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冲冠眦裂冲冠眦裂的故事

冲冠眦裂的成语故事


拼音chōng guàn zì liè

基本解释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暂未找到成语冲冠眦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冲冠眦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冠履倒置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冠绝一时《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倒冠落佩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冲锋陷阵《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身败名裂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冠履倒易《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挂冠归去《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发指眦裂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横冲直撞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黑旋风李逵和鲍旭引着两个牌手,在城里横冲直撞,追杀南兵。”
心胆俱裂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冠上加冠清 赵翼《陔馀丛考 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冠盖如市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
相庆弹冠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弹冠相庆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发上指冠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新沐弹冠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弹冠振衣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冠盖云集欧阳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简直是古语所谓冠盖云集,洋洋大观。”
气冲斗牛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张冠李戴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衣冠礼乐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怒气冲天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衣冠禽兽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眦裂发指《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狗续侯冠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布,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
胆裂魂飞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