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衣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cháng méng huì衣裳盟会 | 衣:穿。穿着礼服聚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 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 |
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
fǔ yī fāng lǐng黼衣方领 |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疏食 |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yì qīng chéng féi衣轻乘肥 | 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
yī fēng shí bǎo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hè yī shū shí褐衣蔬食 |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 《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féng yī qiǎn dài逢衣浅带 | 逢衣: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浅带:宽博的衣带。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逢衣浅带。” |
féng yī qiǎn dài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jiě yī pán bó解衣盘礴 | 同“解衣般礴”。 | |
jǐn yī yù shí锦衣玉食 | 锦衣:精美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饮食。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 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
fěi shí bó yī菲食薄衣 |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 《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
gàn shí xiāo yī旰食宵衣 |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 南朝 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
yōu mèng yī guān优孟衣冠 |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
cǎo yī mù shí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bì yī xiāo fù敝衣枵腹 | 衣破肚饥。形容生活困顿。 | 明 归有光《上总制书》:“故富者贫而贫者死,其不死者敝衣枵腹,横被苛敛。” |
è yī fēi shí恶衣菲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
bù yī shū shí布衣疏食 | 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
bó dài bāo yī博带褒衣 | 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bù yī qián shǒu布衣黔首 |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
è yī lì shí恶衣粝食 |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yī guān mù hóu衣冠沐猴 | 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
shū shí bù yī蔬食布衣 | 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梁书·张嵊传》:“嵊父临青州,为土民所害。嵊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手不执刀刃。” |
liàng tǐ cái yī量体裁衣 | 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 《南齐书 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
qiè yī qǔ wēn窃衣取温 | 窃:偷取。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益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qiān yī tóu xiá牵衣投辖 | 谓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车辖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辖,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平生自奉甚约,宾客过从,则牵衣投辖,穷日夕不厌。” |
jiě yī yì rén解衣衣人 | 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bái yī cāng gǒu白衣苍狗 |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七次量衣一次裁 | 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 |
chéng féi yì qīng乘肥衣轻 | 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
yī bì lǚ kōng衣敝履空 | 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 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
yī bù gài tǐ衣不盖体 |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唐·杜甫《进雕赋表》:“唯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
shèng zhǔ chuí yī圣主垂衣 | 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 语出《易 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
fēng yī zú shí丰衣足食 |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 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
fú yī yuǎn qù拂衣远去 | 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
zhě yī sè lù赭衣塞路 |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ruò bù shèng yī弱不胜衣 | 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fěi yī è shí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 |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
è yī shū shí恶衣蔬食 | 同“恶衣菲食”。 |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
zhǐ zhòng yī shān bù zhòng rén只重衣衫不重人 |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龙心禅师法嗣》:“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
cū yī lì shí粗衣粝食 |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
zhuī jì bù yī椎髻布衣 | 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 《后汉书·梁鸿传》:“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
suō yī sè shí缩衣啬食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
táng yī pào dàn糖衣炮弹 |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反动派用腐蚀、拉拢、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 |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
shí dàn yī cū食淡衣粗 |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
xiāo yī gàn shí宵衣旰食 |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
yī shí zhù xíng衣食住行 |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
yī bù jiě dài衣不解带 | 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 |
bái rì xiù yī白日绣衣 | 绣:用丝茸或丝线在布上刺成花纹图案。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汉 应劭《风俗通 怪神 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
cū yī dàn fàn粗衣淡饭 |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zhěng yī wēi zuò整衣危坐 | 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
yì zū shí shuì衣租食税 | 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 |
gǔn yī xiù cháng衮衣绣裳 | 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形容衣着华丽奢华。 | 《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
gǔn yī yǐ guī衮衣以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
shí zū yī shuì食租衣税 |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
yī bù zhē tǐ衣不遮体 |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
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xuē yī biǎn shí削衣贬食 | 削:削减;贬:降低。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水准。比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
yī juē lán lǚ衣屩蓝缕 | 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 | 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先是东平有术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蓝缕,众甚鄙之。”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mù hóu yī guàn沐猴衣冠 | 同“沐猴而冠”。 | 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
yī guān xiāo jìng衣冠枭獍 |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
yì jǐn shí ròu衣锦食肉 | 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 | 《商君书 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信(韩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 |
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带水 |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niú yī duì qì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mí yī yù shí靡衣玉食 | 美衣美食。 | 宋·苏轼《六国论·论养士》:“靡衣玉食,以馆於上者,不可胜数。” |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yī shān lán lǚ衣衫褴褛 |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
ruò bù shèng yī若不胜衣 | 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 《淮南子 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
bāo yī bó dài褒衣博带 |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
ní cháng yǔ yī霓裳羽衣 | 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bān yī xì cǎi班衣戏彩 |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参见“斑衣戏彩”。 |
xiān yī hǎo shí鲜衣好食 | 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优裕。 | |
jiě yī pán páng解衣槃磅 | 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 |
wū yī zǐ dì乌衣子弟 | 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
jiě yī pán páng解衣盘磅 | 同“解衣般礴”。 | |
bān yī xì cǎi斑衣戏彩 |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
shài yī suō shí杀衣缩食 | 犹节衣缩食。 | 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丧。” |
hàn liú qià yī汗流洽衣 | 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 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
yī zhuāng chǔ chǔ衣妆楚楚 | 楚楚:整洁,鲜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见一妇人在前,衣妆楚楚,因纵步觇之,常不及焉。” |
nuǎn yī bǎo shí暖衣饱食 |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 先秦 墨翟《墨子 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
yī guān jǐ chǔ衣冠济楚 |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 |
bù yī wéi dài布衣韦带 |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
dàn guàn zhèn yī弹冠振衣 |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wú féng tiān yī无缝天衣 | 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南万柳堂》:“次韵之作,能如无缝天衣,自非老手莫办。” |
yì zhě guān mù衣赭关木 |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yī bù zhē shēn衣不遮身 |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
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好女不穿嫁时衣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 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
yī jǐn huán xiāng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
chún yī bǎi jié鹑衣百结 | 鹑衣: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百结: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 宋 李昉《太平广记》:“时有一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
yī bì lǚ chuān衣弊履穿 | 弊:坏。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君将掘君之偶钱,发君之庾粟以补士,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 |
tiān yī wú fèng天衣无缝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kàn cài chī fàn,liàng tǐ cái yī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事。” |
yāo jīn yī zǐ腰金衣紫 | 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