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短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dà cái duǎn
基本解释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暂未找到成语志大才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志大才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一介之才 |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一波才动万波随 | 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
一片志诚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一表人才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
一长一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
一长两短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
一长二短 |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
一长半短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七步之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七步奇才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七长八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
万事大吉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三长两短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三长四短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以辞害志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不大对头 | 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 |
不拔之志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不登大雅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知大体 |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
不羁之才 | 《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
不能登大雅之堂 |