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肉食者鄙肉食者鄙的故事

肉食者鄙的成语故事


拼音ròu shí zhě bǐ

基本解释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暂未找到成语肉食者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肉食者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食指大动《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草衣木食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骨肉分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食不充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聋者之歌《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恶衣恶食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骨肉离散《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皮开肉绽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因噎废食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自食其果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饱食暖衣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骨肉之亲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善游者溺《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有血有肉秦牧《艺海拾贝 核心》:“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语言独特,激动人心的。”
皮笑肉不笑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饥不择食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卑鄙龌龊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足衣足食《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识时务者为俊杰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皮松肉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美食甘寝唐·陈翰《异闻集·庐江冯媪》:“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仁者能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足食足兵《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酒肉朋友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