之师 |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 《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
zhé ér zú zhī折而族之 |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 |
qiú zhī bù dé求之不得 |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wàng nián zhī hǎo忘年之好 | 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南朝 宋 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
qìng shí zhī gù磬石之固 | 比喻不可动摇。 | |
jiāo lù zhī mèng蕉鹿之梦 |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
shēng yòu zhī jìng鼪鼬之径 | 鼪:黄鼠狼;鼬:指黄鼬之类的动物;径:小路。黄鼠狼等来往的小路。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
zuǒ guó zhī móu佐国之谋 | 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 |
pò tóng zhī yè破桐之叶 | 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 《新唐书 李泌传》:“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
kāi shān zhī zǔ开山之祖 |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 |
xíng shèng zhī dì形胜之地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 | 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
xiāo qiáng zhī huò萧墙之祸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
bù bài zhī dì不败之地 |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 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
hóng jiàn zhī yí鸿渐之仪 | 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 | 《周易 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
yī zhī zhī qī一枝之栖 | 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jiā fú zhī qīn葭莩之亲 | 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 《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
bǐng zhú zhī míng炳烛之明 |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后汉书 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wèi yáng zhī qíng渭阳之情 | 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 《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
jì mèng zhī jiān季孟之间 |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
bù tiāo zhī zǔ不祧之祖 |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 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
lǚ shuāng zhī jiè履霜之戒 |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 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
shù zhī gāo wū束之高屋 | 同“束之高阁”。 |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
guǎn bào zhī jiāo管鲍之交 | 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léi tíng zhī nù雷霆之怒 |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
suí hóu zhī zhū隋侯之珠 |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 《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 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fǔ cháng zhī yào腐肠之药 | 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 | 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
sì fāng zhī zhì四方之志 |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
yī fū zhī yǒng一夫之勇 | 犹言匹夫之勇。 |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
lěi sì zhī qín耒耜之勤 | 耒耜:农具。指农事活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王者八政,以食为本,故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 |
yí yàn zhī xùn贻燕之训 | 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 | 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呜呼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 |
jué shèng zhī jī决胜之机 | 决胜:决定最后胜负;机:时机,形势。决定最后胜负的时机。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此天赞我决胜之机也,彼必无备。” |
xū ér xū zhī虚而虚之 | 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 《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
chǐ cùn zhī dì尺寸之地 |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
yīn xí zhī chén茵席之臣 | 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 语出《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yī shí zhī guàn一时之冠 | 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 | 《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
ěr shí zhī lùn耳食之论 |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亦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耳食之见”、“耳食之学”。 |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lí niú zhī zǐ犁牛之子 |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hú tù zhī bēi狐兔之悲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chéng tiān zhī yòu承天之佑 | 承:受;佑:保佑。蒙受老天的保佑。 | 《周易 大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é hú zhī huì鹅湖之会 |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
běi mén zhī jì北门之寄 | 指负军事重任。 | 《旧唐书 李自良传》:“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卿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 |
fù xuān zhī xiàn负暄之献 | 暄:暖和。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fēng wū zhī huò丰屋之祸 | 见“丰屋之戒”。 | 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
wěn jǐng zhī jiāo刎颈之交 |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bù jiě zhī chóu不解之仇 | 解除不了的仇恨。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
píng shēng zhī zhì平生之志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向。 | 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chǐ yá zhī huá齿牙之猾 | 见“齿牙为猾”。 | 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
dù wài zhī rén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
jiān jiā zhī sī蒹葭之思 |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jiè lài zhī huàn疥癞之患 | 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今王兴十万之师,行粮千里,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齐未必胜,而越祸已至也。” |
rú yuè zhī héng,rú rì zhī shēng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恒:月上弦。像逐渐圆满的上弦月亮,像太阳刚刚升起。比喻正处在兴盛时期或有强大的生命力。 |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wéi xián zhī pèi韦弦之佩 |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
wú wàng zhī huò毋望之祸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fū cùn zhī dì肤寸之地 |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
bō fū zhī tòng剥肤之痛 | 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 《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 |
pǐ fū zhī liàng匹夫之谅 | 同“匹夫小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联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
mò cǐ zhī shèn莫此之甚 |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 《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
sāng jiān zhī yīn桑间之音 | 指淫靡的音乐。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
píng shēng zhī yuàn平生之愿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愿。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公子听说,两手加额:‘趁我平生之愿矣。’” |
dù yóu zhī lù杜邮之戮 | 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 | 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
juān dī zhī láo涓滴之劳 | 涓:细流;滴:水珠。很小的一点功劳。 | 唐 李世民《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武,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之劳,在朕匪粉榆之旧。” |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冒天下之大不韪 |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
qiáo qiān zhī xǐ乔迁之喜 | 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 | 《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chuán zhī bù xiǔ传之不朽 | 传:流传;不朽:永不磨灭。长远流传,永不磨灭。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博他一个远乡异域的高名,传之不朽。” |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fēng chén zhī yán风尘之言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 《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
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 |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
bù xiáng zhī zhào不祥之兆 | 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 |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
qín jìn zhī yuán秦晋之缘 |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之间世代联姻,关系亲密。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
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国之声 | 指淫靡的音乐。 |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
dǐng zú zhī shì鼎足之势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
wú rú zhī hé无如之何 |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 《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
tuō jiāng zhī mǎ脱缰之马 |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
bù shí zhī cí不实之词 | 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 |
nì ěr zhī yán逆耳之言 |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háo mò zhī chā毫末之差 | 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 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