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计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ì gōng shòu shǎng计功受赏同“计功行赏”。受,授。《淮南子·人间训》:“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
jì hé móu cóng计合谋从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汉·蔡邕《释诲》:“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
jiān quán shàng jì兼权尚计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荀况《荀子 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cóng cháng jì jiào从长计较犹言从长计议。《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jì chū wú liáo计出无聊主意出于无可奈何。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guǐ jì bǎi duān鬼计百端见“鬼计多端”。清·周亮工《书影》卷十:“关云长《三上张翼德书》云:‘操之鬼计百端,非羽智缚,安有今日!’”
jì rì yǐ dài计日以待见“计日而待”。明·赵元星《贺贾元礼食廪序》:“待御为两京学使者,即不复外补,坐致九列,惟计日以待耳。”
jì rán zhī shù计然之术见“计然之策”。
chéng jiā lì jì成家立计犹言成家立业。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bǎi jì qiān xīn百计千心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明 陆采《明珠记 授计》:“你爹怜母惜,你爹怜母惜,当时许下偕老鸳衾;到如今,用尽了百计千心,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
guǐ jì duō duān诡计多端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shēn jì yuǎn lǜ深计远虑犹深思远虑。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shēn yóu yuǎn jì深猷远计见“深谋远虑”。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bǎi jì qiān fāng百计千方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jì rì ér dài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rén jí jì shēng人极计生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bǎi nián dà jì百年大计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wú jì kě shēng无计可生指一点办法也没有。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1回:“惠养民无计可生,遂道:‘你就说,我往乡里去了。’”
xiàn jì xiàn cè献计献策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古华《芙蓉镇》第一章:“据说早在1958年,她就献计献策,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工商卫星’。”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wàn quán zhī jì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jì fá chēng xūn计伐称勋谓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宋·叶适《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不以为高,所求者仁;异彼区区,计伐称勋。”
fǎn jiàn zhī jì反间之计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jiū cháo jì zhuō鸠巢计拙鸠:布谷鸟;拙:笨。形容人不善经营,拙于生计。元·马致远《双调·秋思》:“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zhà móu qí jì诈谋奇计指狡诈的谋划,出人意料的计策。宋·王懋《野客丛书·韩信之幸》:“有报成安君不用诈谋奇计,而广武君之说不行,信于是欣然大喜。”
yè bīng zhī jì曳兵之计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zhú zhào shù jì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yuǎn lǜ shēn jì远虑深计深远的思虑。《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pù móu shè jì铺谋设计铺:铺设,安排;谋:筹划。巧作安排设下计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一经生有儿女,希冀独吞家财,莫不铺谋设计……种种陷害。”
shén shù miào jì神术妙计神妙莫测的计谋。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一折:“今索请李靖军师,至边关用神术妙计可除番虏也。”
jì rì chéng gōng计日程功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jǐn náng miào jì锦囊妙计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qiān fāng wàn jì千方万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若论肯卖,不诤价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须下脱。千方万计,不得不休。”
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计主持家政,筹划生计。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wéi wàn ān jì为万安计为绝对安全着想。
yī bù yī jì一步一计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jì qióng lǜ jí计穷虑极谓计虑穷尽。《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liàng rù jì chū量入计出见“量入为出”。《新唐书·苏颋传》:“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并置炉,量入计出。”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cāo qí jì yíng操奇计赢奇:奇货;赢:赢利。形容商人囤积居奇,谋取厚利。清 章炳麟《读<管子>书后》:“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焉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嬴,以成轻重之势者哉!”
jì bù fǎn gù计不反顾见“计无返顾”。明·范景文《恤用建储被废诸臣缘由疏》:“当其慷慨发言,计不反顾,岂知有今日哉!”
