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功成名立功成名立的故事

功成名立的成语故事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lì

基本解释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暂未找到成语功成名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功成名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十而立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墨守成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祖功宗德《孔子家语 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实至名归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歌功颂德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功亏一篑《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恨铁不成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居功自满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名士风流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大名鼎鼎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名山大川《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亭亭玉立《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出师无名《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讴功颂德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习非成是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斗方名士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鹤立鸡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将功补过《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臭名远扬《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德容言功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处实效功
胸有成竹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名重一时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当机立断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功成名就《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一文不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