yùn jì pù móu运计铺谋运用计谋。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怜见同衙共府,你休要运计铺谋。”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则要你鱼鳞般排军阵,雁行般列队伍,依着我运计铺谋。”
wú jì kě nài无计可奈同“无计奈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奈,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zhī zú zhī jì知足之计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东汉·班固《汉书·强德传》:“德持老子知足之计。”
rén jí jì shēng人急计生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元 施惠《幽闺记 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yīn móu guǐ jì阴谋诡计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guó jì mín shēng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jīn jīn jì jiào斤斤计较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duō fāng bǎi jì多方百计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liù chū qí jì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móu tīng jì xíng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xīn láo jì chù心劳计绌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
jì gōng xíng shǎng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mù yǔ xīn jì目语心计语:谈话;计:计算。用眼睛示意,在心里盘算。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目语心计,不宜唇齿。”
jì qióng shì cù计穷势蹙无计可施,情势紧迫。《元史·陈天祥传》:“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bǎi jì qiān móu百计千谋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jì rì zhǐ qī计日指期谓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唐·崔致远《补安南录异图记》:“莫审涂程,汥履者计日指期,沉浮者占风定信。”
gōng yú xīn jì工于心计工:擅长。擅长用心谋划。钱钟书《围城》:“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
jì rì zòu gōng计日奏功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9回:“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得此大帅,可计日奏功,以安社稷者也。”
yī xīn yī jì一心一计一心一意。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xiān jì hòu zhàn先计后战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划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计巧者也。”
zhāo sī xī jì朝思夕计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仆七十三岁,朝思夕计,并愿与诸贤为真善知识。”
yán xíng jì cóng言行计从同“言听计从”。《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jì qióng shì pò计穷势迫见“计穷势蹙”。明·蹇义《上言十事疏》:“计穷势迫,愿投充军,原其本情,岂所得已。”
qiān fāng bǎi jì千方百计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xīn jì shǒu shòu心计手授计:计算,筹划;授:传授。精心筹划,亲手传授。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jì shēng lǜ yuǎn计深虑远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quán yí zhī jì权宜之计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jì wú suǒ zhī计无所之犹言计无所出。《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
tōng jì shú chóu通计熟筹全面考虑,仔细筹划。清·林则徐《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拟于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虎门、澳门等处,与水师提臣关天培乘船周览,以便相机度势,通计熟筹。”
cóng cháng jì yì从长计议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tù qiú guī jì菟裘归计菟裘:地名,山东泰安东南。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wú jì suǒ nài无计所奈同“无计奈何”。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jì wú suǒ shī计无所施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宋·李昉《太平广记》:“因为田承嗣所縻,曾因讨叛,飞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楚,计无所施。”
jì chù fāng kuì计绌方匮计谋不足,方略匮竭。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平贼之要领未得,计绌方匮,又必有变,纵不横决,凋丧可立而待也。”
jiāo bīng zhī jì骄兵之计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bù jì qí shù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mín shēng guó jì民生国计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yán tīng jì cóng言听计从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jì chū wàn sǐ计出万死谓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宋书·武帝纪》:“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
jì xíng yán tīng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kuò kāi dà jì廓开大计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kōng chéng jì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zì yǐ wéi jì自以为计自己以为计谋得逞。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jiān quán shú jì兼权熟计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jì gōng móu lì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lín wēi zì jì临危自计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yǐ jì dài zhàn以计代战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pù móu dìng jì铺谋定计犹言设谋用计。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四折:“师父,想博望烧屯这一场厮杀,多亏师父铺谋定计,众将得胜也。”
jì guò zì sòng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dà jì xiǎo yòng大计小用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shī móu yòng jì施谋用计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凭着您孩儿舌剑唇枪,施谋用计,我稳情取进贡到来。”
zǒu tóu wú jì走投无计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似这雪呵教冻苏秦走投无计,王子猷也曾访戴空回。”
zì yǐ wéi dé jì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wú jì kě shī无计可施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shè jì pū móu设计铺谋铺:铺设。设下计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